【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供水系统调度代理决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长距离输水调度领域,涉及一种供水系统调度代理决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为了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近年来我国修建了大量的长距离输水工程。输水工程运行调度方式作为影响工程运行效率和结构安全的关键环节,直接决定着工程效益,因此,为全面实现输水工程的建设目标,保证工程运行安全,针对长距离输水工程运行调度的研究十分必要。目前国内多采用明渠控制算法代替人工经验来进行明渠精准调控,主要根据明渠仿真模型的模拟结果构建优化调度模型,以此对控制策略进行优化。但优化模型计算耗时较长,尤其面对规模更大、拓扑关系更为复杂的输水工程时,计算时间将会更长,除此之外,优化模型大多基于圣维南模型或其衍生模型,受水流运行的复杂性,以及输水系统物理参数变化、测量误差等因素影响,所建模型的精度会随工程运行时间发生变化,所以这类方法并不适于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因此,在提高工程输水效率、发挥工程潜力、提升工程效益、保证工程安全的同时,如何选择最优的调度控制方案,解决长距离输水系统调控策略成为当前亟待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水系统调度代理决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样本数据获取及处理收集输水工程的实测监测数据,包括水位、流量、闸门启闭情况;假定阀门开度在时段内保持不变,样本数据处理为日平均输水流量;根据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需求,将样本数据分为训练集数据组、测试集数据组,且各组数据集由样本数据中随机组合获取;步骤二: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采用三层BP神经网络,由输入层、隐含层、输出层组成,其特点是上下层之间各种神经元实行全连接,即下层的每一单元与上层的每一单元都实现权连接,而每层内的各个单元之间无连接;传递函数采用S型函数;由于阀门开度与其初始状态、水位及目标需水量有关,所以可以将当前状态下各个用户输水流量、时段内输水工程入口处水位值、时段内各个阀后水头值、各用户日需水流量作为输入层的输入因子;隐含层为闸门开度、流量、水位之间的非线性关系;采用的隐含层节点选择方法是经验公式法(1
‑
2);输出层的输出内容为闸门开度;式中:m为隐含层接节点数;n为输入层节点数;p为输出层节点数;α为1
‑
10的常数;步骤三:训练BP神经网络模型将步骤一归一化后的训练集样本数据输入BP神经网络模型开始训练,BP神经网络训练过程包含信息传播过程和误差传播过程;信息传播过程是输入层信息经隐含层向输出层传递,误差传播过程是输出层的期望输出与网络输出值的误差经隐含层向输入层反向传递;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每层神经元都存在误差,为保证网络输出值与期望输出值误差减小,需不断调整各层神经元间的连接权重值,直至误差小于目标值;将经过BP神经网络训练的训练集数据与原始样本数据进行拟合,选用BP神经网络预测结果与输出层实际结果间均方误差,来衡量与评价调度函数计算结果的好坏,样本均方误差MSE需控制在0.02以内;在拟合过程中,若MSE大于0.02,则认为结果不合理,开始新一轮训练,调整各神经元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靓怡,刘海星,赵梦珂,李媛媛,张朝,刘双,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