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镍配合物及一种烯烃聚合物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631874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新型镍配合物及一种烯烃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属于催化剂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式(I)结构的配体和镍配合物催化剂,包含了对R1、R2、R3、R4、R5基团的位阻效应或电子效应的调节,该配体结构较简单,制备条件温和且收率高,该镍配合物催化剂的制备条件较为简单、收率较高,适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这种新型骨架的镍配合物催化剂在乙烯聚合或乙烯与极性单体的共聚中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性能,在使用较少辅助催化剂下即可制备得到高分子量功能化聚烯烃材料,且极性单体的插入量较高,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聚烯烃的综合性能。能。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镍配合物及一种烯烃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催化剂
,具体涉及新型镍配合物及一种烯烃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聚烯烃材料在高分子合成材料中占比一半以上,其重要性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多个领域。由于化学键的惰性,非功能化聚烯烃材料在抗溶剂腐蚀性以及热稳定性等方面展示出很大的优势。但同时,它在很多方面(黏附性、印染性、流变性和共混性)也存在着局限性。为了拓宽聚烯烃材料的应用范围,功能化聚烯烃材料的研究无论是在基础科研还是在工业界都一直是被关注和探索的方向之一。
[0003]由于固有的强亲电特性,前过渡金属催化剂在催化烯烃共聚合领域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无论是在催化体系还是极性单体方面均存在着很大的限制。相比之下,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对于极性基团较好的耐受性使得其在烯烃共聚合的过程中展现出较大的优势。
[0004]1996年首次发现的二亚胺钯可以成功地催化乙烯与丙烯酸酯类单体的共聚,从此便开启了化学家们对于烯烃与极性单体共聚合的广泛研究。经过多年的发展,钯金属催化剂催化烯烃共聚过程相对比较成熟,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式(I)结构所示的配体: (I)式(I)中,R1、R2、R3、R4、R5各自独立的选自氢、氮、卤素、烃基、取代烃基、苯基、取代苯基、烷氧基、取代烷氧基、杂环基、取代杂环基、稠环基或取代稠环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体,其特征在于:所述R1、R2、R3、R4和R5各自独立地是C1~C6的烃基、C1~C6的取代烃基、苯基、C6~C30的取代苯基、C1~C10的烷氧基、C1~C10的取代烷氧基、C5~C20的杂环基、C5~C20的取代杂环基、C8~C20的稠环基或C8~C20的取代稠环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体,其特征在于:所述R2、R3、和R4各自独立地是是氢、氮、卤素、C1~C6的烃基或C1~C6的取代烃基;所述R1和R5各自独立地是C1~C6的烃基、C1~C6的取代烃基、苯基、C6~C30的取代苯基、C1~C10的烷氧基、C1~C10的取代烷氧基、C5~C20的杂环基、C5~C20的取代杂环基、C8~C20的稠环基或C8~C20的取代稠环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配体具有式(I

1)或式(I

2)的结构:(I

1) (I

2)。5.权利要求1

4任一项中所述的配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在保护气氛中,将式(a)所示化合物和式(b)所示胺化合物按照摩尔比为1:N,N>1,溶于有机溶剂中,在18~28℃下搅拌反应,反应结束后,过滤分离沉淀,用冰甲醇洗涤后,抽干,得到黄色固体,即为式(I)结构所示的配体;所述式(a)和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喜玲刘银辉张吉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泽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