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薄壁流道体制作工装及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63167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型薄壁流道体制作工装及制作方法,所述制作工装包括机架和设置在机架上的上整形组件和下整形组件,上整形组件包括上定位模板和上部伺服电缸,下整形组件包括下定位模板和下部伺服电缸,且上定位模板与下定位模板上下正对设置;在上定位模板上设置有若干数量呈矩形阵列布置的上模板导向通孔,在上模板导向通孔的下方设置有上顶压块,上部伺服电缸的伸缩杆向下穿过上模板导向通孔后与上顶压块固定连接;在下定位模板上设置有若干数量呈矩形阵列布置的下模板导向通孔,在下模板导向通孔的上方设置有下顶压块,下部伺服电缸的伸缩杆向上穿过下模板导向通孔后与下顶压块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大型薄壁流道体的制作质量和制作效率。的制作质量和制作效率。的制作质量和制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型薄壁流道体制作工装及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板金件制作
,具体涉及一种大型薄壁流道体 制作工装及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如图3所示某机械部件上的一种大型薄壁流道体的结构示意图。 该大型薄壁流道体由上下两个半流道体对接后焊接而成。每个半流道 体的横截面形状为槽钢截面形状。半流道体是有薄壁板材经过折弯而 形成。由于大型半流道体的尺寸大、壁厚薄,为了提高半流道体的强 度,通常在半流道体的槽底部位的流道壁2上沿槽的横向以间隔布置 的方式压制有若干数量的加强凹槽,使得半流道体的槽底部位流道壁 的平面在加强凹槽部位形成一面凸起、一面凹进的形状。
[0003]上述大型半流道体在制作时存在的问题是:
[0004]一是由于半流道体的壁厚本身较薄,折弯时在折弯应力的作用下 会引起变形,特别是在槽底部位的流道壁变形较大,使得流道壁的平 面因变形而形成拱形面;
[0005]二是由于在半流道体槽底部位的流道壁上压制有加强凹槽,使得 折弯后所形成的变形流道壁2的变形不均匀。
[0006]由于大型半流道体的流道壁上不均匀变形的存在,使得使用常规 的整形方法很难将其不均匀的变形进行良好纠正,往往花费了大量时 间也无法达到理想的整形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大型薄壁流道体制作工装及 制作方法,旨在提高大型薄壁流道体的制作质量和制作效率。具体的 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大型薄壁流道体制作工装,包括用于对大型薄壁流道体的变 形流道壁进行整形的流道体变形整形工装,所述流道体变形整形工装 包括机架和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且按照上下位置进行布置的上整形组 件和下整形组件,所述上整形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机架上的上定位模 板,所述下整形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机架上的下定位模板,且所述上 定位模板与所述下定位模板上下正对设置;在所述上定位模板上设置 有若干数量呈矩形阵列布置的上模板导向通孔,在每一所述上模板导 向通孔的上方均设置有固定在所述机架上端部位的上部伺服电缸,在 每一所述上模板导向通孔的下方均设置有上顶压块,所述上部伺服电 缸的伸缩杆向下穿过所述上模板导向通孔后与所述上顶压块固定连 接;在所述下定位模板上设置有若干数量呈矩形阵列布置的下模板导 向通孔,在每一所述下模板导向通孔的下方均设置有固定在所述机架 下端部位的下部伺服电缸,在每一所述下模板导向通孔的上方均设置 有下顶压块,所述下部伺服电缸的伸缩杆向上穿过所述下模板导向通 孔后与所述下顶压块固定连接;各所述伺服电缸分别连接整形控制系 统。
[0009]优选的,所述整形控制系统为PLC整形控制系统。
[0010]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上顶压块和下顶压块均为矩形顶压块,各所述上 顶压块中的相邻
矩形顶压块之间设置有间隙,各所述下顶压块中的相 邻矩形顶压块之间设置有间隙;各所述上顶压块中的矩形顶压块通过 所述矩形阵列布置形成一层可变形上整形施压移位层,各所述下顶压 块中的矩形顶压块通过所述矩形阵列布置形成一层可变形下整形施 压移位层;所述可变形上整形施压移位层与所述可变形下整形施压移 位层之间形成用于对大型薄壁流道体的变形流道壁进行整形的整形 空间。
[0011]本专利技术中,在所述上定位模板上设置有若干数量呈矩形阵列布置 的红外测距传感器,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的红外检测光线向下穿过所 述上顶压块中的相邻矩形顶压块之间的间隙后射向大型薄壁流道体 的变形流道壁;其中,所述大型薄壁流道体的变形流道壁位于所述可 变形上整形施压移位层与可变形下整形施压移位层之间。
[0012]优选的,还可以在所述下定位模板上设置有若干数量呈矩形阵列 布置的红外测距传感器,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的红外检测光线向上穿 过所述下顶压块中的相邻矩形顶压块之间的间隙后射向大型薄壁流 道体的变形流道壁。
[0013]优选的,所述上定位模板上的红外测距传感器与所述下定位模板 上的红外测距传感器在上下方向对应地相互正对设置。
[0014]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大型薄壁流道体由截面为槽钢形状的两个半流道 体上下对合焊接连接而成;所述大型薄壁流道体的变形流道壁的整形 在两个半流道体上下对合焊接之前进行,整形时所述半流道体的变形 流道壁被装夹在所述可变形上整形施压移位层与可变形下整形施压 移位层之间。
[0015]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上顶压块和下顶压块的施压面上分布设置有通过 连接螺钉实现可拆卸连接的铜质顶压板。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流道体变形整形工装上还设置有 用于加快整形速度的整形热气流循环装置,所述整形热气流循环装置 包括对接在所述整形空间左右两侧位置的左热气流循环罩和右热气 流循环罩、连接在所述左热气流循环罩和右热气流循环罩之间的热气 流循环管道、设置在所述热气流循环管道上的循环风机和空气加热 器。
[0017]为了提高传热效果,相邻矩形顶压块之间的间隙可以设置得较大 一些,这样热气流可以在相邻矩形顶压块之间的间隙中通过,从而形 成与热气流循环管道之间的热气流循环。
[0018]另外,所述铜质顶压板上与大型薄壁流道体相接触的一面可以开 设热气流疏通槽,以进一步提高热气流与半流道体的变形流道壁之间 的热交换效率。
[0019]优选的,所述整形空间的前后两侧位置分别靠接有封闭罩板,以 防止循环热气流的外泄。
[0020]为了提高大型薄壁流道体(半流道体)整形后的质量稳定性,所 述热气流循环管道上还设置有用于对整形后的流道壁进行稳定性处 理的空气冷却器。
[0021]一种采用大型薄壁流道体制作工装的大型薄壁流道体制作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0022](1)下料:采用薄壁钢板,进行数控切割下料;
[0023](2)压制加强凹槽:使用压机,在薄壁钢板上压制出若干数量 间隔布置的加强凹槽;
[0024](3)折弯:采用折弯机,将薄壁钢板折弯成槽钢形状的半流道 体;
[0025](4)整形前的定位:将半流道体安装到流道体变形整形工装上, 使得半流道体的槽底部分的待整形薄壁自然放置在可变形上整形施 压移位层与可变形下整形施压移位层之间;
[0026](5)矩阵点位测量:开启上定位模板上矩形阵列布置的红外测 距传感器,对半流道体的待整形薄壁部位进行距离测量,得到半流道 体的待整形薄壁部位的矩阵点位竖向坐标数据,根据各矩阵点位竖向 坐标数据,计算得到半流道体的待整形薄壁部位各矩阵点位处的变形 量;
[0027](6)施压整形:当半流道体的待整形薄壁部位的变形量超差时, 开启上部伺服电缸和下部伺服电缸动作,在伺服电缸动作的作用下, 半流道体的待整形薄壁部位上的各矩阵点位被上顶压块和下顶压块 所夹紧并向着变形误差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整形移位,具体的整形移 位量的大小按照如下规则确定:在变形误差较大的点位施加较大的反 向整形移位量,在变形误差较小的点位施加较小的反向整形移位量;
[0028](7)整形后的检测:施压整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型薄壁流道体制作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对大型薄壁流道体的变形流道壁进行整形的流道体变形整形工装,所述流道体变形整形工装包括机架和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且按照上下位置进行布置的上整形组件和下整形组件,所述上整形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机架上的上定位模板,所述下整形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机架上的下定位模板,且所述上定位模板与所述下定位模板上下正对设置;在所述上定位模板上设置有若干数量呈矩形阵列布置的上模板导向通孔,在每一所述上模板导向通孔的上方均设置有固定在所述机架上端部位的上部伺服电缸,在每一所述上模板导向通孔的下方均设置有上顶压块,所述上部伺服电缸的伸缩杆向下穿过所述上模板导向通孔后与所述上顶压块固定连接;在所述下定位模板上设置有若干数量呈矩形阵列布置的下模板导向通孔,在每一所述下模板导向通孔的下方均设置有固定在所述机架下端部位的下部伺服电缸,在每一所述下模板导向通孔的上方均设置有下顶压块,所述下部伺服电缸的伸缩杆向上穿过所述下模板导向通孔后与所述下顶压块固定连接;各所述伺服电缸分别连接整形控制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薄壁流道体制作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顶压块和下顶压块均为矩形顶压块,各所述上顶压块中的相邻矩形顶压块之间设置有间隙,各所述下顶压块中的相邻矩形顶压块之间设置有间隙;各所述上顶压块中的矩形顶压块通过所述矩形阵列布置形成一层可变形上整形施压移位层,各所述下顶压块中的矩形顶压块通过所述矩形阵列布置形成一层可变形下整形施压移位层;所述可变形上整形施压移位层与所述可变形下整形施压移位层之间形成用于对大型薄壁流道体的变形流道壁进行整形的整形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型薄壁流道体制作工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定位模板上设置有若干数量呈矩形阵列布置的红外测距传感器,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的红外检测光线向下穿过所述上顶压块中的相邻矩形顶压块之间的间隙后射向大型薄壁流道体的变形流道壁;其中,所述大型薄壁流道体的变形流道壁位于所述可变形上整形施压移位层与可变形下整形施压移位层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型薄壁流道体制作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型薄壁流道体由截面为槽钢形状的两个半流道体上下对合焊接连接而成;所述大型薄壁流道体的变形流道壁的整形在两个半流道体上下对合焊接之前进行,整形时所述半流道体的变形流道壁被装夹在所述可变形上整形施压移位层与可变形下整形施压移位层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薄壁流道体制作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顶压块和下顶压块的施压面上分布设置有通过连接螺钉实现可拆卸连接的铜质顶压板。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型薄壁流道体制作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体变形整形工装上还设置有用于加快整形速度的整形热气流循环装置,所述整形热气流循环装置包括对接在所述整形空间左右两侧位置的左热气流循环罩和右热气流循环罩、连接在所述左热气流循环罩和右热气流循环罩之间的热气流循环管道、设置在所述热气流循环管道上的循环风机和空气加热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大型薄壁流道体制作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气流循环管道上还设置有用于对整形后的流道壁进行稳定性处理的空气冷却器。8.一种采用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大型薄壁流道体制作工装的大型薄壁流道体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下料:采用薄壁钢板,进行数控切割下料;(2)压制加强凹槽:使用压机,在薄壁钢板上压制出若干数量间隔布置的加强凹槽;(3)折弯:采用折弯机,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滨姚洪清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博汇机械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