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光伏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3142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光伏支架,包括翻转台和角度调节组件,翻转台的顶部适于放置光伏组件,翻转台的底部具有横梁;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立柱、斜撑杆和伸缩杆,所述立柱适于支撑翻转台并与横梁转动连接,所述伸缩杆包括内外套接的内管、外管和驱动内管作伸缩运动的驱动机构,所述斜撑杆的一端与横梁固定连接,斜撑杆的另一端与内管铰接,外管与立柱铰接;所述外管上远离立柱的一端内表面具有适于容纳密封圈的密封槽,压板可拆卸固定于外管的端部,以使密封圈轴向限位于密封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外管上方的开口处设置包裹内管的密封圈,并通过压板压紧密封圈,从而避免外界杂质进入外管与内管的间隙,实现防水和防尘的目的。的。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光伏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金属冶炼
,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光伏支架。

技术介绍

[0002]相比于固定支架,季节可调支架可以通过调整机械结构使光伏组件在南北向上处于不同的倾斜角度,以便在不同季节,使光伏组件能够接收更多辐照。一般根据需求设计成一年可以调2次或者4次。根据PVsyst计算和实际案例总结显示,季节可调支架比固定支架发电量提升约5%,初设投资增加1%,每年运维费用提升15%,全投资收益率(IRR)提升0.5%,度电成本(LOCE)降低0.004%。
[0003]专利号CN209805745U中公开了一种季节可调支架,该支架具有如下缺陷:(1)推杆直接暴露于空气中,由于推杆具有相对运动的内管和外管,当雨水或者沙尘进入到推杆内部并吸附在内管表面时,会破坏推杆内的油脂,加大推杆的磨损。(2)现有推杆的调节技术方案,存在调节角度不可控,推杆使用超行程,多个推杆无法同步等问题,对调节操作人员要有一定的技术门槛。(3)随着组件大尺寸化,组串大功率化的发展,调节时所需调节力大,且需在高空作业,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季节可调支架暴露于外部环境中时,推杆容易受到雨水或者沙尘的侵蚀,导致推杆磨损,影响推杆的正常伸缩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节光伏支架来解决上述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调节光伏支架,包括翻转台和角度调节组件,所述翻转台的顶部适于放置光伏组件,翻转台的底部具有横梁;所述角度调节组件设有两组或者两组以上,每组角度调节组件包括立柱、斜撑杆和伸缩杆,所述立柱适于支撑翻转台并与横梁转动连接,所述伸缩杆包括内外套接的内管、外管和驱动内管作伸缩运动的驱动机构,所述斜撑杆的一端与横梁固定连接,斜撑杆的另一端与内管铰接,外管与立柱铰接;所述外管上远离立柱的一端内表面具有适于容纳密封圈的密封槽,压板可拆卸固定于外管的端部,以使密封圈轴向限位于密封槽内。
[0006]进一步的,所述压板为L形折弯结构,压板同时抵在外管和密封圈的端面。
[0007]进一步的,所述压板与密封圈的接触面为斜面,且所述斜面沿径向由外至内逐渐向上倾斜。
[0008]进一步的,所述角度调节组件还包括连接套筒,立柱上固定有安装支架,连接套筒的一端与安装支架铰接,连接套筒的另一端与外管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套筒的中心转动连接有与横梁平行的转动轴;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内管的内周螺纹连接的丝杆、与转动轴固定连接的第一伞齿轮和与丝杆固定连接的第二伞齿轮,所述第一伞齿轮和第二伞齿轮相互啮合、且第一伞齿轮和第二伞齿轮均轴向限位于所述连接套筒内,所述内管与外管滑动连接。
[0010]进一步的,位于每个立柱上方的横梁上套设有转动轴承,所述转动轴承的外圈与立柱固定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内管的外表面设置有刻度标识。
[0012]进一步的,相邻两个所述角度调节组件的连接套筒之间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通过万向节与转动轴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立柱上沿高度方向设有多个适于固定安装支架的安装孔。
[0014]进一步的,所述丝杆上轴向间隔布置有多个标线,所述内管和外管上具有能够观察所述标线的透明区域,位于所述透明区域的内管上设有遮挡套。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技术所述的可调节光伏支架,将外管设置于下方,并在外管上方的开口处设置包裹内管的密封圈,并通过压板压紧密封圈,从而避免外界杂质进入外管与内管的间隙,也便于拆卸清洗密封圈,有效避免推杆的磨损,实现防水和防尘的目的。
[0017](2)本技术所述的可调节光伏支架,通过刻度标识或者标线保证工作人员可以实时观察到推杆的伸出长度,从而快速便捷地确认光伏组件的实时角度,实现调节角度可视化功能。
[0018](3)本技术所述的可调节光伏支架,相邻角度调节组件通过连杆连接,可以实现每个角度调节组件同步调节的效果。
[0019](4)本技术所述的可调节光伏支架,伸缩杆通过与连杆同轴的转动轴调节伸出长度,只需要旋转一端的转动轴,即可推动每个推杆,从而实现了单人调节整个支架、高效率调节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可调节光伏支架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0022]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可调节光伏支架的侧视图;
[0023]图3是本技术中内管与外管的密封示意图;
[0024]图4是图1中a处放大图;
[0025]图5是图1中b处放大图;
[0026]图6是本技术中伸缩杆的主视图;
[0027]图7是图6的A

A向剖视图;
[0028]图8是图7中c处放大图;
[0029]图9是本技术中所述转接件的立体图;
[0030]图10是本技术中带有标线的丝杆与遮挡套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31]图中,1、翻转台,101、顶部平台,102、固定杆,103、横梁,2、角度调节组件,201、立柱,2011、安装孔,202、斜撑杆,203、伸缩杆,2031、外管,20311、密封槽,2032、内管,2033、密封圈,2034、压板,2035、丝杆,20351、标线,2036、第一伞齿轮,2037、第二伞齿轮,2038、螺母,2039、遮挡套,204、底板,205、加强筋,206、安装支架,2061、支耳,207、连接套筒,208、固定轴,209、销轴,210、铰接柱,211、卡箍,212、转动轴承,213、轴承安装座,214、转动轴,215、连杆,216、万向节,217、转接件,2171、中间孔,2172、调节孔,3、光伏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3]实施例一
[0034]如图1

图5所示,一种可调节光伏支架,包括翻转台1和角度调节组件2,翻转台1的顶部为适于放置光伏组件3的平台,翻转台1的底部具有横梁103,横梁103用于与角度调节组件2连接,本实施例中,翻转台1的顶部平台101由多杆纵横拼接组成框形结构,横梁103沿顶部平台101的纵向中心设置于顶部平台101的底部,位于横梁103的横向两侧的顶部平台101上分别连接一固定杆102,两侧的固定杆102与顶部平台101的横向杆组成三角形结构,横梁103固定于所述三角形结构的中心,由于横梁103的尺寸较长,因此可以设置多组固定杆102形成多个三角形结构。
[0035]角度调节组件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翻转台(1),所述翻转台(1)的顶部适于放置光伏组件(3),翻转台(1)的底部具有横梁(103);角度调节组件(2),所述角度调节组件(2)设有两组或者两组以上,每组角度调节组件(2)包括立柱(201)、斜撑杆(202)和伸缩杆(203),所述立柱(201)适于支撑翻转台(1)并与横梁(103)转动连接,所述伸缩杆(203)包括内外套接的内管(2032)、外管(2031)和驱动内管(2032)作伸缩运动的驱动机构,所述斜撑杆(202)的一端与横梁(103)固定连接,斜撑杆(202)的另一端与内管(2032)铰接,外管(2031)与立柱(201)铰接;所述外管(2031)上远离立柱(201)的一端内表面具有适于容纳密封圈(2033)的密封槽(20311),压板(2034)可拆卸固定于外管(2031)的端部,以使密封圈(2033)轴向限位于密封槽(2031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2034)为L形折弯结构,压板(2034)同时抵在外管(2031)和密封圈(2033)的端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2034)与密封圈(2033)的接触面为斜面,且所述斜面沿径向由外至内逐渐向上倾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组件(2)还包括连接套筒(207),立柱(201)上固定有安装支架(206),连接套筒(207)的一端与安装支架(206)铰接,连接套筒(207)的另一端与外管(2031)固定连接。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佳雨全鹏高纪凡蔡叶超
申请(专利权)人: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