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袜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3118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袜子,涉及袜子技术领域,包括:袜头、袜体和袜跟;袜跟上具有第一编织结构、第二编织结构和第三编织结构,第一编织结构的一端、第二编织结构的一端均与第三编织结构的一端相连接,第一编织结构朝向袜头方向延伸,第二编织结构朝向袜体上的袜口方向延伸,第三编织结构朝向袜跟方向延伸,第一编织结构和第二编织结构上均具有多个挑揿针平圈组合编织结构,第三编织结构上具有挑揿针编织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袜子不仅穿着后袜背部分光滑无凸起,不易起皱,且能够有效提升袜子的包裹性和舒适性以及防脱防滑效果。包裹性和舒适性以及防脱防滑效果。包裹性和舒适性以及防脱防滑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袜子


[0001]本技术涉及袜子
,具体涉及一种袜子。

技术介绍

[0002]为了适应脚的穿着,大多数袜子在编织袜跟时基本上会采用“一字跟”或“Y跟”工艺,即沿着“一”字或者“Y”字通过挑揿针的编织方法形成相应的编织结构。然而,现有技术中采用“一字跟”或“Y跟”工艺编织袜跟的袜子,并不能够达到很好的防脱效果。同时,采用“一字跟”或“Y跟”工艺编织的袜跟,脚底成圈的数量往往会增加,而脚底增加的成圈数量大多集中于袜跟部分,从而使得袜跟部分表面容易起皱堆叠,脚底靠近袜头部分产生拉扯感,影响穿着的舒适性。同时,由于脚底尺寸与脚面尺寸相差不大,穿着后脚面部分也易起皱。

技术实现思路

[0003]1、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袜子部分表面易起皱,影响穿着舒适性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袜子,它可以防止袜子表面起皱,提高袜子的穿着舒适性。
[0005]2、技术方案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袜子,包括:袜头、袜体和袜跟;所述袜头和袜跟均与袜体连接,所述袜体上具有袜口和袜底;所述袜跟上具有第一编织结构、第二编织结构和第三编织结构,所述第一编织结构的一端、所述第二编织结构的一端均与第三编织结构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编织结构朝向袜头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编织结构朝向袜体上的袜口方向延伸,所述第三编织结构朝向袜跟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编织结构和所述第二编织结构上均具有多个挑揿针平圈组合编织结构,所述第三编织结构上具有挑揿针编织结构,所述挑揿针平圈组合编织结构包括靠近第三编织结构端部的平圈编织结构和设于平圈编织结构侧边的挑揿针编织结构,且最后一个挑揿针平圈组合编织结构中的平圈编织结构与第三编织结构的端部相连。
[0008]在本技术中,挑针编织结构为由于将针挑起,随着编织成圈的增加每一圈上的针数逐渐减少的编织结构,揿针编织结构为随着编织成圈的增加每一圈上的针数逐渐增加的编织结构,平圈编织结构为编织成圈的针数等于针筒针数的编织结构。如图1所示,在袜跟处的第三编织结构为挑揿针编织结构,由于第一编织结构上的多个挑揿针平圈组合编织结构,第一编织结构朝向袜头的方向延伸,使得第一编织结构具有若干个间隔排列且位于同一直线朝向袜头方向的小型“一字跟”,该结构可以在不增加袜背(脚背)成圈数量的同时,有效增加袜底(脚底)成圈的数量,从而使得袜子在穿着后,袜背(脚背)表面更加平整,不易出现起皱的现象。同时,第二编织结构上的多个挑揿针平圈组合编织结构,第二编织结构朝向袜体上的袜口方向延伸,使得第二编织结构具有若干个间隔排列且位于同一直线朝向袜体上的袜口方向的小型“一字跟”构成,该结构可以进一步的增加袜跟的高度,保证了袜子的包裹性和防脱性。此外,第三编织结构上的挑揿针编织结构,第三编织结构朝向袜跟
的方向延伸,使得第三编织结构形成一个朝向袜跟的方向延伸的“一字跟”,且由于第一编织结构、第二编织结构和第三编织结构是连接在一起的,在袜跟部分整体形成一个类似于倒Y字跟的提针线,相比于常规的一字跟和Y字根工艺编织的袜跟,该结构的提针线,能够在增加袜底(脚底)成圈数量的同时,并不会使得增加的袜底成圈数量集中分布于袜跟部分,而是均匀的分布于袜底(脚底),可以在不影响袜背(脚面)尺寸的情况下,更加均匀更大幅度的增加脚底的拉伸尺寸,使得穿着后袜背(脚面)部分光滑无凸起,不易起皱,且能够有效提升袜子的包裹性和舒适性以及防脱防滑效果。
[0009]可选的,还包括至少一个第四编织结构,所述第四编织结构上具有挑揿针编织结构,所述第四编织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编织结构相连,所述第四编织结构朝向袜体上的袜底方向延伸。
[0010]可选的,所述第三编织结构的编织圈数均大于第一编织结构和第二编织结构的编织圈数。
[0011]可选的,所述第一编织结构的编织圈数与第二编织结构的编织圈数相同。
[0012]可选的,所述第一编织结构的编织圈数大于第二编织结构的编织圈数。
[0013]可选的,相邻挑揿针平圈组合编织结构中对应设置的每一圈的起针针数相差2

8针。
[0014]可选的,所述挑揿针平圈组合编织结构的数量至少为4个。
[0015]可选的,所述第一编织结构与所述第三编织结构延伸方向的夹角为80
°‑
160
°
之间。
[0016]3、有益效果
[0017]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1)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袜子,通过在袜跟处的第三编织结构为挑揿针编织结构,由于第一编织结构上的多个挑揿针平圈组合编织结构,第一编织结构朝向袜头的方向延伸,使得第一编织结构具有若干个间隔排列且位于同一直线朝向袜头方向的小型“一字跟”,该结构可以在不增加袜背(脚背)成圈数量的同时,有效增加袜底(脚底)成圈的数量,从而使得袜子在穿着后,袜背(脚背)表面更加平整,不易出现起皱的现象。同时,第二编织结构上的多个挑揿针平圈组合编织结构,第二编织结构朝向袜体上的袜口方向延伸,使得第二编织结构具有若干个间隔排列且位于同一直线朝向袜体上的袜口方向的小型“一字跟”,该结构可以进一步的增加袜跟的高度,保证了袜子的包裹性和防脱性。此外,第三编织结构上的挑揿针编织结构,第三编织结构朝向袜跟的方向延伸,使得第三编织结构形成一个朝向袜跟的方向延伸的“一字跟”,且由于第一编织结构、第二编织结构和第三编织结构是连接在一起的,在袜跟部分整体形成一个类似于倒Y字跟的提针线,相比于常规的一字跟和Y字根工艺编织的袜跟,该结构的提针线在增加袜底(脚底)成圈数量的同时,并不会使得增加的袜底成圈数量集中分布于袜跟部分,而是均匀的分布于袜底(脚底),可以在不影响袜背(脚面)尺寸的情况下,更加均匀更大幅度的增加脚底的拉伸尺寸,使得穿着后袜背(脚面)部分光滑无凸起,不易起皱,且能够有效提升袜子的包裹性和舒适性以及防脱防滑效果。
[0019](2)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袜子,通过设置至少一个第四编织结构,第四编织结构上具有挑揿针编织结构,所述第四编织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编织结构相连,所述第四
编织结构朝向袜体上的袜底方向延伸,该设置可以进一步的增加袜底(脚底)成圈的针数,使得第三编织结构与第四编织结构共同构成一个呈多个Y字型的提针线,进一步的增加袜底(脚底)的成圈数量,提升了袜子的包裹性和穿着舒适性。
[0020](3)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袜子,通过设置第三编织结构上编织出比第一编织结构和第二编织结构上更多的圈数,使得在袜子承受应力时三处编织结构的形变及承受幅度更加均衡,保持了袜子结构稳定不易发生松垮。
[0021](4)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袜子,通过设置相邻挑揿针平圈组合编织结构中的每一圈的起针针数相差2

8针,可以使第一编织结构和第二编织结构中所形成的若干个

一字

型跟中相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袜子,其特征在于,包括:袜头、袜体和袜跟;所述袜头和袜跟均与袜体连接,所述袜体上具有袜口和袜底;所述袜跟上具有第一编织结构、第二编织结构和第三编织结构,所述第一编织结构的一端、所述第二编织结构的一端均与第三编织结构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编织结构朝向袜头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编织结构朝向袜体上的袜口方向延伸,所述第三编织结构朝向袜跟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编织结构和所述第二编织结构上均具有多个挑揿针平圈组合编织结构,所述第三编织结构上具有挑揿针编织结构,所述挑揿针平圈组合编织结构包括靠近第三编织结构端部的平圈编织结构和设于平圈编织结构侧边的挑揿针编织结构,且最后一个挑揿针平圈组合编织结构中的平圈编织结构与第三编织结构的端部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袜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第四编织结构,所述第四编织结构上具有挑揿针编织结构,所述第四编织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瑞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鹏飞针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