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移动装置及包括透镜移动装置的相机模块和光学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63102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02
本公开涉及透镜移动装置以及包括透镜移动装置的相机模块和光学设备。实施方式包括:壳体;线筒,该线筒设置在壳体中;线圈,该线圈设置在线筒上;磁体,该磁体包括面向线圈的第一侧表面和与第一侧表面相反的第二侧表面;以及轭,该轭设置在壳体的上部部分中并在光轴方向上与磁体重叠,磁体的中心线位于关于基准线的一侧;在磁体的第一端部处设置有与磁体的第一侧表面的一个端部邻接的第一凹槽;在磁体的第二端部处设置有与磁体的第一侧表面的另一端部邻接的第二凹槽;基准线穿过壳体的中心并与壳体的设置磁体的侧部部分的外表面垂直;并且磁体的中心线是穿过磁体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的中心并与磁体的第一侧表面垂直的直线。直线。直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透镜移动装置及包括透镜移动装置的相机模块和光学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是申请日为2018年5月16日、申请号为201880034394.9、专利技术名称为“透镜移动装置以及包括透镜移动装置的相机模块和光学设备”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各实施方式涉及透镜移动装置以及包括透镜移动装置的相机模块和光学仪器。

技术介绍

[0003]已经开发了其中安装有捕获并存储物体的图像或视频的相机模块的移动电话或智能电话。通常,相机模块可以包括透镜、图像传感器模块和音圈马达(Voice Coil Motor,VCM),该音圈马达用于调节透镜与图像传感器模块之间的距离以调节透镜的焦距,即执行自动对焦(Auto Focusing)。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技术问题
[0005]各实施方式提供了能够确保AF驱动力并减小对相邻的透镜移动装置的磁场干扰的透镜移动装置、以及包括该透镜移动装置的相机模块和光学仪器。
[0006]技术方案
[000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一种透镜移动装置包括:壳体;线筒,线筒设置在壳体中;线圈,线圈设置在线筒处;磁体,磁体设置在壳体的侧部部分处,磁体包括面向线圈的第一侧表面和与第一侧表面相反的第二侧表面;以及轭,轭设置在壳体的上部部分处以在光轴方向上与磁体重叠,其中,磁体的中心线位于相对于基线的一侧处,在磁体的第一端部中设置第一凹部,第一凹部与磁体的第一侧表面的一个端部邻接,在磁体的第二端部中设置第二凹部,第二凹部与磁体的第一侧表面的另一端部邻接,基线是穿过壳体的中心并与壳体的设置磁体的侧部部分的外表面垂直的直线,并且磁体的中心线是穿过磁体的在磁体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的中心并与磁体的第一侧表面垂直的直线。
[0008]第一凹部可以是通过对位于磁体的第一端部处的一个拐角部进行倒角形成的,并且第二凹部可以是通过对位于磁体的第二端部处的一个拐角部进行倒角形成的。
[0009]第二凹部的水平长度可以比第一凹部的水平长度长,并且第二凹部的水平方向和第一凹部的水平方向中的每一者均可以是与从磁体的第一端部至第二端部的方向平行的方向。
[0010]磁体的中心线可以与基线间隔开K(K为正实数),K大于0mm且等于或小于0.5mm。
[0011]轭的中心线可以位于相对于基线从基线朝向磁体的中心线的0mm至0.5mm的范围内。
[0012]磁体的第二侧表面的水平长度可以比磁体的第一侧表面的水平长度长,并且磁体的第一侧表面的水平方向和磁体的第二侧表面的水平方向中的每一者均可以是与从磁体的第一端部至第二端部的方向平行的方向。
[0013]轭可以包括:本体;第一延伸部分,第一延伸部分连接至本体,第一延伸部分从磁体的中心线朝向磁体的第一端部延伸;以及第二延伸部分,第二延伸部分连接至本体,第二延伸部分从磁体的中心线朝向磁体的第二端部延伸。
[0014]第一延伸部分的竖向长度和第二延伸部分的竖向长度中的每一者均可以比本体的竖向长度小,并且第一延伸部分的竖向方向、第二延伸部分的竖向方向和本体的竖向方向中的每一者均是与磁体的第一侧表面的水平方向垂直的方向。
[0015]轭可以是以关于基线对称的方式设置的,并且可以是以关于磁体的中心线不对称的方式设置的。
[0016]透镜移动装置还可以包括上弹性构件,上弹性构件联接至壳体的上部部分,其中,轭可以设置在上弹性构件上,并且壳体可以包括联接至上弹性构件并联接至轭的突出部。
[0017]有利效果
[0018]根据各实施方式,可以确保AF驱动力并减小对相邻的透镜移动装置的磁场干扰。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根据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的立体图。
[0020]图2是图1的透镜移动装置的立体图,其中,盖构件被移除。
[0021]图3a是图2中所示的线筒的第一立体图。
[0022]图3b是示出了线筒与线圈之间的联接的立体图。
[0023]图4a是图2的壳体的立体图。
[0024]图4b是示出了图2的壳体与磁体之间的联接的第一立体图。
[0025]图4c是示出了图2的壳体与磁体之间的联接的第二立体图。
[0026]图5是壳体、磁体、上弹性构件和轭的立体图。
[0027]图6是壳体和下弹性构件的立体图。
[0028]图7a是基部和下弹性构件的第一立体图。
[0029]图7b是基部和下弹性构件的第二立体图。
[0030]图8示出了安装至壳体的磁体和轭单元。
[0031]图9示出了图8中所示的壳体、第一磁体和第一轭的布置的实施方式。
[0032]图10a示出了图9中所示的线筒、第一磁体和第一轭的布置。
[0033]图10b是图9中所示的第一磁体和第一轭的放大图。
[0034]图11a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第一轭的布置。
[0035]图11b是图11a中所示的第一磁体和第一轭的放大图。
[0036]图12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第一轭的布置。
[0037]图13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第一轭。
[0038]图14a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磁体和第一轭的布置。
[0039]图14b示出了图13的改型。
[0040]图15a示出了在不设置根据实施方式的轭单元时取决于室温下的驱动电流的AF操作单元的位移和倾斜。
[0041]图15b示出了图15a的AF操作单元的位移的倾斜值和AF操作单元的灵敏度。
[0042]图16a示出了在不设置根据实施方式的轭单元时取决于99℃的环境温度下的驱动
电流的AF操作单元的位移和倾斜。
[0043]图16b示出了图16a的AF操作单元的位移的倾斜值和AF操作单元的灵敏度。
[0044]图17a示出了在设置轭单元时取决于室温下的驱动电流的AF操作单元的位移和倾斜。
[0045]图17b示出了图17a的AF操作单元的位移的倾斜值和AF操作单元的灵敏度。
[0046]图18a示出了在设置轭单元时取决于99℃的环境温度下的驱动电流的AF操作单元的位移和倾斜。
[0047]图18b示出了图18a的AF操作单元的位移的倾斜值和AF操作单元的灵敏度。
[0048]图19示出了双相机模块的实施方式。
[0049]图20是图19中所示的双相机模块的概念图。
[0050]图21是根据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的分解立体图。
[0051]图22是根据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终端的立体图。
[0052]图23示出了图22中所示的便携式终端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53]现在将详细参照实施方式,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
[0054]在以下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理解的是,当每个元件被称为在另一个元件“上”或“下”时,其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下或者可以是“间接地”形成为使得还存在中间元件。另外,当元件被称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镜移动装置,包括:壳体;线筒,所述线筒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线圈,所述线圈设置在所述线筒上;磁体,所述磁体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侧部部分上;以及轭,所述轭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侧部部分上,其中,所述轭包括:本体;第一延伸部分,所述第一延伸部分从所述本体的一侧朝向所述磁体的第一端部突出;以及第二延伸部分,所述第二延伸部分从所述本体的另一侧朝向所述磁体的与所述磁体的所述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轭的水平长度小于所述磁体的水平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延伸部分和所述第二延伸部分位于所述磁体的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磁体的所述第二端部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轭接触所述磁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包括盖构件,所述盖构件包括上板和与所述壳体的所述侧部部分相对的侧板,其中,所述壳体设置在所述盖构件中。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轭由磁性材料制成。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轭以关于基线对称的方式设置,并且其中,所述基线是穿过所述壳体的中心并与所述壳体的设置有所述磁体的所述侧部部分的外表面垂直的直线。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轭是以关于所述基线对称的方式设置的。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包括:上弹性构件,所述上弹性构件联接至所述壳体的上部部分和所述线筒的上部部分;以及下弹性构件,所述下弹性构件联接至所述壳体的上部部分和所述线筒的上部部分。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轭具有T形形状。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包括:盖构件,所述盖构件用于接纳所述壳体;以及基部,所述基部设置在所述壳体下方并且联接至所述盖构件。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线筒构造成通过所述线圈与所述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沿与光轴平行的第一方向移动。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包括:感测磁体,所述感测磁体设置在所述线筒上;以及
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以与所述感测磁体相对。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上弹性构件包括:第一内框架,所述第一内框架联接至所述线筒的所述上部部分;第一外框架,所述第一外框架联接至所述壳体的所述上部部分;以及第一连接部分,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将所述第一内框架和所述第一外框架连接。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内框架包括第一通孔,并且所述线筒包括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一突出部联接至所述第一内框架的所述第一通孔。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外框架包括第二通孔,并且所述壳体包括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二突出部联接至所述第一外框架的所述第二通孔。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下弹性构件包括:第二内框架,所述第二内框架联接至所述线筒的下部部分;第二外框架,所述第二外框架联接至所述壳体的下部部分;以及第二连接部分,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将所述第二内框架和所述第二外框架连接。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内框架包括第三通孔,并且所述线筒包括第三突出部,所述第三突出部联接至所述第二内框架的所述第三通孔。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外框架包括第四通孔,并且所述壳体包括第四突出部,所述第四突出部联接至所述第二外框架的所述第四通孔。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延伸部分的竖向长度小于所述本体的竖向长度。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延伸部分的竖向长度小于所述本体的竖向长度。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延伸部分的水平长度等于所述第二延伸部分的水平长度。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本体关于所述磁体的中心线对称。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延伸部分和所述第二延伸部分关于所述磁体的中心线对称。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轭构造成增大由于所述线圈与所述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电磁力的强度。26.一种透镜移动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侧部部分和设置在所述侧部部分中的通孔;线筒,所述线筒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线圈,所述线圈设置在所述线筒上;磁体,所述磁体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侧部部分的所述通孔中;以及轭,所述轭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侧部部分上,其中,所述轭包括:本体;第一延伸部分,所述第一延伸部分从所述本体的一侧朝向所述磁体的第一端部突出;以及第二延伸部分,所述第二延伸部分从所述本体的另一侧朝向所述磁体的与所述磁体的所述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突出,其中,所述本体、所述第一延伸部分和所述第二延伸部分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成国
申请(专利权)人: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