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压力钢管的高载荷防脱落支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3091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压力钢管的高载荷防脱落支承结构,包括压力钢管和设置在其下方的支墩,两者之间通过支承组件连接,该支撑组件包括:支撑环,套接在压力钢管上,并与所述支墩对应设置,所述支撑环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支座,设置在支墩和所述第一连接端之间;第二支座,设置在支墩和所述第二连接端之间,用于限制压力钢管的横向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第一支座可使压力钢管在一定范围为发生纵向、横向移动,第二支座则限制压力钢管在横向上的移动,仅可以使压力钢管沿管轴线方向纵向移动,两者同时作用,可以有效防止水利水电工程中输水压力钢管发生脱落事故。水利水电工程中输水压力钢管发生脱落事故。水利水电工程中输水压力钢管发生脱落事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压力钢管的高载荷防脱落支承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水利水电工程中压力钢管支承布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压力钢管的高载荷防脱落支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水利水电工程中,输水钢管需要承受较高的内水压力,如果在设计、运行过程中稍有不当,则容易产生事故。压力钢管在敷设过程中,多通过支座支承在支墩上,实现支撑和径向约束。在内水压力的荷载作用下,压力钢管管轴线呈微弯曲线,并且随着管道直径和支承跨度的增加,支座承受荷载增加。传统支座的设计采用上下两块平面钢滑板,两者可以相对滑动,当支座荷载增加时,需要的滑板面积越大,而滑板为平面且刚度大,致使滑板上受力很不均匀,容易产生局部压溃破坏。此外,在发生地震或管道两侧温差较大时,支座处会产生横向位移,容易发生钢管脱落事故。随着大直径、大跨度压力钢管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支承布置型式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成为限制压力钢管设计的瓶颈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压力钢管的高载荷防脱落支承结构,具体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0004]本技术所述的用于压力钢管的高载荷防脱落支承结构,包括
[0005]压力钢管,用于输送带压水流;
[0006]支墩,设置在所述压力钢管下方,并沿压力钢管的纵向间隔设置;
[0007]支承组件,包括
[0008]支撑环,套接在压力钢管上,并与所述支墩对应设置,所述支撑环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
[0009]第一支座,设置在支墩和所述第一连接端之间
[0010]第二支座,设置在支墩和所述第二连接端之间,用于限制压力钢管的横向移动。
[0011]所述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均包括
[0012]上支承,为一平板,其上具有螺纹孔;
[0013]中支承,其顶面为平面结构,底面具有内凹型球面结构;
[0014]球支承,其顶面为与所述中支承底面相配合的外凸型球面结构,底面为平面结构;
[0015]下支承,为一平板,其顶面上设置有与中支承外侧面相接的限位件,底面连接有向下延伸的锚杆;
[0016]连接件,为设置在所述限位件外侧的钢丝环,所述钢丝环的顶部与所述上支承相连,钢丝环的底部与所述下支承相连;
[0017]其中,上支承和中支承之间构成第一滑动平面;
[0018]所述第二支座还包括
[0019]限位机构,设置在上支承和中支承之间,包括开设在中支承上的纵向凹槽,以及设
置在上支承下表面上的抗剪件,所述抗剪件与所述纵向凹槽配合设置。
[0020]所述钢丝环为多个,设置在上支承和下支承四周。
[0021]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左右对称设置在支撑环的竖向中心线两侧,且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均包括与上支承顶面相适配的支承座板,所述支承座板上设置有与上支承螺纹孔相连的螺栓。
[0022]所述支撑环为双环板。
[0023]所述支墩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浇筑有用于连接下支撑锚杆的环氧砂浆层。
[0024]本技术提供的用于压力钢管的高载荷防脱落支承结构,通过支撑环连接压力钢管,同时通过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连接支撑环和支墩,上述第一支座可使压力钢管在一定范围为发生纵向、横向移动,而第二支座则限制压力钢管在横向上的移动,仅可以使压力钢管沿管轴线方向纵向移动,两者同时作用,可以有效防止水利水电工程中输水压力钢管发生脱落事故;进一步地,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均包括带有球面结构的球支承,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支座承载力低、受力不均匀的缺点,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大直径、大跨度钢管上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图1的A

A剖面图。
[0027]图3是图1中第一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是图1中第二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0030]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所述的用于压力钢管的高载荷防脱落支承结构,包括水利水电工程中用于输送带压水流的压力钢管1,压力钢管1下方设置有多个支墩2,支墩2沿压力钢管1纵向间隔设置,每个支墩2上均预留有安装槽。压力钢管1通过支承组件与支墩2连接,上述支承组件包括采用双环板的支撑环3和与其相连的第一支座4、第二支座5。支撑环3对应于支墩2设置,其套接在压力钢管1上,每个支撑环3均具有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对称中心为支撑环3的竖向中心线),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各包括一块能够穿设螺栓6的支承座板7。
[0031]如图3所示,第一支座4位于支墩2和第一连接端之间,包括平板结构的上支承401,其上开设有螺纹孔,用于连接穿过支承座板7的螺栓6;上支承401下方设置有中支承402,其顶面为小于上支承401底面的平面结构,中支承402的底面则具有内凹型球面结构;中支承402下方设置有球支承403,球支承403的顶面为外凸型球面结构,其与中支承402底面配合连接,球支承403的底面则为平面结构;球支承403下方设置有平板结构的下支承404,下支承404的顶面大于球支承403的底面,其上设置有用于对中支承402限位的限位件405,该限
位件405为高于下支承404顶面的凸块,其内侧面与中支承402的外侧面相接触,下支承404的底面上则连接有向下延伸的锚杆406,上述锚杆406用于连接支墩2。上支承401和下支承404之间还通过连接件连接,该连接件为多个沿上支承401和下支承404周向均匀间隔设置的钢丝环407。上述第一支座4通过球面传力,增强了竖向承载能力强,且受力比较均匀。其中,上支承401和中支承402之间构成第一滑动平面,从而使上支承401及与其相连的部件能够相对于下方的中支承402等部件发生横向位移和纵向位移。
[0032]如图4所示,第二支座5是在第一支座4的基础上增加了限位机构的支座,该限位机构设置在上支承501和中支承502之间,包括开设在中支承502上的纵向凹槽508,以及安装在上支承501下表面上的抗剪件509,上述抗剪件509插接在纵向凹槽508中并与其配合设置。由于限位机构的作用,使上支承501及与其相连的部件仅能够相对于下方的中支承502等部件发生纵向位移,而横向位移则受到限制。当压力钢管1受地震影响或者两侧温差较大产生横向荷载时,第二支座5的抗剪件509硬抗该横向荷载,当荷载超过抗剪件509承载力后,抗剪件509剪断,上支承501及与其相连的部件产生横向位移,而沿上支承501和下支承504周向布置的钢丝环507发挥拦阻作用,可沿周向消耗能量,由于钢丝环507连接在上支承501和下支承504之间,可有效防止压力钢管1滑脱,同时钢丝环507具有一定的刚度,当不利因素消失时,容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压力钢管的高载荷防脱落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力钢管,用于输送带压水流;支墩,设置在所述压力钢管下方,并沿压力钢管的纵向间隔设置;支承组件,包括支撑环,套接在压力钢管上,并与所述支墩对应设置,所述支撑环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支座,设置在支墩和所述第一连接端之间;第二支座,设置在支墩和所述第二连接端之间,用于限制压力钢管的横向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压力钢管的高载荷防脱落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均包括上支承,为一平板,其上具有螺纹孔;中支承,其顶面为平面结构,底面具有内凹型球面结构;球支承,其顶面为与所述中支承底面相配合的外凸型球面结构,底面为平面结构;下支承,为一平板,其顶面上设置有与中支承外侧面相接的限位件,底面连接有向下延伸的锚杆;连接件,为设置在所述限位件外侧的钢丝环,所述钢丝环的顶部与所述上支承相连,钢丝环的底部与所述下支承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伟王美斋张小辉谢腾飞刘闽豫张新伟陶玉波费雷刚鲁俊郑小康
申请(专利权)人: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