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电机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3058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机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直流电机驱动电路,包括数据处理模块、电压检测模块和驱动模块,驱动模块包括三组驱动单元,数据处理模块根据电压检测模块的反馈信息判断驱动模块是否过压或短路工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多个控制端以及检测驱动端的电压,实现驱动模块的短路和过压保护,电路简单可靠,泛用性高。泛用性高。泛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流电机驱动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电机控制
,尤其是一种直流电机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风扇所使用的电机逐渐从交流电机转为直流电机,主要原因在于交流电机容易产生噪声和严重损耗,而相对来说,直流电机在转动安静且性能更为可靠和稳定。
[0003]然而,直流电机的制造成本较高且对生产工艺要求更为严格,其主要有驱动电路和电机本体构成,驱动电路安装在电机本体内部,不便于维修和调试,且驱动电路的驱动部分性能不可靠,保护性能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直流电机驱动电路。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6]直流电机驱动电路,包括数据处理模块、电压检测模块和驱动模块,其中,驱动模块包括三组驱动单元;
[0007]驱动单元包括信号源Vcc、晶体管Q1、开关管Q2

Q3、第一控制端P、第二控制端N以及驱动端out,晶体管Q1为NPN型晶体管,开关管Q2为PNP型场效应管,开关管Q3为NPN型场效应管,第一控制端P与晶体管Q1的基极连接,晶体管Q1的集电极分别与信号源Vcc以及开关管Q2的栅极连接,晶体管Q1的发射极接地,开关管Q2的漏极与信号源Vcc连接,开关管Q2的源极与驱动端out连接,开关管Q3的栅极与第二控制端N连接,开关管Q3的漏极与驱动端out连接,开关管Q3的源极接地;
[0008]第一控制端P和第二控制端N分别与数据处理模块连接,电压检测模块与驱动端out连接,将驱动端out的电压反馈至数据处理模块。
[0009]较佳地,驱动单元还包括电阻R1

R6,第一控制端P通过电阻R1与晶体管Q1的基极连接,晶体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2与信号源Vcc连接,晶体管Q1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3接地,第二控制端N通过电阻R4与开关管Q3的栅极连接,电阻R5与开关管Q3的栅极和源极连接,开关管Q3的源极通过电阻R6接地。
[0010]较佳地,直流电机驱动电路还包括电源模块,电源信号被配置为输出直流源Vo,分别向数据处理模块和电压检测模块供电或提供电压基准。
[0011]较佳地,电源模块包括连接器P1、电阻R12、电容C3和电源芯片U2,连接器P1的一接口、信号源Vcc、电阻R12和电源芯片U2的输入端顺次串接,电源芯片U2的输出端输出直流源Vo,连接器P1的另一接口、电源芯片U2的接地引脚接地,电源芯片U2的输出端通过电容C3接地。
[0012]较佳地,电压检测模块包括电阻R7

R10、二极管D1以及比较器U1;二极管D1的阳极与驱动端out连接,电阻R7的阻值大于电阻R8的阻值,电阻R7的一端与直流源Vo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1的阴极和比较器U1的一输入端连接,电阻R8的一端与直流源Vo
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电阻R9的一端与比较器U1的另一输入端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接地,比较器U1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10与数据处理模块连接。
[0013]较佳地,电压检测模块还包括电阻R11以及电容C1

C2,电阻R11的一端与直流源Vo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与比较器U1的输出端连接,电容C1的一端与比较器U1的电源引脚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2的一端与电阻R10连接,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
[0014]较佳地,直流电机驱动电路还包括输入模块,输入模块向数据处理模块输入控制信号,控制处理模块根据该控制信号产生流向第一控制端P或第二控制端N的驱动信号。
[0015]较佳地,数据处理模块为ET1202系列芯片。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多个控制端以及检测驱动端的电压,实现驱动模块的短路和过压保护,电路简单可靠,泛用性高。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一实施例的直流电机驱动电路的结构框图。
[0018]图2是图1实施例中驱动单元的原理示意图。
[0019]图3是图1实施例中驱动模块的原理示意图。
[0020]图4是图1实施例中电压检测模块的原理示意图。
[0021]图5是图1实施例中电源模块的原理示意图。
[0022]图6是另一实施例的直流电机驱动电路的结构框图。
[0023]图7是本技术的数据处理模块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
[0025]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直流电机驱动电路包括数据处理模块、电压检测模块和驱动模块,其中,驱动模块包括三组驱动单元,电压检测模块与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采集驱动单元的输出电压信号,并反馈至数据处理模块。
[0026]如图2所示,驱动单元包括信号源Vcc、晶体管Q1、开关管Q2

Q3、第一控制端P、第二控制端N以及驱动端out,晶体管Q1为NPN型晶体管,开关管Q2为PNP型场效应管,开关管Q3为NPN型场效应管,第一控制端P与晶体管Q1的基极连接,晶体管Q1的集电极分别与信号源Vcc以及开关管Q2的栅极连接,晶体管Q1的发射极接地,开关管Q2的漏极与信号源Vcc连接,开关管Q2的源极与驱动端out连接,开关管Q3的栅极与第二控制端N连接,开关管Q3的漏极与驱动端out连接,开关管Q3的源极接地;第一控制端P和第二控制端N分别与数据处理模块连接,电压检测模块与驱动端out连接,将驱动端out的电压反馈至数据处理模块。
[0027]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单元还可进一步包括电阻R1

R6,第一控制端P通过电阻R1与晶体管Q1的基极连接,晶体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2与信号源Vcc连接,晶体管Q1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3接地,第二控制端N通过电阻R4与开关管Q3的栅极连接,电阻R5与开关管Q3的栅极和源极连接,开关管Q3的源极通过电阻R6接地。
[0028]本实施例中,当数据处理模块触发第一控制端P时,开关管Q2导通,电压检测模块检测开关管Q2的导通压降(即驱动端out),并将检测电压反馈至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根据该检测电压来确定驱动端out的当前驱动电压,当停止触发第一控制端P时,开关管
Q2关断,数据处理模块从而控制驱动端out的是否输出信号和驱动时长,并可根据当前驱动端out的电压判断是否超出阈值,控制电机转速;驱动单元工作时,数据处理模块触发第二控制端N,使开关管Q3导通,采集开关管Q2导通时的电流信号,开关管Q3的源极与数据处理模块连接,数据处理模块获取驱动单元的实时电流信号,可防止过压或过流导致电机损坏。
[0029]本实施例具体的驱动模块的结构如图3所示,驱动模块的三组驱动单元的结构相同,三组驱动单元分别连接电机的u、v、w接线端,在本实施例中,晶体管uQ1、晶体管vQ1和晶体管wQ1的功能均与晶体管Q1相同,晶体管uQ2、晶体管vQ2和晶体管wQ2的功能均与晶体管Q2相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流电机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处理模块、电压检测模块和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包括三组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信号源Vcc、晶体管Q1、开关管Q2

Q3、第一控制端P、第二控制端N以及驱动端out,所述晶体管Q1为NPN型晶体管,所述开关管Q2为PNP型场效应管,所述开关管Q3为NPN型场效应管,所述第一控制端P与晶体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晶体管Q1的集电极分别与信号源Vcc以及开关管Q2的栅极连接,所述晶体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开关管Q2的漏极与信号源Vcc连接,所述开关管Q2的源极与驱动端out连接,所述开关管Q3的栅极与第二控制端N连接,所述开关管Q3的漏极与驱动端out连接,所述开关管Q3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一控制端P和第二控制端N分别与数据处理模块连接,所述电压检测模块与驱动端out连接,将驱动端out的电压反馈至数据处理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机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电阻R1

R6,所述第一控制端P通过电阻R1与晶体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晶体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2与信号源Vcc连接,所述晶体管Q1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3接地,所述第二控制端N通过电阻R4与开关管Q3的栅极连接,所述电阻R5与开关管Q3的栅极和源极连接,所述开关管Q3的源极通过电阻R6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机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信号被配置为输出直流源Vo,分别向数据处理模块和电压检测模块供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流电机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连接器P1、电阻R12、电容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明珊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中俊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