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粘度大孔隙透水混凝土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2862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3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高粘度大孔隙透水混凝土结构,包括依次铺设于夯实层上方的大粒径碎石层、土工布层、小粒径碎石层、第一透水混凝土层、格栅层、第二透水混凝土层,所述格栅层的格栅每个交叉点位置分别竖直插入有圆管,所述圆管内部填充有透水海绵,所述圆管底部延伸至所述土工布层下方,所述圆管顶部与所述格栅层持平。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提高透水混凝土成型后的强度,保证快速排水,避免雨水堆积,适用于不同厚度的透水混凝土的施工。透水混凝土的施工。透水混凝土的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粘度大孔隙透水混凝土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混凝土,特别涉及一种高粘度大孔隙透水混凝土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透水混凝土又称无砂混凝土,透水路面。是由骨料、水泥、增强剂、和水拌制而成的一种多孔轻质混凝土,它不含细砂。透水混凝土由粗骨料表面包覆一薄层水泥浆相互粘结而形成孔穴均匀分布的蜂窝状结构,具有透气、透水和重量轻的特点。透水混凝土有利于保护地下水、维护生态平衡,其有利于城市环境的良性发展及城市雨水管理与水污染防治等工作。
[0003]现有的混凝土结构强度低、易开裂,而且在使用时,排水蓄水的能力十分有限,特别是在夏季雨水降水量高峰时期透水能力有限,排水不及时,容易积水,有碍城市的交通,容易造成城市内涝。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粘度大孔隙透水混凝土结构,能提高透水混凝土成型后的强度,保证快速排水,避免雨水堆积。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高粘度大孔隙透水混凝土结构,包括依次铺设于夯实层上方的大粒径碎石层、土工布层、小粒径碎石层、第一透水混凝土层、格栅层、第二透水混凝土层,所述格栅层的格栅每个交叉点位置分别竖直插入有圆管,所述圆管内部填充有透水海绵,所述圆管底部延伸至所述土工布层下方,所述圆管顶部与所述格栅层持平。
[0007]优选的,在上述的高粘度大孔隙透水混凝土结构中,所述格栅层的格栅尺寸为150*150mm或200*200mm或250*250mm或300*300mm。
[0008]优选的,在上述的高粘度大孔隙透水混凝土结构中,所述圆管的尺寸为内径10mm,长80

100mm。
[0009]优选的,在上述的高粘度大孔隙透水混凝土结构中,所述大粒径碎石层中碎石的粒径大于所述小粒径碎石层中碎石的粒径。
[0010]优选的,在上述的高粘度大孔隙透水混凝土结构中,所述格栅层为加筋格栅。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能提高透水混凝土成型后的强度,保证快速排水,避免雨水堆积,适用于不同厚度的透水混凝土的施工。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高粘度大孔隙透水混凝土结构的示意图;
[0014]图2所示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结合图1

2所示,高粘度大孔隙透水混凝土结构100,包括依次铺设于夯实层101上方的大粒径碎石层102、土工布层103、小粒径碎石层104、第一透水混凝土层105、格栅层106、第二透水混凝土层107,格栅层106的格栅每个交叉点位置分别竖直插入有圆管108,圆管108内部填充有透水海绵,圆管108底部延伸至土工布层103下方,圆管108顶部与格栅层106持平。格栅层106的格栅尺寸为150*150mm或200*200mm或250*250mm或300*300mm。圆管108的尺寸为内径10mm,长80

100mm。大粒径碎石层102中碎石的粒径大于小粒径碎石层104中碎石的粒径。格栅层106为加筋格栅。
[0017]具体使用时:
[0018](1)适用当透水混凝土厚度大于100mm的情况,原槽开挖后用压实机械进行夯实到设计压实度,并进行压实度检测,检测合格后人工铺设一层大粒径碎石层,大粒径碎石层铺设压实后满铺一层土工布,土工布上铺筑一层小粒径碎石层,小粒径碎石层压实后,铺设第一层透水混凝土层,按照加筋穿刺格栅底面朝上,将圆管插入到土工布以下、最后在第一层头透水混凝土初凝前铺设第二层透水混凝土层。
[0019]本方案中将对原槽进行压实度检测是为了保证透水混凝土路面的基础强度,避免应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开裂,进而保证路面的稳定和使用寿命。通过增加土工布,使得在下雨时将增加雨水从路面到基础的渗流阻力,降低雨水的渗流速度,从而减轻雨水对原槽的渗流破坏。在两层透水混凝土层中间设置加筋穿刺格栅,可以很好的增加透水混凝土的强度和粘度,另外加筋穿刺格栅交叉点的圆管不容易堵塞,增加了大雨水透水混凝土的透水能力。
[0020](2)当透水混凝土厚度小于100mm的情况,原槽开挖后用压实机械进行夯实到设计压实度,并进行压实度检测,检测合格后人工铺设一层大粒径碎石层,大粒径碎石层铺设压实后满铺一层土工布,土工布上铺筑一层小粒径碎石层,小粒径碎石层压实后,铺设透水混凝土层,按照加筋穿刺格栅底面朝上,将圆管插入到土工布以下,人工用铁板将加筋穿刺格栅压入到透水混凝土表面20mm以下。
[0021]本方案中基本作用与方案一,只是因为透水混凝土的厚度小于100mm,将透水混凝土安装两层施工较为困难,所以采用先铺设透水混凝土,再将加筋穿刺格栅压入的施工方法。
[0022]工作原理:原槽夯实层保证基础强度;碎石层过滤雨水;土工布过滤雨水,减缓雨水渗透速度;加筋穿刺格栅增加透水混凝土的强度粘度,保证雨水渗透、透水混凝土层渗透雨水。
[002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
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24]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粘度大孔隙透水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铺设于夯实层上方的大粒径碎石层、土工布层、小粒径碎石层、第一透水混凝土层、格栅层、第二透水混凝土层,所述格栅层的格栅每个交叉点位置分别竖直插入有圆管,所述圆管内部填充有透水海绵,所述圆管底部延伸至所述土工布层下方,所述圆管顶部与所述格栅层持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粘度大孔隙透水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层的格栅尺寸为150*150mm或20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晓东赵建华马丽箴施金闩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永联精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