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稀油站压力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62782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稀油站压力检测系统,包括油箱,所述油箱的一侧依次设置有相互连通的双筒网式过滤器、板式冷却器且顶部固定有加热器,所述油箱上设置有配设数显表的电控柜,所述油箱一侧前后两个出油口分别通过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连接固定于油箱顶部的第一螺杆泵、第二螺杆泵,所述第一螺杆泵、第二螺杆泵通过输油管与双筒网式过滤器连通,所述输油管上设置有压力变送器,所述电控柜分别与数显表、加热器、第一螺杆泵、第二螺杆泵、压力变送器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可靠性高、安全性高的一种稀油站压力检测系统。安全性高的一种稀油站压力检测系统。安全性高的一种稀油站压力检测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稀油站压力检测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压力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稀油站压力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稀油站是稀油循环润滑系统的心脏,作用为将润滑油液强制地压送到机器摩擦部位,稀油站主要用于冶金、矿山、水泥等机械设备的动静压或滑履轴承的集中润滑系统中,通常安装在机器附近的地下油库或地坑中。
[0003]现有的稀油站压力检测装置其低压压力检测控制系统压下限、压力下极限各利用一个压力控制器触点作为开关信号,传递给PLC,并利用机械式压力表显示压力值,读取不便。同时,压力控制器由弹簧作为复位动力,时间长了容易迟滞失效,可靠性低。还有,高压测量利用电接点表检测控制、显示压力值,压力控制器的触点、电接点表的触点有引发油气爆燃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本技术提出了可靠性高、安全性高的一种稀油站压力检测系统。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稀油站压力检测系统,包括油箱,所述油箱的一侧依次设置有相互连通的双筒网式过滤器、板式冷却器且顶部固定有加热器,所述油箱上设置有配设数显表的电控柜,所述油箱一侧前后两个出油口分别通过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连接固定于油箱顶部的第一螺杆泵、第二螺杆泵,所述第一螺杆泵、第二螺杆泵通过输油管与双筒网式过滤器连通,所述输油管上设置有压力变送器,所述电控柜分别与数显表、加热器、第一螺杆泵、第二螺杆泵、压力变送器电性连接。
[0007]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油箱一侧前后两个出油口分别通过第一出油管、第二出油管与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连通。
[0008]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双筒网式过滤器通过第三连通管与板式冷却器连通。
[0009]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油箱的一侧连通有回油管,所述回油管内设置有回油磁网过滤装置。
[0010]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油箱的后端顶部设置有液位控制器,所述液位控制器与电控柜电性连接。
[0011]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二螺杆泵通过空心管与所述输油管连通。
[0012]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空心管与所述输油管连通的一端设置有单向阀。
[0013]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出油管和第二出油管的内部均设置有过滤网。
[0014]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电控柜位于所述油箱的前端一侧,所述数显表固定连接于所述电控柜的前端顶部。
[0015]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板式冷却器的底部四个拐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底脚。
[0016]本技术一种稀油站压力检测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通过一个压力变送器替代传统的两个压力控制器,避免了压力控制器因弹簧用时长后容易迟滞失效的问题,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同时,将数显表设置在电控柜的前侧中上部,通过数显表配合压力变送器替代电接点表进行工作,消除了电接点打火引起的油气爆燃的隐患,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一种稀油站压力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一种稀油站压力检测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一种稀油站压力检测系统中回油管、第一出油管、第二出油管、回油磁网过滤装置、过滤网的爆炸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油箱;2、第一出油管;3、第二出油管;4、第一连通管;5、第二连通管;6、第一螺杆泵;7、第二螺杆泵;8、输油管;9、双筒网式过滤器;10、第三连通管;11、板式冷却器;12、空心管;13、回油管;14、回油磁网过滤装置;15、过滤网;16、电控柜;17、数显表;18、压力变送器;19、底脚;20、液位控制器;21、单向阀;22、加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稀油站压力检测系统,包括油箱1,油箱1的左侧设置有双筒网式过滤器9,双筒网式过滤器9的左侧设置有板式冷却器11,板式冷却器11的底部四个拐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底脚19,便于板式冷却器11稳定放置。油箱1的前端左侧设置有电控柜16,电控柜16的前端顶部固定连接有数显表17,数显表17通过液晶显示屏显示相关数据,直观明了,易读取。油箱1的顶端中部固定连接加热器22,加热器22的底端伸入油箱1底部以对底部的油进行加热。
[0025]油箱1的顶端前后两侧分别固定连接第一螺杆泵6、第二螺杆泵7,油箱1的右侧底部后端与第一出油管2的左端连通,油箱1的右侧底部前端与第二出油管3的左端连通,第一螺杆泵6的进油口与第一连通管4的一端连通,第一连通管4的另一端与第一出油管2的右端连通,第二螺杆泵7的进油口与第二连通管5的一端连通,第二连通管5的另一端与第二出油管3的右端连通,第一螺杆泵6的出油口与输油管8的一端连通,输油管8的另一端与双筒网式过滤器9的进料口连通,双筒网式过滤器9的出料口与第三连通管10的一端连通,第三连通管10的另一端与板式冷却器11的进料口连通。
[0026]第一螺杆泵6、第二螺杆泵7传动稳定可靠,通过二者将油箱1内的油泵入输油管8内。设置第一出油管2、第二出油管3、第一连通管4、第二连通管5方便了第一螺杆泵6、第二螺杆泵7与油箱1的连接,进一步地,为方便第二螺杆泵7与输油管8的连通,第二螺杆泵7的出油口与空心管12的一端连通,空心管12的另一端与输油管8的上侧前端中部连通。优选
的,空心管12的左侧后端设置有单向阀21,防止输油管8内的油液从空心管12内反流。
[0027]输油管8的上侧中部设置有压力变送器18,压力变送器18与电控柜16连接并受其控制,通过一个压力变送器18替代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两个压力控制器,避免了压力控制器因弹簧时间长了弹性衰减导致迟滞失效的问题,明显提高了可靠性,同时电信号显示测量也提高了测量的稳定性、精确性。并且,将数显表17设置在电控柜16的前侧中上部,通过数显表17配合压力变送器18替代电接点表进行工作,消除了电接点打火引起的油气爆燃的隐患,安全性大大提高。同时数显表17代替机械压力表显示压力,方便读取数值。
[0028]电控柜16分别与数显表17、加热器22、第一螺杆泵6、第二螺杆泵7、压力变送器18和液位控制器20电性连接便于进行控制,具体连接及控制方式均为现有技术,参照常规技术手段按需设置即可。
[0029]优选的,油箱1的右侧中上部与回油管13的左端连通,回油管13内部设置有回油磁网过滤装置14,通过回油磁网过滤装置14对从润滑点返回的油液中铁磁性和非铁磁性杂质进行过滤。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稀油站压力检测系统,包括油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1)的一侧依次设置有相互连通的双筒网式过滤器(9)、板式冷却器(11)且顶部固定有加热器(22),所述油箱(1)上设置有配设数显表(17)的电控柜(16),所述油箱(1)一侧前后两个出油口分别通过第一连通管(4)、第二连通管(5)连接固定于油箱(1)顶部的第一螺杆泵(6)、第二螺杆泵(7),所述第一螺杆泵(6)、第二螺杆泵(7)通过输油管(8)与双筒网式过滤器(9)连通,所述输油管(8)上设置有压力变送器(18),所述电控柜(16)分别与数显表(17)、加热器(22)、第一螺杆泵(6)、第二螺杆泵(7)、压力变送器(18)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稀油站压力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1)一侧前后两个出油口分别通过第一出油管(2)、第二出油管(3)与第一连通管(4)、第二连通管(5)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稀油站压力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筒网式过滤器(9)通过第三连通管(10)与板式冷却器(11)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稀油站压力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柏东袁现峰
申请(专利权)人:邢台金隅冀东水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