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调节承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2718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35
一种自调节承重机构,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内设有开口向下的凹腔,所述安装座上端设有的轴孔与凹腔连通,所述的凹腔内设置一弹性限位机构,所述弹性限位机构包括一阶梯轴、一碟簧组、一限位板,所述安装座的上方设置一滚珠支承座,所述滚珠支承座的上端面中心设置一球面凹槽,一滚珠设于球面凹槽中,通过一滚珠盖板将滚珠限位在滚珠支承座的球面凹槽中,所述滚珠局部从滚珠盖板上设置的中心让位孔外露,所述滚珠盖板通过螺钉与滚珠支承座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调节承重机构,通过弹性限位机构,解决在承重支撑时,根据支撑重量、支撑空间高度进行自适应调节的问题。支撑空间高度进行自适应调节的问题。支撑空间高度进行自适应调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调节承重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承重机构
,特别涉及一种自调节承重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车辆上集成安装车载设备时,因车体结构通常需要采用大量的焊接等加工技术,导致车体结构部分平面出现变形的情况,甚至有些空间会出现高度尺寸不一致的情况发生。因此在采用承重机构对安装后的高重量设备进行支撑时,往往需要反复调节承重机构,才能实现对高重量设备的支撑目的,尤其是在装配空间不足或者在封闭的装配空间中,装配难度大,调节效率低,甚至会出现无法对承重机构进行调节的情况发生。从而导致装配效率过低,装配质量差,装配精度底,甚至会影响到整车的质量。在承重机构的调节过程中,对操作人员的能力依赖性极高,转配时间变长,人工成本加大;需反复面对高重量设备进行操作,使装配人员的安全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自调节承重机构,通过弹性限位机构,解决在承重支撑时,根据支撑重量、支撑空间高度进行自适应调节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自调节承重机构,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内设有开口向下的凹腔,所述安装座上端设有的轴孔与凹腔连通,所述的凹腔内设置一弹性限位机构,所述弹性限位机构包括一阶梯轴、一碟簧组、一限位板,所述阶梯轴的上端为小径段,下端为大径段,中段为直径大于大径段的限位凸缘,所述阶梯轴的限位凸缘限位于安装座轴孔下端,小径段向上从轴孔外伸,大径段与限位板中心设置的过孔间隙配合,大径段的下端固定连接一限位螺钉,所述碟簧组套在大径段,位于限位凸缘和限位板之间,所述限位板位于凹腔内与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的上方设置一滚珠支承座,所述滚珠支承座的下端中心设有向下延伸的中心轴,该中心轴与安装座上的轴孔间隙配合,且与阶梯轴的小径段固定连接,所述滚珠支承座的上端面中心设置一球面凹槽,一滚珠设于球面凹槽中,通过一滚珠盖板将滚珠限位在滚珠支承座的球面凹槽中,所述滚珠局部从滚珠盖板上设置的中心让位孔外露,所述滚珠盖板通过螺钉与滚珠支承座固定连接。
[0006]所述安装座的凹腔呈横截面为矩形的阶梯结构,凹腔上部的横截面小于下部的横截面,上、下部之间为限位台阶,所述限位板限位于限位台阶,并通过螺钉固定在凹腔内。
[0007]所述滚珠支承座的下端设有多个导向杆,所述安装座的上端设有与导向杆对应的导向孔,所述导向杆与安装座上端的导向孔滑动配合。
[0008]所述滚珠支承座的中心轴上设有内螺纹,所述阶梯轴的小径段上设有与中心轴的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所述滚珠支承座的中心轴与阶梯轴小径段的通过螺纹固定。
[0009]所述限位螺钉的帽头直径大于限位板上过孔的直径,限位螺钉的螺杆段与阶梯轴的大径段下端的螺纹孔螺纹配合,对阶梯轴向上运动形成极限限位。
[0010]所述安装座下端设有多个安装孔。
[0011]本技术的一种自调节承重机构,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内设有开口向下的凹腔,所述安装座上端设有的轴孔与凹腔连通,所述的凹腔内设置一弹性限位机构,所述弹性限位机构包括一阶梯轴、一碟簧组、一限位板,所述阶梯轴的上端为小径段,下端为大径段,中段为直径大于大径段的限位凸缘,所述阶梯轴的限位凸缘限位于安装座轴孔下端,小径段向上从轴孔外伸,大径段与限位板中心设置的过孔间隙配合,大径段的下端固定连接一限位螺钉,所述碟簧组套在大径段,位于限位凸缘和限位板之间,所述限位板位于凹腔内与安装座固定连接,通过内部的弹性限位机构实现在承重支撑时,根据支撑重量、支撑空间高度进行自适应调节,满足特殊工况下的承重要求。从而对重量设备进行支撑时,无需反复对承重机构进行调节,特别是在装配空间不足或者在封闭的装配空间中,可实现承重机构的自动调节,降低了装配难度,同时提高了装配效率,进而减少人力投入,节约成本。所述安装座的上方设置一滚珠支承座,所述滚珠支承座的下端中心设有向下延伸的中心轴,该中心轴与安装座上的轴孔间隙配合,且与阶梯轴的小径段固定连接,所述滚珠支承座的上端面中心设置一球面凹槽,一滚珠设于球面凹槽中,通过一滚珠盖板将滚珠限位在滚珠支承座的球面凹槽中,所述滚珠局部从滚珠盖板上设置的中心让位孔外露,所述滚珠盖板通过螺钉与滚珠支承座固定连接。采用滚珠实现与承重设备之间的点接触,解决被承重设备的平面出现变形,承重机构不能有效的进行支撑的问题。
[001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提供一种自调节承重机构,技术原理巧妙,结构简单、可靠,具有快速安装拆除的优点。在承重支撑时,根据支撑重量、支撑空间高度进行自适应调节,满足特殊工况下的承重要求。本技术的自调节承重机构可以根据支撑对象的参数、安装使用空间,通过对内置碟簧组的计算形成系列化、模块化产品。同时,简单的结构、独特的工作原理,极大提高了装配、调试的效率,节约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自调节承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自调节承重机构的轴侧图;
[0015]图3为自调节承重机构的主视图;
[0016]图4为自调节承重机构的侧视图;
[0017]图5为自调节承重机构的仰视图;
[0018]图6为图5的A

A向截面图;
[0019]图7为自调节承重机构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参考图1至图7,包括一种自调节承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4,所述安装座4下端设有多个安装孔。本实施例的安装座4下端设有4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螺钉配合,用于将自调节承重机固定安装在安装载体平面上,当然还可以采用焊接等固定连接方式。所述安装座4内设有开口向下的凹腔,所述安装座4上端设有的轴孔与凹腔连通,所述的凹腔内设置一弹性限位机构,所述弹性限位机构包括一阶梯轴5、一碟簧组6、一限位板7,所述阶梯轴5的上端为小径段,下端为大径段,中段为直径大于大径段的限位凸缘,所述阶梯轴5
的限位凸缘限位于安装座4轴孔下端,小径段向上从轴孔外伸,大径段与限位板7中心设置的过孔间隙配合,大径段的下端固定连接一限位螺钉8,所述限位螺钉8的帽头直径大于限位板7上过孔的直径,限位螺钉8的螺杆段与阶梯轴5的大径段下端的螺纹孔螺纹配合,对阶梯轴5向上运动形成极限限位。所述碟簧组6套在大径段,位于限位凸缘和限位板7之间,所述限位板7位于凹腔内与安装座4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4的凹腔呈横截面为矩形的阶梯结构,凹腔上部的横截面小于下部的横截面,上、下部之间为限位台阶,所述限位板7限位于限位台阶,并通过螺钉固定在凹腔内。所述安装座4的上方设置一滚珠支承座3,所述滚珠支承座3的下端中心设有向下延伸的中心轴,该中心轴与安装座4上的轴孔间隙配合,且与阶梯轴5的小径段固定连接,所述滚珠支承座3的中心轴上设有内螺纹,所述阶梯轴5的小径段上设有与中心轴的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所述滚珠支承座3的中心轴与阶梯轴5小径段的通过螺纹固定。所述滚珠支承座3的下端设有多个导向杆,所述安装座4的上端设有与导向杆对应的导向孔,所述导向杆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调节承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4),所述安装座(4)内设有开口向下的凹腔,所述安装座(4)上端设有的轴孔与凹腔连通,所述的凹腔内设置一弹性限位机构,所述弹性限位机构包括一阶梯轴(5)、一碟簧组(6)、一限位板(7),所述阶梯轴(5)的上端为小径段,下端为大径段,中段为直径大于大径段的限位凸缘,所述阶梯轴(5)的限位凸缘限位于安装座(4)轴孔下端,小径段向上从轴孔外伸,大径段与限位板(7)中心设置的过孔间隙配合,大径段的下端固定连接一限位螺钉(8),所述碟簧组(6)套在大径段,位于限位凸缘和限位板(7)之间,所述限位板(7)位于凹腔内与安装座(4)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4)的上方设置一滚珠支承座(3),所述滚珠支承座(3)的下端中心设有向下延伸的中心轴,该中心轴与安装座(4)上的轴孔间隙配合,且与阶梯轴(5)的小径段固定连接,所述滚珠支承座(3)的上端面中心设置一球面凹槽,一滚珠(1)设于球面凹槽中,通过一滚珠盖板(2)将滚珠(1)限位在滚珠支承座(3)的球面凹槽中,所述滚珠(1)局部从滚珠盖板(2)上设置的中心让位孔外露,所述滚珠盖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岳飞寇博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望江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