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2694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35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端子模组以及屏蔽片。所述端子模组包括绝缘块以及若干导电端子。每一个导电端子包括凸伸出所述绝缘块的对接弹性臂。所述若干导电端子包括第一信号端子、第二信号端子、第一接地端子以及第二接地端子。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包括第一本体部,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包括第二本体部。所述屏蔽片包括基部、自所述基部延伸的弹臂部以及与所述弹臂部相连的抵接部。所述基部包括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第一本体部相固定的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的第二本体部相固定的第二固定部。所述抵接部包括浮动抵接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对接弹性臂的第一抵接部以及浮动抵接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的对接弹性臂的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的对接弹性臂的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的对接弹性臂的第二抵接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属于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设备对信号完整性要求的不断提高,这对电连接器本身的设计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0003]相关技术中的电连接器通常包括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以及屏蔽片。每一个导电端子包括主体部、自所述主体部延伸的对接弹性臂以及自所述主体部延伸的尾部。所述若干导电端子通常包括信号端子以及接地端子。所述屏蔽片与所述接地端子的主体部相接触,以改善屏蔽效果。
[0004]然而,当所述电连接器与对接模组相配合时,信号在所述电连接器中传输时,特别是在对接弹性臂位置处的屏蔽效果往往起到重要作用。
[0005]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屏蔽效果较高的电连接器。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
[0008]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对接面以及贯穿所述对接面的对接插槽;
[0009]端子模组,所述端子模组包括绝缘块以及固定于所述绝缘块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块包括安装槽,每一个导电端子包括凸伸出所述绝缘块以延伸入所述对接插槽中的对接弹性臂;所述若干导电端子包括第一信号端子、第二信号端子、位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相邻的第一接地端子、以及位于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相邻的第二接地端子,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与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形成差分对信号端子,所述差分对信号端子位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和所述第二接地端子之间;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包括暴露于所述安装槽中的第一本体部,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包括暴露于所述安装槽中的第二本体部;以及
[0010]屏蔽片,所述屏蔽片包括基部、自所述基部延伸的弹臂部以及与所述弹臂部相连的抵接部,所述基部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安装槽中,所述基部包括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第一本体部相固定的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的第二本体部相固定的第二固定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的隆起部;所述隆起部架设在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端子上,使所述隆起部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端子不接触;所述弹臂部至少部分延伸凸出所述绝缘块;所述抵接部包括浮动抵接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对接弹性臂的第一抵接部以及浮动抵接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的对接弹性臂的第二抵接部,所述弹臂部、所述第一抵接部以及所述第二抵接部能够随着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对接弹性臂以及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的对接弹性臂的变形而变形。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固定部焊接固定于所述第一接地端
子的第一本体部,所述第二固定部焊接固定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的第二本体部。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抵接部位于所述弹臂部的自由端,所述抵接部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的桥接部,所述桥接部横跨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的对接弹性臂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的对接弹性臂,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不接触。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二抵接部以及所述桥接部构成U型,所述第一抵接部以及所述第二抵接部垂直于所述桥接部。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抵接部包括浮动抵接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对接弹性臂的第一弧形面,所述第二抵接部包括浮动抵接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的对接弹性臂的第二弧形面。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均呈平板状,所述第一抵接部以及所述第二抵接部均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对接弹性臂以及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的对接弹性臂相接触的弧形凸包。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屏蔽片的弹臂部自所述隆起部一体延伸而成。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绝缘块包括第一壁部以及与所述第一壁部相对的第二壁部,所述安装槽位于所述第一壁部和所述第二壁部之间,每一个导电端子的所述对接弹性臂凸伸出所述第一壁部,所述第一壁部设有定位槽,所述屏蔽片的弹臂部卡持于所述定位槽中。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若干导电端子沿所述绝缘块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包括暴露于所述安装槽中的第三本体部,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包括暴露于所述安装槽中的第四本体部,其中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第一本体部沿所述宽度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的第三本体部沿所述宽度方向的宽度,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第一本体部沿所述宽度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的第四本体部沿所述宽度方向的宽度,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的第二本体部沿所述宽度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的第三本体部沿所述宽度方向的宽度,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的第二本体部沿所述宽度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的第四本体部沿所述宽度方向的宽度。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绝缘块包括垂直于所述宽度方向的长度方向,其中所述屏蔽片的基部在所述长度方向上完全覆盖所述第一本体部、所述第二本体部、所述第三本体部以及所述第四本体部。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基部相对于所述弹臂部倾斜延伸。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差分对信号端子为若干个,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为若干个,所述第二接地端子为若干个,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差分对信号端子共用一个位于该相邻的两个所述差分对信号端子之间的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端子为所述第一接地端子或者所述第二接地端子;
[0022]所述屏蔽片的弹臂部为若干个,所述抵接部为若干个,其中所述接地端子与相邻的两个所述抵接部相接触。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端子模组和所述屏蔽片均为两个且布置在所述对接插槽的两侧。
[0024]本专利技术的屏蔽片设有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第一本体部相固定的第一固定部以及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的第二本体部相固定的第二固定部,改善了所述差分对信号端子在对应于所述第一本体部和所述第二本体部的区域的屏蔽;另外,所述屏蔽片的抵接部包括浮动抵接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对接弹性臂的第一抵接部以及浮动抵接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的对接弹性臂的第二抵接部,加强了所述差分对信号端子在对应于所述对接弹性臂的区域的屏蔽;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屏蔽片能够提供覆盖距离更长的屏蔽段,从而改善了屏蔽效果。另外,所述弹臂部、所述第一抵接部以及所述第二抵接部能够随着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对接弹性臂以及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的对接弹性臂的变形而变形,不影响所述电连接器与对接模组的对接。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组件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立体示意图。
[0026]图2是图1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0027]图3是图2中电连接器于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0028]图4是图3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0029]图5是图4另一角度的部分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本体(1),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对接面(11)以及贯穿所述对接面(11)的对接插槽(110);端子模组(2),所述端子模组(2)包括绝缘块(211)以及固定于所述绝缘块(211)的若干导电端子(212),所述绝缘块(211)包括安装槽(2115),每一个导电端子(212)包括凸伸出所述绝缘块(211)以延伸入所述对接插槽(110)中的对接弹性臂(2121);所述若干导电端子(212)包括第一信号端子(S1)、第二信号端子(S2)、位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相邻的第一接地端子(G1)、以及位于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相邻的第二接地端子(G2),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与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形成差分对信号端子(DP),所述差分对信号端子(DP)位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和所述第二接地端子(G2)之间;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包括暴露于所述安装槽(2115)中的第一本体部(2122a),所述第二接地端子(G2)包括暴露于所述安装槽(2115)中的第二本体部(2122b);以及屏蔽片(3),所述屏蔽片(3)包括基部(311)、自所述基部(311)延伸的弹臂部(312)以及与所述弹臂部(312)相连的抵接部(313),所述基部(311)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安装槽(2115)中,所述基部(311)包括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的第一本体部(2122a)相固定的第一固定部(311a)、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G2)的第二本体部(2122b)相固定的第二固定部(311b)、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311a)和所述第二固定部(311b)的隆起部(311c);所述隆起部(311c)架设在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上,使所述隆起部(311c)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不接触;所述弹臂部(312)至少部分延伸凸出所述绝缘块(211);所述抵接部(313)包括浮动抵接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的对接弹性臂(2121)的第一抵接部(3131)以及浮动抵接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G2)的对接弹性臂(2121)的第二抵接部(3132),所述弹臂部(312)、所述第一抵接部(3131)以及所述第二抵接部(3132)能够随着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的对接弹性臂(2121)以及所述第二接地端子(G2)的对接弹性臂(2121)的变形而变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311a)焊接固定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的第一本体部(2122a),所述第二固定部(311b)焊接固定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G2)的第二本体部(2122b)。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313)位于所述弹臂部(312)的自由端,所述抵接部(313)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抵接部(3131)和所述第二抵接部(3132)的桥接部(3133),所述桥接部(3133)横跨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的对接弹性臂(2121)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的对接弹性臂(2121),所述抵接部(313)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不接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部(3131)、所述第二抵接部(3132)以及所述桥接部(3133)构成U型,所述第一抵接部(3131)以及所述第二抵接部(3132)垂直于所述桥接部(3133)。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部(3131)包括浮动抵接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的对接弹性臂(2121)的第一弧形面(3131a),所述第二抵接部(3132)包括浮动抵接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G2)的对接弹性臂(2121)的第二弧形面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荣哲柳小刚吴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