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空两栖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2685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陆空两栖机器人,包括飞行器和机器人,在所述飞行器上设置有感知系统;在所述机器人上设置有操作平台;其中,所述操作平台包括定位装置和升降云台;所述定位装置设置在所述操作平台的上端面和下端面;所述升降云台设置在所述操作平台的中部位置。采用这种陆空两栖机器人,实现了金属冶炼多层复杂结构厂区的日常巡检,采用了无人机进行跃层巡检,实现了高层设备及阀门的巡检,采用地面移动机器人对地面层的给料泵、电机等多种设备进行巡检,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连续巡检、对接不准的问题,在厂区智能巡检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泛的应用前景。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陆空两栖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机器人
,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陆空两栖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机器人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在工厂中,针对一些往复性的、危险的工作很多被智能机器人所取代。其中,巡检机器人优势是代替人力进行重复性任务,有效释放运维人员工作。另外,机器人可以扫描到人为肉眼无法看到的设备异常,有效保障场地安全。
[0003]在有色金属冶炼厂区中,尤其是多层复杂结构厂区,大部分给料泵和电机都装在底层,而槽罐及管道等各层均由分布,巡检环境复杂。在现有技术中,大部分采用巡检人员进行日常巡检,机器人巡检还鲜有应用。而采用巡检机器人就需要解决跃层的问题,且厂区的楼梯多为45
°
以上的窄楼梯,巡检巷道很窄,大多数的宽度为1m左右。
[0004]针对上述问题,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机器人巡检方式,可能的巡检方式是采用小型无人机巡检,但仍目前较难解决的问题:小型无人机巡航时间短,载重量低(约几百克),难以完成整个区域的巡检;目前无人机需要人工更换电池,无法实现连续巡检。
[0005]公开号为CN 110239297 A的中国技术专利,一种可分离陆空两栖机器人及分离组合控制方法,包括四轴飞行器和蛇形机器人,蛇形机器人是通过连接在四轴飞行器的下底板的下端面上的电磁铁和连接在蛇形机器人顶部的铁块能够分离和组合的连接在一起,其中四轴飞行器的下底板的下端面上还设置有用于检测四轴飞行器与蛇形机器人相对位置的摄像头模块,蛇形机器人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检测四轴飞行器与蛇形机器人相对距离的超声模块。本技术地面机器人和空中机器人能在适当时候自动进行分离组合。具有复杂地形行走和空中飞行能力,可解决单一类型的空中机器人或陆地机器人运行空间受限、侦查效率低的问题,在抢险救灾、地质灾害勘探、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反恐防暴等应急侦查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0006]虽然,上述技术专利具有复杂地形行走和空中飞行能力,可解决单一类型的空中机器人或陆地机器人运行空间受限、侦查效率低的问题。但是,针对一下问题,上述技术专利还没有解决:1)无人机本身巡航时间短,难以完成整个区域的巡检;2)无人机需要人工更换电池,无法实现连续巡检。3)现有技术采用磁吸式连接方式,存在的问题还有无人机降落会有0.5m左右的误差,无法做到精准对接。
[0007]因此,亟需一种采用无人机和地面移动机器人结合的陆空两栖巡检机器人进行巡检,通过无人机进行跃层巡检,地面移动机器人对无人机进行自动充电,并对地面层的给料泵、电机等多种设备和阀门进行巡检。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陆空两栖机器人,具有结构简单,巡查效率高等优点。
[0009]本技术提供的陆空两栖机器人,包括飞行器和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0010]在所述飞行器上设置有感知系统;
[0011]在所述机器人上设置有操作平台;其中,
[0012]所述操作平台包括定位装置和升降云台;
[0013]所述定位装置设置在所述操作平台的上端面和下端面;
[0014]所述升降云台设置在所述操作平台的中部位置。
[0015]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感知系统包括图像传感单元、温度传感单元、嗅觉传感单元、听觉传感单元和语音播放单元。
[0016]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定位装置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长向定位单元和宽向定位单元。
[0017]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长向定位单元包括长向定位块、长向对称螺杆轴、长向滑块、长向电机;
[0018]所述宽向定位单元包括宽向定位块、宽向对称螺杆轴、宽向滑块、宽向电机。
[0019]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在所述升降云台上设置有与所述感知系统相连接的微调系统。
[0020]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微调系统包括水平旋转部和竖直旋转部;其中,
[0021]所述水平旋转部的旋转角度的范围为360
°

[0022]所述竖直旋转部的旋转角度的范围为

15
°‑
90
°

[0023]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在所述升降云台上设置有卡紧装置。
[0024]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卡紧装置包括楔形卡紧装置。
[0025]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在所述升降云台内设置有充电装置。
[0026]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充电装置包括互感充电装置。
[0027]从上面的描述可知,本技术提供的陆空两栖机器人,实现了金属冶炼多层复杂结构厂区的日常巡检,采用了飞行器进行跃层巡检,实现了高层设备及阀门的巡检,采用地面移动机器人对地面层的给料泵、电机等多种设备进行巡检。地面移动机器人和飞行器采用互感充电方式对飞行器进行自主充电,无需更换电池,可以实现连续无人化巡检,解决了飞行器巡航时间短,人工更换电池不方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8]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及权利要求书的内容,并且随着对本技术的更全面理解,本技术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
[0029]在附图中:
[0030]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陆空两栖巡检机器人的立体示意图;
[0031]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陆空两栖巡检机器人的俯视图;
[0032]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陆空两栖巡检机器人的侧视图;
[0033]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陆空两栖巡检机器人起飞时的立体示意图;
[0034]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陆空两栖巡检机器人起飞后的立体示意图;
[0035]图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定位装置的对称螺杆轴的示意图。
[0036]附图标记说明:
[0037]1、飞行器;2、卡紧装置;3、升降云台;4、操作平台;5、移动底盘;6、机器人;7、正螺纹;8、反螺纹;41、长向定位块;42、长向电机;43、长向对称螺杆轴;44、长向滑块;45、宽向定位块;46、宽向电机;47、宽向对称螺杆轴;48、宽向滑块。
[0038]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似或相应的特征或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0039]本技术采用陆空两栖巡检机器人,实现了金属冶炼多层复杂结构厂区的日常巡检,采用了飞行器进行跃层巡检,实现了高层设备及阀门的巡检,采用地面移动机器人对地面层的给料泵、电机等多种设备进行巡检。地面移动机器人和飞行器采用互感充电方式对飞行器进行自主充电,无需更换电池,可以实现连续无人化巡检,解决了飞行器巡航时间短,人工更换电池不方便的问题。同时陆空两栖巡检机器人采用两个方向的电机和对称螺杆轴及滑块实现了飞行器的精准位置卡紧,与地面移动机器人实现精准对接,并采用升高云台,实现飞行器的感知系统对地面层的巡检。陆空两栖巡检机器人采用一套感知系统进行巡检,结构简单紧凑。
[0040]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陆空两栖机器人,包括飞行器和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飞行器上设置有感知系统;在所述机器人上设置有操作平台;其中,所述操作平台包括定位装置和升降云台;所述定位装置设置在所述操作平台的上端面和下端面;所述升降云台设置在所述操作平台的中部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陆空两栖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感知系统包括图像传感单元、温度传感单元、嗅觉传感单元、听觉传感单元和语音播放单元。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陆空两栖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长向定位单元和宽向定位单元。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陆空两栖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向定位单元包括长向定位块、长向对称螺杆轴、长向滑块、长向电机;所述宽向定位单元包括宽向定位块、宽向对称螺杆轴、宽向滑块、宽向电机。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陆空两栖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丽敏李建舟刘君张颖郝朋越张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