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滇牡丹的有性繁殖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626139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种植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滇牡丹的有性繁殖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种子采集,每年9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滇牡丹的有性繁殖栽培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种植栽培
,尤其涉及一种滇牡丹的有性繁殖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滇牡丹(Paeonia delavayi)为芍药科芍药属牡丹组植物,是中国西南地区特有珍稀种质资源。滇牡丹主要分布于云南中部至西北部,生于山地阳坡及草丛中,其垂直分布上从1850 m

4000 m,海拔高度差达2150 m,其是牡丹9个野生种中垂直分布范围最大的。因此,滇牡丹的多样性极为丰富,其生态适宜性也较强,在高海拔山区的极端气候中仍能正常生长发育。
[0003]本专利技术人经多年对海拔3000m以上的高海拔山区调查发现,高海拔山区的火烧迹地及撂荒地的生态恢复难度大:一是火烧迹地和撂荒地的生态多样性比较单一,主要是一些壳斗科的灌木、草本植物为主;二是火烧迹地及撂荒地生态恢复过程中种植乔木,但其生长周期长、难以在短期内成林。同时,本专利技术人在火烧迹地中发现有滇牡丹野生居群的分布,且其生长势很好。
[0004]目前,选择滇牡丹作为高海拔山区生态恢复的树种进行开发利用具有远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滇牡丹的有性繁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种子采集,每年9

10月,在3000m以上的高海拔山区采收成熟的滇牡丹果荚,并挑选出饱满的滇牡丹种子后,将种子摊开并自然阴干,将晾干的种子装入透气的容纳袋中,放置于阴凉处至当年12月;种子培育,次年1月至2月,将获得的种子带到海拔2000

2500m的中海拔地区进行培育,先用清水浸泡滇牡丹种子10

20天后捞出,并将种子表面水分沥干,再装入透气的容纳袋中,并将装有种子的容纳袋放置于温度为5℃

25℃的环境中3

5个月,使所述滇牡丹种子在容纳袋中长出根;种苗培育,于次年5月,在中海拔地区将容纳袋中的种子取出,并用多菌灵稀释液浸泡1

2小时后,将滇牡丹种子播种于已湿润处理过土壤的地块中,并第一次覆土;种植当天浇透定根水,种植后根据土壤的湿度适时浇水;用常规管理方法在中海拔地区培育种苗3年;移栽,移栽时期为11

12月,挑选生长发育良好的滇牡丹种苗运送至3000m以上的高海拔山区,再对滇牡丹种苗进行平茬处理后,将滇牡丹种苗种植于目标地块上,并第二次覆土,土壤应将滇牡丹种苗的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兆光和桂青李燕侯志江和琼姬杨文高叶磊王蕊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