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晶叶片蜡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2574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33
一种单晶叶片蜡模结构,包括叶片蜡模和引晶条,所述叶片蜡模包括叶片榫头、缘板和叶身,引晶条设置在缘板与叶身的叶尖部位之间,且引晶条与叶片蜡模在模具中一体成型,所述引晶条分为起始段、中间段和末段,起始段与叶身连接且与叶身的夹角θ1为1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晶叶片蜡模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精铸铸造
,特别涉及一种单晶叶片蜡模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单晶叶片制造被誉为现代工业
“皇冠上的明珠”,其制造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欧美发达国家单晶叶片制造技术很成熟,且对中国实行长期的、严密的技术封锁。中国在单晶叶片制造技术已取得很多突破,但整体制造水平偏低。晶体缺陷控制是单晶叶片制造的核心技术,单晶叶片的晶粒合格率一直是制约产品量产最终合格率的高低。晶粒不合格表现为晶体缺陷的产生,单晶叶片主要的晶体缺陷为杂晶、再结晶及小角度晶界,这几种晶体缺陷的形成机制与控制方法相互影响,杂晶往往在叶片结构突变的缘板部位形成,其重要的控制技术手段是使用引晶条,而引晶条的形态及其与缘板连接方式不当,将导致再结晶及小角度晶界的形成,现有技术通常采用手工方式粘结引进条,手工粘结的差异会诱发杂晶、再结晶及小角度晶界等缺陷的产生,使得单晶叶片产品合格率受到严重影响,制约着单晶叶片实现批量生产及质量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晶叶片蜡模结构,通过引晶条起始段角度保障了引晶成功率,引晶条中间段的厚度尺寸及与叶身随型形态,保障了叶身与引晶条晶粒生长的一致性,有效减小了小角度晶界的角度,引晶条末段及与缘板的连接方式,保障了单晶的顺序生长,避免杂晶形成,同时避免铸造应力集中及其诱发的再结晶,达到了控制叶片杂晶、再结晶及小角度晶界等缺陷的目的,引晶条与叶片蜡模一体成型保障单晶工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大幅度减少手工操作环节带来的弊端,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单晶叶片蜡模结构,包括叶片蜡模和引晶条,所述叶片蜡模包括叶片榫头、缘板和叶身,引晶条设置在缘板与叶身的叶尖部位之间,且引晶条与叶片蜡模在模具中一体成型,所述引晶条分为起始段、中间段和末段,起始段与叶身连接且与叶身的夹角θ1为15
°‑
50
°
,中间段距离叶身的距离t2为5mm

20mm且形态与叶身随型,末段与缘板连接且与缘板的夹角θ3为80
°‑
100
°

[0005]引晶条的厚度t1为叶身壁厚的1

4倍。
[0006]末段的延伸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2为0
°‑
60
°

[0007]引晶条的末段与缘板保持夹角θ3的长度t3不小于5mm。
[0008]末段的平面形状为三角结构且三角结构与缘板两端的留空距离t6、t7为0

20mm。
[0009]三角结构与中间段连接处的顶角θ4为0
°‑
120
°

[0010]三角结构的厚度t4为缘板边缘厚度t5的0.5

3倍,三角结构顶角处的厚度与引晶条相同且整体厚度圆滑过渡。
[0011]与传统技术相比,本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引晶条起始段角度保障了引晶成功率,引晶条中间段的厚度尺寸及与叶身随型形态,保障了叶身与引晶条
晶粒生长的一致性,有效减小了小角度晶界的角度,引晶条末段及与缘板的连接方式,保障了单晶的顺序生长,避免杂晶形成,同时避免铸造应力集中及其诱发的再结晶,达到了控制叶片杂晶、再结晶及小角度晶界等缺陷的目的,引晶条与叶片蜡模一体成型保障单晶工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大幅度减少手工操作环节带来的弊端。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叶片蜡模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叶片蜡模结构在模具内成型示意图。
[0014]图中:1、叶片榫头;2、缘板;3、叶身;4、引晶条;4a、起始段;4b、中间段;4c、末段;4d、三角结构;5、上模;6、下模;7、分模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6]如图1

2所示,一种单晶叶片蜡模结构,包括叶片蜡模和引晶条4,所述叶片蜡模包括叶片榫头1、缘板2和叶身3,引晶条4设置在缘板2与叶身3的叶尖部位之间,且引晶条4与叶片蜡模在模具中一体成型,把引晶条4和叶片蜡模在同一个模具中成型,该模具包括上模5和下模6,引晶条4在上模5和下模6的分模线7处成型,引晶条4的厚度t1为叶身3壁厚的1

4倍,所述引晶条4分为起始段4a、中间段4b和末段4c,起始段4a与叶身3连接且与叶身3的夹角θ1为15
°‑
50
°
,中间段4b距离叶身3的距离t2为5mm

20mm且形态与叶身3随型,末段4c与缘板2连接且与缘板2的夹角θ3为80
°‑
100
°
,同时末段4c保持夹角θ3的长度t3不小于5mm,末段4c的延伸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2为0
°‑
60
°
,末段4c的平面形状为三角结构4d且三角结构4d与缘板2两端的留空距离t6、t7为0

20mm,三角结构4d与中间段4b连接处的顶角θ4为0
°‑
120
°
,三角结构4d的厚度t4为缘板2边缘厚度t5的0.5

3倍,三角结构4d顶角处的厚度与引晶条4相同且整体厚度圆滑过渡。
[0017]在该叶片蜡模结构中,引晶条4起始段4a角度保障了引晶成功率,引晶条4中间段4b的厚度尺寸及与叶身3随型形态,保障了叶身3与引晶条4晶粒生长的一致性,有效减小了小角度晶界的角度,引晶条4末段4c及与缘板2的连接方式,保障了单晶的顺序生长,避免杂晶形成,同时避免铸造应力集中及其诱发的再结晶,达到了控制叶片杂晶、再结晶及小角度晶界等缺陷的目的,引晶条4与叶片蜡模一体成型保障单晶工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大幅度减少手工操作环节带来的弊端,经试验证明,单晶叶片的晶粒合格率比传统手工工艺提高了40%以上。
[0018]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技术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晶叶片蜡模结构,包括叶片蜡模和引晶条,所述叶片蜡模包括叶片榫头、缘板和叶身,其特征在于:引晶条设置在缘板与叶身的叶尖部位之间,且引晶条与叶片蜡模在模具中一体成型,所述引晶条分为起始段、中间段和末段,起始段与叶身连接且与叶身的夹角θ1为15
°‑
50
°
,中间段距离叶身的距离t2为5mm

20mm且形态与叶身随型,末段与缘板连接且与缘板的夹角θ3为80
°‑
100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晶叶片蜡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引晶条的厚度t1为叶身壁厚的1

4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晶叶片蜡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末段的延伸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玉亮杜应流戴勇高胜杰施长坤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应流航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