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弃式安全采血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246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抛弃式安全采血器,其是靠一驱动装置来提供一偏向力,并藉由此偏向力迫使一针座先行的产生一偏向的移动,继而驱动装置的触发装置则会因为该驱动装置的位移而迫使该针座离开其原始位置,此时,驱动装置于位移时所储存其中的轴向力则会迫使该针座以轴向的方向朝外移动,并退回采血器的壳体内。由于该驱动装置的偏向力为不可逆,故而在针座离开了其原始位置后即无法再次的回复其原始位置。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公知技术由于重复使用而导致的由血液传染的疾病(如后天免疫不足症候群;AIDS)传染至他人的缺陷,该采血器在使用后,因无法重复使用,所以其可达到随用即丢的抛弃式需求以及功能,符合卫生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安全采血器,尤其是一种抛弃式安全采血器;藉由其中驱动装置所产生的偏向力,来达到针座向外凸出的目的。
技术介绍
凡是卫生所或是医院在采集血液样品以进行测试时,通常均会使用一采血器来刺破受检人的皮肤,以便于血液的采集。在图9A以及图9B中即揭露了一种公知的采血器;由该采血器可看出其是在一壳体81的一侧设有一制动手柄82,且在壳体81的内部一端设有一弹簧83,该弹簧83的自由端则是设置在一针座84。该制动手柄82的一侧是设有一穿设在壳体81侧面的开口811处的勾体821以及一抵靠在壳体81侧壁的杠杆822。同时,该针座84的两相对侧面则是各延设有一支臂841,且其中的一支臂841是和该勾体821以选择的方式而相接触。当此采血器于使用时,使用者按压制动手柄82来迫使该杠杆822和壳体81的侧壁产生接触,进而迫使该制动手柄82产生变形;此时,由于变形的关系,该勾体821会由该开口811移出,而使得该针座84的支臂841脱离该勾体821的卡掣,并获得由该弹簧83的弹力,从而使得该针座84得以由壳体底部所设置的穿孔812穿出。此时,若是在针座84于使用前即先行的将针座保护盖85予以去除的话,则当针座84朝向该穿孔812穿出时,设置在该针座84的针头(未显示)即可因为瞬间的位移而达到刺破受检者的皮肤的目的。这种采血器在使用后,使用者可以轻易地将针座84予以推回,并再次的利用该勾体821来将该支臂841予以卡掣,以便进行下一次的采血;所以其在设计上并无法满足安全性的要求。而且,其在运动中由于是采用直线的运动,所以当使用者欲回推针座84时,亦可轻易地达成回推针座84,以便再利用的目的。所以这种采血器不符目前对于卫生器材的要求,而必须要加以改良。当检视上述公知的采血器时,不难发现上述的采血器在运动时采用弹簧83的弹力而产生直线的运动,而且针座84在运动的初始是直接的对齐于壳体81的开口端,所以其在运动时,可以直接地利用其直线的运动而将针座84予以弹出。此种方式虽说在效率上是采用直接、迅速的方式来达成其目的,但因为其是直接的采用直线运动,所以其在使用之后,仍可为不法的使用者将针座84轻易地推回,并利用勾体821来将该针座84予以固定,以达到其重复使用的目的。由于此种重复使用的方式极易将藉由血液传染的疾病(如后天免疫不足症候群;AIDS)传染至他人,所以这种采血器并不符合卫生的需求,而必须加以重新的评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于提供一种安全的采血器,尤其是这样一种抛弃式安全采血器,其靠一驱动装置来提供一偏向力,并藉由此偏向力迫使一针座先行的产生一偏向的移动,继而驱动装置的触发装置则会因为该驱动装置的位移而迫使该针座离开其原始位置,此时,驱动装置于位移时所储存其中的轴向力则会迫使该针座以轴向的方向朝外移动,并退回采血器的壳体内。由于该驱动装置的偏向力为不可逆,故而在针座离开了其原始位置后即无法再次的回复其原始位置,从而达到随用即丢的抛弃式目的。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抛弃式安全采血器主要是具有一壳体,其是在相对两端处各具有一个开口端;一针座,其可在该壳体内部自由活动,且在其一端部具有一对应于该壳体的一开口端的采血针;一卡掣装置,其可将该针座卡掣于该壳体内;一驱动装置,其以偏心的方式来设置在该针座的一侧,并提供一偏向力来迫使该针座产生相对于该壳体的倾斜;以及一触发装置,其设置在该驱动装置的一侧,并对应于该卡掣装置,以推动该针座脱离该卡掣装置的卡掣作用。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该驱动装置是由一按钮以及一C形弹片所组成,该按钮可在该壳体内直线的运动,而该C形弹片则由该按钮的一侧延设而出。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该触发装置是由一触发块所组成,其是和该按钮一体形成。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该卡掣装置是由一形成在该针座一侧的卡勾,以及一形成于该壳体内侧的卡块所组成。基于上述的各项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克服了公知技术由于重复使用而导致的由血液传染的疾病(如后天免疫不足症候群;AIDS)传染至他人的缺陷,在采血器在使用后,因无法重复使用,所以其可达到随用即丢的抛弃式需求以及功能,符合卫生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抛弃式安全采血器的分解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抛弃式安全采血器的立体外观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抛弃式安全采血器使用状态的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抛弃式安全采血器使用状态时,触发装置以及卡掣装置的交互动作而迫使针座产生倾斜的剖视示意图;图5为针座脱离开卡掣装置的上掣时的剖视示意图;图6为针座受到驱动装置的弹力弹射而出的剖视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按钮和壳体间相互关系的部份俯视平面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采血器的立体图,其中,为更能清楚地看清本专利技术结构的内部,将该壳体的一侧予以移除;图9A和图9B为公知采血器的内部结构以及作动剖视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驱动装置 11、按钮 12、C形弹片2、触发装置21、触发块 22、导块 3、卡掣装置31、卡勾32、卡块 4、针座41、采血针 42、护套421、卡掣臂 5、壳体50、凸缘 51、轨道52、第一容置空间53、第二容置空间 54、卡掣块6、花纹 81、壳体 811、开口 82、制动手柄821、勾体822、杠杆 83、弹簧 84、针座841、支臂85、针座保护盖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所示,其中,本专利技术的抛弃式安全采血器是具有一驱动装置1、一触发装置2、一卡掣装置3、一针座4以及一壳体5。该驱动装置主要是在于对该针座4提供一偏向力。该卡掣装置3是在将该针座4暂时地卡掣在一原始位置。该触发装置2则是在于解除该卡掣装置3的卡掣作用,从而该驱动装置1则可驱动该针座4运动。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则可由下列的说明获得更详细的了解。该驱动装置1是由一按钮11以及一C形弹片12所组成;其中该C形弹片12是由该按钮11的一侧而延伸出来。该触发装置2则是以相对该C形弹片12的一侧而一体形成,并向外延伸的触发块21所组成,而且,在触发块21的相对两侧则是各设有一导块22。该C形弹片12的自由端则是和该针座4的一侧固接在一起,同时在该针座4的一端则是延伸有一采血针41,并有一护套42可套合在该采血针41上,以防意外的发生,同时,在该护套42的相对两侧处是各设有一卡掣臂421。该卡掣装置3则是由一形成在该针座4的相对于该C形弹片12一侧的另一侧的一卡勾31,以及一形成在该壳体5内侧面上,并相对应于该卡勾31的卡块32所组成。而该壳体5内则是在该卡块32的一侧面处形成了一轨道51,以可容纳该导块22。再者,于该壳体5内设有一对应于该按钮11、触发块21以及针座4的第一容置空间52,以及一和该第一容置空间52相连通,且对应于该C形弹片12的第二容置空间53。在该壳体5的内侧处,则是设有一对应于该C形弹片12的卡掣块54。请参看图2所示,并以图1为参考,当本专利技术的采血器于组合后,则可见到驱动装置1(除开该C形弹片12)、触发装置2、卡掣装置3和针座4均是容置在该第一容置空间52内,而该C形弹片12则是容置在该第二容置空间53之内,并由该卡掣块54所卡掣,故而驱动装置1、C形弹片12、触发装置2、卡掣装置3和针座4均可因为该卡掣块54的存在而不致掉落在壳体5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抛弃式安全采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其在相对两端处各具有一个开口端; 一针座,其可在该壳体内部自由活动,且在其一端部具有一对应于该壳体的一开口端的采血针;一卡掣装置,其可将该针座卡掣于该壳体内;一 驱动装置,其偏心地设置在该针座的一侧;以及一触发装置,其设置在该驱动装置的一侧,并对应于该卡掣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择铭
申请(专利权)人:惠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