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医用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2459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野外携带用医用包技术领域。公开了野外医用包,包括包体、肩带和腰带,包体包括顶面和底面,顶面的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一布面和第二布面;底面的一侧与第一布面远离顶面的一侧连接,底面的另一侧连接有第三布面,且第三布面与第二布面可拆卸连接;底面的两侧均连接有侧面,且侧面与顶面可拆卸连接;底面上设有第一导向环,肩带与第一导向环滑动配合,肩带的两端可拆卸连接;腰带为两个,两个腰带分别连接在第一布面的两侧,且两个腰带可拆卸连接。本方案主要解决了现有设备作为担架使用时不能对担架上的患者起到限位作用,进而导致患者在担架上发生移动造成二次受伤。者在担架上发生移动造成二次受伤。者在担架上发生移动造成二次受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野外医用包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野外携带用医用包


技术介绍

[0002]在户外运动和探险时容易出现意外事故,担架作为野外救援中心必不可少的医疗工具,其主要作用是用于患者搬运;传统的担架不能收折,且体型偏大,不便于人们携带;而受伤的患者不能随意搬动,只能等待野外救援中心的担架进行转移,以致于患者不能被及时转移,进而延迟了营救时间。
[0003]为了提高担架方便携带的性能,缩短对患者的营救时间,中国专利CN203524872U公开了一种用于山地灾害的山地救援包,包括包体,担架,所述包体上设置有肩带装置,所述担架包括担架骨架和安装在担架骨架上的担架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包体,所述包体的顶部为中空袋体,所述包体两侧设置有固定扣,所述固定包体上设置有腰带和固定带,所述担架骨架中部与包体两侧固定扣固定,担架骨架顶部穿过中空袋体,担架骨架底部与固定包体通过固定带固定;该专利平常能够作为背包使用,携带方便,当需要转移患者时,能够及时转变为担架供患者转移。
[0004]上述专利实际使用过程中,打开固定扣之后,担架和包体能够分开使用,但只有担架能够转移患者,而包体不能;当需要转移两名患者时,只能先转移一名患者,而另一名患者仍需在原地等待,即延长了后转移患者的营救时间,使得后转移的患者不能被及时转移并救治;并且,患者躺在担架上之后,由于没有设置防止患者在担架上移动的结构,因此患者在转移期间极有可能在担架上移动,针对不能随便移动的患者,甚至会导致患者二次受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野外医用包,以解决现有设备作为担架使用时不能对担架上的患者起到限位作用,进而导致患者在担架上发生移动造成二次受伤。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野外医用包,包括包体、肩带和腰带,包体包括顶面和底面,顶面的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一布面和第二布面;底面的一侧与第一布面远离顶面的一侧连接,底面的另一侧连接有第三布面,且第三布面远离底面的一侧与第二布面远离顶面的一侧可拆卸连接;底面的两侧均连接有侧面,两个侧面可拆卸连接,其中一个侧面翻折后与顶面可拆卸连接;
[0007]底面上设有第一导向环,肩带与第一导向环滑动配合,且肩带的长度大于第三布面、底面、第一布面、顶面、第二布面的长度之和,肩带的两端可拆卸连接;腰带为两个,两个腰带分别连接在第一布面的两侧,且两个腰带可拆卸连接。
[0008]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
[0009]1、当需要携带时,翻折第三布面、底面、第一布面、顶面和第二布面,使其形成包体的形状,再连接第三布面与第二布面连接,进而对第三布面、底面、第一布面、顶面和第二布
面进行限位;再翻折侧面,连接两个侧面,再将其中一个侧面与顶面连接;因此,通过第三布面、底面、第一布面、顶面、第二布面和侧面形成完整的包体;再转动顶板、第一面板、底板和第二面板,使其形成箱体形状,再将其放入包体内;人们通过两个肩带就能够携带包体和箱体,且携带方便。
[0010]2、当需要作为担架使用时,将第三布面、底面、第一布面、顶面、第二布面和两个侧面展平,以此形成外担架使用;患者躺在外担架上之后,再连接两个腰带,即通过两个腰带能够对外担架上的患者起到限位的作用,进而避免患者在外担架上发生移动,也避免患者二次受伤;并且,还可以将两个肩带取下,通过肩带将患者和外担架围起来,再连接肩带的两端,即通过肩带能够对外担架上的患者起到限位的作用,进而避免患者在外担架上发生移动,也避免患者二次受伤。
[0011]进一步,第一导向环的数量为两个,且肩带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导向环分别设置于底面的两侧。
[0012]通过上述设置,通过增加肩带的数量,一方面能够提高人们背包体时的舒适感,另一方面新增的肩带还能加强对外担架上患者的限位效果。
[0013]进一步,顶面的两侧均设有第二导向环,肩带与第二导向环滑动配合。
[0014]通过上述设置,通过第二导向环加强对肩带的限位效果,避免肩带晃动。
[0015]进一步,第三布面的两侧均设有导向面,且导向面上设有导向孔,腰带与导向孔滑动配合。
[0016]通过上述设置,通过导向孔对腰带能够起到限位的作用,进而提高腰带对包体限位的稳定性。
[0017]进一步,还包括箱体,箱体包括底板和顶板,底板的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顶板的一侧与第一面板远离底板的一侧转动连接;
[0018]还包括支撑结构,通过支撑结构使得展平后的底板、顶板、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形成平整的支撑面。
[0019]通过上述设置,当需要作为担架使用时,分离顶板与第二面板,将顶板、第一面板、底板和第二面板展平,再通过支撑结构使得底板、顶板、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形成平整的支撑面,本方案通过此支撑面作为担架转移患者,能够保证患者平稳的转移;并且,还能保证患者转移期间,顶板、第一面板、底板和第二面板不会发生转动,进而避免了患者转移期间发生二次受伤。
[0020]进一步,支撑结构包括开设在顶板上的第一限位孔、开设在第一面板上的凹槽、开设在底板上的第二限位孔和开设在第二面板上的第三限位孔,凹槽的两侧均设有第四限位孔,且第四限位孔内滑动连接有支撑杆;
[0021]底板、顶板、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展平后,第一限位孔、第二限位孔、第三限位孔与第四限位孔相通,且支撑杆与第一限位孔、第二限位孔、第三限位孔滑动配合;还包括用于对支撑杆止动的止动部。
[0022]通过上述设置,推动左边的支撑杆向左移动,使得左边的支撑杆伸入第一限位孔内,进而通过左边的支撑杆将顶板和第一面板串起来;再推动右边的支撑杆向右移动,使得右边的支撑杆经第二限位孔伸入第三限位孔内,进而通过右边的支撑杆将第一面板、底板和第二面板串起来;因此,通过两个支撑杆能够将展平后的顶板、第一面板、底板和第二面
板形成平整的支撑面,进而通过此支撑面作为担架转移患者,能够保证患者平稳的转移。
[0023]进一步,第一面板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一侧板,且第一侧板与底板、顶板不同侧;还包括第一辅助件,通过第一辅助件使得展平后的第一侧板与支撑面齐平。
[0024]通过上述设置,平整的支撑面形成之后,转动第一面板两侧的第一侧板,使得第一侧板展平,再通过第一辅助件使得展平后的第一侧板与支撑面齐平,进而扩展支撑面作为担架的使用面积,即扩大了对患者的支撑面积,既能提高患者的舒适感,又能适用于体型更大的患者,实用性强。
[0025]进一步,第一辅助件包括固接在第一面板两侧的第一环体;还包括第一底杆,第一底杆与第一环体滑动配合,且第一底杆的长度大于第一面板的宽度。
[0026]通过上述设置,平整的支撑面形成之后,转动第一面板两侧的第一侧板,使得第一侧板展平,使用第一底杆穿过两个第一环体,由于第一底杆的长度大于第一面板的宽度,使得第一底杆对两个第一侧板起到支撑作用,避免两个第一侧板转动。
[0027]进一步,第二面板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二侧板,且第二侧板与顶板不同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野外医用包,包括包体、肩带和腰带,其特征在于:包体包括顶面和底面,顶面的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一布面和第二布面;底面的一侧与第一布面远离顶面的一侧连接,底面的另一侧连接有第三布面,且第三布面远离底面的一侧与第二布面远离顶面的一侧可拆卸连接;底面的两侧均连接有侧面,两个侧面可拆卸连接,底面其中一个侧面翻折后与顶面可拆卸连接;底面上设有第一导向环,肩带与第一导向环滑动配合,且肩带的长度大于第三布面、底面、第一布面、顶面、第二布面的长度之和,肩带的两端可拆卸连接;腰带为两个,两个腰带分别连接在第一布面的两侧,且两个腰带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医用包,其特征在于:第一导向环的数量为两个,且肩带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导向环分别设置于底面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野外医用包,其特征在于:顶面的两侧均设有第二导向环,肩带与第二导向环滑动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医用包,其特征在于:第三布面的两侧均设有导向面,且导向面上设有导向孔,腰带与导向孔滑动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医用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箱体,箱体包括底板和顶板,底板的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顶板的一侧与第一面板远离底板的一侧转动连接;还包括支撑结构,通过支撑结构使得展平后的底板、顶板、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形成平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娅颖胡航顾健腾胡黎黎易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