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储逆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2155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储逆变器,包括储能箱、散热器、电感盒,以及风机;其中,储能箱内部设有功率开关组件;散热器贴装固定于储能箱的侧壁上,散热器具有与功率开关组件的高发热区域位置对应的强制风冷区,还具有与功率开关组件的低发热区域位置对应的自然风冷区;电感盒设于储能箱的侧壁上,且位于散热器的一侧,电感盒内部设有功率电感器件;风机设于散热器上,用于朝向强制风冷区和电感盒的周壁吹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光储逆变器,整体尺寸小巧紧凑,且通过合理分配散热风道能够减少风机数量,从而降低运行噪音,能够兼顾家用的小巧轻便和低噪要求。轻便和低噪要求。轻便和低噪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储逆变器


[0001]本技术属于逆变器
,具体涉及一种光储逆变器。

技术介绍

[0002]具有逆变电路的逆变装置,如光伏逆变器和不间断电源,通常都包括相互耦合的升压电路和逆变电路,两种电路中均设置有功率电感器件和功率开关器件(如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这两种功率器件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的热量,因此逆变装置均需要配备相应的散热器。
[0003]现有的散热技术包括自然散热和强制风冷,由于自然散热技术需要散热器具有较大的散热面积,因此自然散热的散热器尺寸和重量较大,会导致逆变装置整体比较笨重;而采用强制风冷技术虽然能够减小散热器的体积,但是由于散热器上需要设置密集的散热齿,导致风阻很大,需要配置多个大功率的风机,从而会产生较高的风噪,因此这两种方式均难以同时满足光储逆变器在家用时的轻便低噪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储逆变器,旨在减小光储逆变器的体积和散热风噪,以同时满足家用过程中的轻便低噪要求。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光储逆变器,包括储能箱、散热器、电感盒,以及风机;其中,储能箱内部设有功率开关组件;散热器贴装固定于储能箱的侧壁上,散热器具有与功率开关组件的高发热区域位置对应的强制风冷区,还具有与功率开关组件的低发热区域位置对应的自然风冷区;电感盒设于储能箱的侧壁上,且位于散热器的一侧,电感盒内部设有功率电感器件;风机设于散热器上,用于朝向强制风冷区和电感盒的周壁吹风。
[000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散热器包括壳体、散热件,以及导流板;其中,壳体固定连接于储能箱的侧壁上,具有第一出风侧、与第一出风侧相邻且朝向电感盒的第二出风侧、与第一出风侧相对且设有风机的进风侧,以及与第二出风侧相对的封闭侧;散热件设于第一出风侧,散热件上设有强制风冷区和自然风冷区,散热件与进风侧、封闭侧共同形成风腔;导流板设于风腔内,用于将风机出入风腔内的风分流至强制风冷区和第二出风侧。
[0007]一些实施例中,进风侧间隔固定有两个风机,其中一个风机与强制风冷区对齐,另一个风机与导流板对齐。
[0008]示例性的,自然风冷区位于强制风冷区和电感盒之间,导流板的一端与散热件朝向电感盒的一端平齐,另一端朝向远离电感盒的方向倾斜延伸,且延伸端与进风侧之间具有适于通风的分流间隙。
[0009]举例说明,进风侧上于两个风机之间开设有对流栅孔,对流栅孔与自然风冷区对齐。
[0010]一些实施例中,散热件的一端沿风机的轴向伸出于壳体之外,电感盒的周壁与壳
体位于第二出风侧的壳壁抵触。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强制风冷区上间隔分布有多个沿风机的轴向延伸的第一散热翅片,自然风冷区上间隔分布有多个沿风机的轴向延伸的第二散热翅片。
[0012]进一步地,各个第二散热翅片之间的间距大于各个第一散热翅片之间的间距。
[0013]一些实施例中,电感盒的周壁上沿其周向间隔分布有多个沿风机的轴向延伸的第三散热翅片。
[0014]示例性的,储能箱的侧壁上开设有散热孔,强制风冷区和自然风冷区均与散热孔对齐。
[001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光储逆变器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一种光储逆变器,将散热器和电感盒分离布置在储能箱的侧壁上,从而能够提高空间利用率,降低整体尺寸,通过在散热器上分别针对功率开关组件的高发热区域和低发热区域设置强制风冷区和自然风冷区,利用风机分别朝向强制风冷区和电感盒的周壁吹风,从而实现对功率开关组件的高发热区域和发热量较大的功率电感器件进行强制风冷,提高散热效果,而对于功率开关组件的低发热区域采取自然风冷的方式进行散热,从而减少风机的需求数量,降低风噪,能够同时满足家用的轻便和低噪要求。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储逆变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储逆变器(局部剖开)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采用的散热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0、储能箱;11、散热孔;20、散热器;201、强制风冷区;2011、第一散热翅片;202、自然风冷区;2021、第二散热翅片;21、壳体;211、第一出风侧;212、第二出风侧;213、进风侧;214、封闭侧;215、对流栅孔;22、散热件;23、导流板;231、分流间隙;30、电感盒;31、第三散热翅片;40、风机;50、风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1]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光储逆变器进行说明。所述一种光储逆变器,包括储能箱10、散热器20、电感盒30,以及风机40;其中,储能箱10内部设有功率开关组件;散热器20贴装固定于储能箱10的侧壁上,散热器20具有与功率开关组件的高发热区域位置对应的强制风冷区201,还具有与功率开关组件的低发热区域位置对应的自然风冷区202;电感盒30设于储能箱10的侧壁上,且位于散热器20的一侧,电感盒30内部设有功率电感器件;风机40设于散热器20上,用于朝向强制风冷区201和电感盒30的周壁吹风。
[0022]应当说明,功率开关组件和功率电感组件为逆变装置的常规配置器件,在此对其各自的具体功能原理不再过多解释,但是应当强调的是,功率开关组件包括有多个功率开关器件,至少包括设置于升压电路和逆变电路上的两种,而对于功率开关器件而言,功率的
大小直接决定了其发热量,因此对于功率开关组件而言,功率较大的功率开关器件安装的区域可以理解为高发热区域,功率较小的功率开关器件安装的区域可以理解为低发热区域,由于功率开关组件是安装在储能箱10的内壁上,因此其运行产生的热量会经箱壁传递至外界,进而通过设置在储能箱10外侧壁上的散热器20对箱壁进行快速冷却,已实现散热目的。
[0023]另外应当理解的是,散热器20和电感盒30的位置关系可以是左右、上下相邻或间隔设置,只需针对于安装在储能箱10内部的功率开关组件的具体布局结构进行设置即可,在此并不做具体布置方向上的限定。
[0024]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储逆变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将散热器20和电感盒30分离布置在储能箱10的侧壁上,从而能够提高空间利用率,降低整体尺寸,通过在散热器20上分别针对功率开关组件的高发热区域和低发热区域设置强制风冷区201和自然风冷区202,利用风机40分别朝向强制风冷区201和电感盒30的周壁吹风,从而实现对功率开关组件的高发热区域和发热量较大的功率电感器件进行强制风冷,提高散热效果,而对于功率开关组件的低发热区域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储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储能箱,内部设有功率开关组件;散热器,贴装固定于所述储能箱的侧壁上,所述散热器具有与所述功率开关组件的高发热区域位置对应的强制风冷区,还具有与所述功率开关组件的低发热区域位置对应的自然风冷区;电感盒,设于所述储能箱的侧壁上,且位于所述散热器的一侧,所述电感盒内部设有功率电感器件;风机,设于所述散热器上,用于朝向所述强制风冷区和所述电感盒的周壁吹风。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储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包括:壳体,固定连接于所述储能箱的侧壁上,具有第一出风侧、与所述第一出风侧相邻且朝向所述电感盒的第二出风侧、与所述第一出风侧相对且设有所述风机的进风侧,以及与所述第二出风侧相对的封闭侧;散热件,设于所述第一出风侧,所述散热件上设有所述强制风冷区和所述自然风冷区,所述散热件与所述进风侧、所述封闭侧共同形成风腔;导流板,设于所述风腔内,用于将所述风机出入所述风腔内的风分流至所述强制风冷区和所述第二出风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储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侧间隔固定有两个所述风机,其中一个所述风机与所述强制风冷区对齐,另一个所述风机与所述导流板对齐。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光储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然风冷区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晓航温祥东兰祥金倪泽联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科华数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