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楮头红茎段建立高效无菌再生体系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62031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楮头红茎段建立高效无菌再生体系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无菌外植体;(2)不定芽诱导培养;(3)不定芽增殖培养;(4)生根培养;(5)组培苗的炼苗与移栽。本发明专利技术外植体选用楮头红茎段,其带菌较少,外建污染率可控制在5%~15%;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特别设计的诱导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实现了不定芽诱导率大幅提升,以及更容易获得健壮根系的效果,移栽成活率可达100%。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简单易操作,效果显著,利于推广。利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楮头红茎段建立高效无菌再生体系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组织培养
,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楮头红茎段建立高效无菌再生体系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楮头红是野牡丹科肉穗草属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尼泊尔、缅甸和马来西亚等地,生于海拔1300~3200米的密林下荫湿地。其花序为聚伞花序,生于分枝顶端,有花1

3朵,花梗长2

6毫米,四棱形,花期为8

10月。其全草入药,有清肝明目的效果,是珍稀名贵中草药。
[0003]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楮头红繁殖速度慢,诱导成活率和增殖率均不足,无法满足现有市场需求。因此,提出一种利用楮头红茎段建立高效无菌再生体系的方法十分有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楮头红茎段建立高效无菌再生体系的方法,具体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利用楮头红茎段建立高效无菌再生体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1)建立无菌外植体:选取楮头红一年生植株,剪下上部枝条,在水下冲洗并剪去叶片,切取茎段,长度为3~5cm,冲洗并处理干净后,吸干外植体表面水分,再用浓度为75%的酒精浸泡30~50s,无菌水冲洗3次,灭菌10~15min,无菌水冲洗4~5次后,备用;
[0007](2)不定芽诱导培养:在超净台上,将灭菌后的茎段先切去两端与消毒液接触部分,然后切成1~2cm长,接入诱导培养基中,先暗培养14d,然后在温度25<br/>±
2℃、光强2000Lx、光照10h/d的条件下培养20~30d,培养至茎段上有不定芽产生;
[0008](3)不定芽增殖培养:将上述步骤(2)中的不定芽接种至增殖培养基中,在温度25
±
2℃、光强2000Lx、光照10h/d的条件下培养45~60d,直至形成不定芽苗,并长至3.0~6.0cm;
[0009](4)生根培养:将上述步骤(3)中的增殖苗接种至生根培养基中,培养30~45d,瓶苗长至5.0~8.0cm,具有5条根以上时,即成可以出瓶移栽的组培苗;
[0010](5)组培苗的炼苗与移栽:将上述组培苗移至大棚温室中,先炼苗10d,再拧松瓶盖炼苗5d后,出瓶、将根部培养基洗净后,用水草移栽,按常规肥水管理至成苗;
[0011]所述步骤(2)中的诱导培养基包括以下组分:1/2MS、6

BA1.0~3.0mg/L、TDZ0.5~1.0mg/L、NAA0.5~1mg/L、2,4

D 0.4

1.0mg/L、白糖20~30g/L和琼脂粉5~8g/L;
[0012]所述步骤(3)中的增殖培养基包括以下组分:MS、6

BA0.3~1.0mg/L、NAA0.1~0.5mg/L、谷胱甘肽0.02

0.04mg/L、谷氨酰胺150mg/L、白糖20~30g/L和琼脂粉5~8g/L;
[0013]所述步骤(4)中的生根培养基包括以下组分:1/2MS、NAA0.1~1.0mg/L、IBA0.1~1.0mg/L、白糖20~30g/L、谷氨酰胺150mg/L、琼脂粉5~8g/L和活性炭1~2g/L。
[0014]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采用浓度为0.1%的氯化汞灭菌;选取健壮、生长力旺盛、
无病斑的楮头红一年生植株;用滤纸吸干外植体表面水分。
[0015]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诱导培养基的PH值为5.6~6.0。
[0016]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增殖培养基的PH值为5.6~6.0。
[0017]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的培养条件为:温度25
±
2℃、光强2000Lx、光照10h/d;生根培养基的PH值为5.6~6.0。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外植体选用楮头红茎段,其带菌较少,外建污染率可控制在5%~15%;此外,本专利技术通过特别设计的诱导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实现了不定芽诱导率大幅提升,以及更容易获得健壮根系的效果,移栽成活率可达100%。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简单易操作,效果显著,利于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方案和效果。
[0020]实施例1:
[0021]一种利用楮头红茎段建立高效无菌再生体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2](1)建立无菌外植体:选取健壮、生长力旺盛、无病斑的楮头红一年生植株,剪下上部枝条,在自来水下冲洗并剪去叶片,切取茎段,长度为3~5cm,冲洗并处理干净后,用滤纸吸干外植体表面水分,再用浓度为75%的酒精浸泡30s,无菌水冲洗3次,放入浓度为0.1%的氯化汞中灭菌10min,无菌水冲洗4次后,备用;
[0023](2)不定芽诱导培养:在超净台上,将灭菌后的茎段先切去两端与消毒液接触部分,然后切成1~2cm长,接入诱导培养基中,先暗培养14d,然后在温度25
±
2℃、光强2000Lx、光照10h/d的条件下培养20d,培养至茎段上有不定芽产生;诱导培养基包括以下组分:1/2MS、6

BA 1.0mg/L、TDZ 0.5mg/L、NAA 1mg/L、2,4

D 0.5mg/L、白糖20g/L和琼脂粉5g/L;pH值为5.6;
[0024](3)不定芽增殖培养:将上述步骤(2)中的不定芽接种至增殖培养基中,在温度25
±
2℃、光强2000Lx、光照10h/d的条件下培养45d,直至形成不定芽苗,并长至3.0~6.0cm;增殖培养基包括以下组分:MS、6

BA 0.3mg/L、NAA 0.1mg/L、谷胱甘肽0.02mg/L、谷氨酰胺150mg/L、白糖20g/L和琼脂粉5g/L;pH值为5.6;
[0025](4)生根培养:将上述步骤(3)中的增殖苗接种至生根培养基中,培养30d,培养条件为:温度25
±
2℃、光强2000Lx、光照10h/d,瓶苗长至5.0~8.0cm,具有5条根以上时,即成可以出瓶移栽的组培苗;生根培养基包括以下组分:1/2MS、NAA 0.1mg/L、IBA 0.5mg/L、白糖20g/L、谷氨酰胺150mg/L、琼脂粉5g/L和活性炭1g/L;pH值为5.6;
[0026](5)组培苗的炼苗与移栽:将上述组培苗移至大棚温室中,先炼苗10d,再拧松瓶盖炼苗5d后,出瓶、将根部培养基洗净后,用水草移栽,按常规肥水管理至成苗。
[0027]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法,其诱导成活率达到了62.32%;增殖率达到了9.14倍;生根率达到了100%。
[0028]对比例1:
[0029]一种利用楮头红茎段建立高效无菌再生体系的方法,其诱导培养基为1/2MS+1.0mg/L B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楮头红茎段建立高效无菌再生体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无菌外植体:选取楮头红一年生植株,剪下上部枝条,在水下冲洗并剪去叶片,切取茎段,长度为3~5cm,冲洗并处理干净后,吸干外植体表面水分,再用浓度为75%的酒精浸泡30~50s,无菌水冲洗3次,灭菌10~15min,无菌水冲洗4~5次后,备用;(2)不定芽诱导培养:在超净台上,将灭菌后的茎段先切去两端与消毒液接触部分,然后切成1~2cm长,接入诱导培养基中,先暗培养14d,然后在温度25
±
2℃、光强2000Lx、光照10h/d的条件下培养20~30d,培养至茎段上有不定芽产生;(3)不定芽增殖培养:将上述步骤(2)中的不定芽接种至增殖培养基中,在温度25
±
2℃、光强2000Lx、光照10h/d的条件下培养45~60d,直至形成不定芽苗,并长至3.0~6.0cm;(4)生根培养:将上述步骤(3)中的增殖苗接种至生根培养基中,培养30~45d,瓶苗长至5.0~8.0cm,具有5条根以上时,即成可以出瓶移栽的组培苗;(5)组培苗的炼苗与移栽:将上述组培苗移至大棚温室中,先炼苗10d,再拧松瓶盖炼苗5d后,出瓶、将根部培养基洗净后,用水草移栽,按常规肥水管理至成苗;所述步骤(2)中的诱导培养基包括以下组分:1/2MS、6

BA1.0~3.0mg/L、TDZ0.5~1.0mg/L、NAA0.5~1mg/L、2,4

D 0.4

1.0mg/L、白糖20~30g/L和琼脂粉5~8g/L;所述步骤(3)中的增殖培养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坤秀陈振东郑涛林明睿黄朝阳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