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自接式创意微生物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61807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菌自接式创意微生物培养装置,其包括瓶体和与瓶体密封连接的瓶盖,还包括密封的菌种腔和透光塑胶材质的锥刺;菌种腔螺纹连接在瓶体内的瓶盖下端;瓶盖的端面以上设置有套筒、端面以下贯通的设置有锥刺腔,锥刺活动设置在锥刺腔内,其下端延伸至菌种腔上端面、其上端延伸至套筒以上;套筒上还套装有硅胶套;锥刺在其中端被切割为轴肩;还包括与轴肩匹配的限位装置,用于限制锥刺的下降行程;限位装置包括对称的设置在瓶盖内的左、右套筒,左、右套筒内通过伸展弹簧设置有金属材质的左、右月牙铲,左、右月牙铲与锥刺匹配。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微生物培养,并能够在常温条件下进行储存和运输。并能够在常温条件下进行储存和运输。并能够在常温条件下进行储存和运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菌自接式创意微生物培养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培养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适合普通大众观察的微生物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日常生活中,普通大众对微生物知之甚少,因为多数微生物肉眼不可见,人们很难观察到它,更不容易观察它的生长过程。如何让微生物走出实验室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丝状微生物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时,通过旋转培养,可以形成菌丝球,不同菌种的菌丝球形态不一,大小不同,具有一定观赏性。通过让大众自己接种、培养、保存,可以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和成就感,激发中小学生对微生物的学习兴趣;对青年人来说也具有观赏、把玩的价值。
[0003]针对普通消费者,开展微生物培养的困难在于:一是不具备无菌操作环境和技术,微生物生长过程潜在负面干扰因素太多;二是没有纯化的菌种和适宜的无菌培养基,无法实现微生物的纯培养;三、家庭环境下,没有合适的保存容器。有鉴于此,我们设计了一款不需要特殊设备就能轻松完成无菌接种,集生长和保存为一体且便于观赏的丝状微生物培养瓶,该培养瓶也可以用于培养兼性或好氧性非丝状微生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无菌自接式创意微生物培养装置,能够在没有超净工作台等无菌设备的条件下实现微生物无菌接种和培养,并能够在常温条件下进行储存和运输。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无菌自接式创意微生物培养装置,包括瓶体和与瓶体密封连接的瓶盖,还包括密封的菌种腔和透光塑胶材质的锥刺;所述菌种腔螺纹连接在瓶体内的瓶盖下端;所述瓶盖的端面以上沿其中轴线一体成型的设置有套筒、端面以下贯通的设置有锥刺腔,所述锥刺活动设置在所述锥刺腔内,其下端延伸至菌种腔上端面、其上端延伸至套筒以上;所述套筒上还套装有硅胶套;所述锥刺在其中端被切割为轴肩;还包括与所述轴肩匹配的限位装置,用于限制锥刺的下降行程;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对称的设置在所述瓶盖内的左、右套筒,所述左、右套筒内通过伸展弹簧设置有金属材质的左、右月牙铲,所述左、右月牙铲与所述锥刺匹配;所述瓶盖上方还螺纹连接有保护伞。
[0006]优选的,所述锥刺下端部封装有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的两个引脚延伸至所述轴肩的端面并形成两个互相分离的触点;所述瓶盖具有一个加厚的上盖端面,其上切割有电池仓,所述电池仓内设置有纽扣式电池;所述瓶盖内部中轴线两侧与所述左、右月牙铲匹配的向下延伸有前、后触板,所述纽扣式电池的两极经导线连接至所述前、后触板并形成两个电源触点,所述两个电源触
点分别对应左、右月牙铲,所述两个电源触点互相绝缘。
[0007]所述左、右月牙铲以金属材质制备,当锥刺受压下降并刺破菌种腔时,左、右月牙铲的上下端面经所述轴肩端面上的触点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两个引脚导通;所述左、右月牙铲的前端面与所述前、后触板的两面分别接触,左、右月牙铲之一经前、后触板之一与电源正极导通,左、右月牙铲之二经前、后触板之二与电源负极导通;此时,电源正负极,前、后触板,左、右月牙铲,轴肩端面上的两个触点、发光二极管之间形成回路,发光二极管开始发光。
[0008]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体现在:A、菌种腔和瓶体分别用于存储菌种和营养液,默认状态下两者互相隔离;当用户解除保护伞后,按压锥刺捅破菌种腔后,菌种和营养液互相混合,在无外界细菌干扰环境下进行微生物培养,从而使普通大众观察微生物的生长过程。由于本装置自我封闭工作,因此不要求最终用户提供对无菌设备等支持条件。B、锥刺受到多重限制,非经主动干涉无法工作,从而使菌种腔和瓶体长期分离,常温下具备一定的保存期限并可运输,可满足市场化推广条件。C、锥刺兼用为发光体,向瓶体内部射入光线,可丰富本产品光照效果。
附图说明
[0009]图1 是本专利技术的无菌自接式创意微生物培养装置的外观示意图;图2是在未刺穿状态下菌种腔与瓶盖、锥刺、硅胶套、保护伞的配合示意图;图3是图2沿A

A线的剖视图;图4是图3沿B

B线的剖视图;图5是图3沿C

C线的剖视图;图6是刺穿状态下瓶盖、菌种腔、锥刺、硅胶套的配合示意图;图7是图6沿D

D线的剖视图;图8是图7沿E

E线的剖视图;图9是图7沿F

F线的剖视图;图10是实施例二中锥刺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0011]实施例一如图1、图2、图3、图4、图5可见,本专利技术的无菌自接式创意微生物培养装置,包括瓶体1和与瓶体1密封连接的瓶盖2,还包括密封的菌种腔3和锥刺4;所述菌种腔3螺纹连接在瓶体1内的瓶盖2下端;所述瓶盖2的端面以上沿其中轴线一体成型的设置有套筒20、端面以下贯通的设置有锥刺腔,所述锥刺4活动设置在所述锥刺腔内,其下端延伸至菌种腔3上端面、其上端延伸至套筒20以上;所述套筒20上还套装有硅胶套5,硅胶套5具备弹性和密封性,经硅胶套5无菌隔离后锥刺4顶端可被按压下降;如图3、图5可见,作为菌种腔3的连接方式之一,所述瓶盖2在其中轴线上向下延伸的设置有中空且底部封闭的菌种腔连接套26,所述菌种腔3设置为上端面敞口的瓶形结构,菌种腔连接套26上端瓶口部的内圆面与所述菌种腔3的上端外圆面螺纹连接。上述结构中,
菌种腔3敞口,便于向其中加注菌种;加注完成后,可拧紧在菌种腔连接套26上,实现密封连接。当锥刺4受力下降时,依次刺穿菌种腔连接套26下底、菌种腔3下底。
[0012]所述锥刺4在其中端被切割为轴肩40;还包括与所述轴肩40匹配的限位装置,用于限制锥刺4的下降行程;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对称的设置在所述瓶盖2内的左、右套筒21、21

,所述左、右套筒21、21

内通过伸展弹簧设置有金属材质的左、右月牙铲22、22

,所述左、右月牙铲22、22

与所述锥刺4匹配;当锥刺4下端与所述菌种腔3上端面平齐时,左、右月牙铲22、22

环抱在所述锥刺4上;当锥刺4受压下降至左、右月牙铲22、22

与轴肩40平齐时,左、右月牙铲22、22

在水平面向中轴线方向运动,左、右月牙铲22、22

与轴肩40形成上下端面接触;此时锥刺4垂直向行程得到限制;所述瓶盖2上方还螺纹连接有保护伞6,用于防止本装置投入使用前锥刺4被意外按压而下降。
[0013]如图1、图2可见,所述瓶盖2的侧壁上切割有若干个气孔,所述气孔内设置有堵头25,所述堵头使用透气不透水材料制备,微生物生长过程中,通过堵头与外界交换空气。
[0014]如图3、图4可见,本实施例中,所述锥刺4的自由端包括一个主尖刺,还包括若干个与主尖刺同轴的辅助尖刺,以提高刺空效率。
[0015]工作过程:如图6、图7、图8、图9可见,液体菌种封装在菌种腔3内,营养液灌装在瓶体1内;锥刺4插入锥刺腔,其上部自由端被保护伞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菌自接式创意微生物培养装置,包括瓶体(1)和与瓶体(1)密封连接的瓶盖(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的菌种腔(3)和透光塑胶材质的锥刺(4);所述菌种腔(3)螺纹连接在瓶体(1)内的瓶盖(2)下端;所述瓶盖(2)的端面以上沿其中轴线一体成型的设置有套筒(20)、端面以下贯通的设置有锥刺腔,所述锥刺(4)活动设置在所述锥刺腔内,其下端延伸至菌种腔(3)上端面、其上端延伸至套筒(20)以上;所述套筒(20)上还套装有硅胶套(5);所述锥刺(4)在其中端被切割为轴肩(40);还包括限位装置,用于限制锥刺(4)的下降行程;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对称的设置在所述瓶盖(2)内的左、右套筒(21、21

),所述左、右套筒(21、21

)内通过伸展弹簧设置有金属材质的左、右月牙铲(22、22

),所述左、右月牙铲(22、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爱芳王思琪袁苗苗邵玲玲刘静陈敏杰穆李宇
申请(专利权)人:安庆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