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线杆的快速搬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61699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线杆的快速搬运装置,包括底座,其底面四角处均设有T形安装板,安装板内侧设有第一油缸、外侧设有第二油缸,第一、二油缸的活塞杆均朝下固连有上减震支板,上减震支板下方设有下减震支板,上、下减震支板间固连有伸缩杆和减震弹簧,减震弹簧套设在伸缩杆外侧,第二油缸对应的下减震支板底部连接有万向轮,底座顶面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挡板,两挡板之间固连有两个水平板,两水平板底部设有若干电动推杆,电动推杆自由端朝下固连有上磁流变夹板,底座顶部以及下方的水平板的顶部均设有若干下磁流变夹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增强整体的缓冲减震性能并能在装卸时有效限位固定、转运时稳固夹持住电线杆,更能保证搬运效率和质量。搬运效率和质量。搬运效率和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线杆的快速搬运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电线杆运输
,具体涉及一种电线杆的快速搬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线电缆在架设前往往需要先安装固定好电线杆,而在安装电线杆时,通常需要利用一定的转运小车将电线杆搬运到指定架设地点。但现有常规的转运小车整体的缓冲减震性能较低,致使搬运过程中的平稳性较差,且对电线杆的固定不够稳固牢靠,从而导致搬运过程中电线杆易出现倾斜、滑落等现象,不利于电线杆快速且稳定无损搬运到位。此外,在装卸电线杆时,转运小车不能有效限位固定,装卸难度大,所需时间长,进一步降低了电线杆的整体搬运效率,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线杆的快速搬运装置,可有效增强整体的缓冲减震性能并能在装卸时有效限位固定、转运时稳固夹持固定住电线杆,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线杆的快速搬运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底面的四角处均设有T形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内侧顶部竖向设有第一油缸、外侧顶部竖向设有第二油缸,所述第一油缸和二油缸的活塞杆均朝下并固定连接有上减震支板,所述上减震支板的下方相对设有下减震支板,所述上减震支板和下减震支板均由泡沫铝材料制成且两者间固定连接有伸缩杆和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套设在伸缩杆外侧,所述第二油缸对应的下减震支板的底部均连接有万向轮,所述底座顶面的左右两侧均竖向设有挡板,两挡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至少两个水平板,两水平板呈上下间隔设置且每个水平板的底部均沿左右方向间隔分布有若干竖向设置的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自由端朝下并固定连接有上磁流变夹板,所述底座的顶部以及位于下方的水平板的顶部均沿左右方向间隔固设有若干下磁流变夹板,所述下磁流变夹板与上磁流变夹板一一相对设置且两者均包括基板,两基板的周侧上均嵌设有电磁线圈、相对的一端上嵌设有压力传感器、周侧以及相对的一端外部包裹有磁流变弹性体,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尾端伸入至对应的磁流变弹性体中,所述一挡板的外侧上设有控制器,所述第一油缸、第二油缸、电动推杆、电磁线圈和压力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0005]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称重传感器,所述控制器所在的挡板外侧上设有蜂鸣报警器,所述称重传感器和蜂鸣报警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控制器所在侧的底座侧部竖向架设有第三油缸,所述第三油缸与控制器电连接且其活塞杆朝上并固定连接有推动把手。
[0007]优选的,所述底座远离第三油缸的一侧设有牵引环。
[0008]优选的,所述两挡板的顶端上覆盖有倒V形顶盖,所述顶盖下方的水平板上设有蓄电池、顶盖的外侧上设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池电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底座、挡板和水平板均由镀铝锌钢板制成。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过程中,在装卸电线杆时,第二油缸的活塞杆均处于收缩状态,相应的万向轮悬空,而各个第一油缸的活塞杆则处于伸长状态,相应的下减震支板抵压在地面上,便可实现对底座的稳固支撑固定,能有效避免装卸操作时转运小车的随意移动,且通过相应的由泡沫铝材料制成的上减震支板和下减震支板与两者间的伸缩杆和减震弹簧的设置配合,可起到优良的缓冲减震的防护效果,大大增强整个转运小车在装卸电线杆时的缓冲减震和抗震抗冲击的性能,从而更有利于配合电线杆的装卸工作,大大降低电线杆的装卸难度和所需时间,从而更能提高电线杆整体的搬运效率和质量。而在转运电线杆时,只需先运行第二油缸,使其活塞杆伸长,推动相应万向轮抵压到地面上,再运行第一油缸,使其活塞杆收缩,直至对应的下减震支板悬空,便可通过四组万向轮的设置配合,使整个转运小车灵活移动转运,从而配合完成对电线杆的转运操作,且能再次通过对应的由泡沫铝材料制成的上减震支板和下减震支板与两者间的伸缩杆和减震弹簧的设置配合,来大大增强整个转运小车在转运电线杆过程中的缓冲减震和抗震抗冲击的性能,使转运过程更加平稳可靠,更有利于将电线杆快速且稳定无损搬运到位。
[0011]装载电线杆前,各个电磁线圈不通电,相应的磁流变弹性体均处于屈服前状态,抗剪切屈服应力较小,易发生形变。装载电线杆时,可先将电线杆抬放到上磁流变夹板与下磁流变夹板之间,再调整电线杆的位置,使其中段对准下磁流变夹板并放置到下磁流变夹板上,以保证平衡。放置到位后,下磁流变夹板的磁流变弹性体可在电线杆的压力下发生形变,从而可完美契合包裹在电线杆的下表面。同时,下磁流变夹板的压力传感器受压并给予控制器电信号,使得控制器可自动控制接通下磁流变夹板的电磁线圈的电路,电磁线圈通电产生磁场,相应的下磁流变夹板的磁流变弹性体在磁场环境下可产生较大的剪切屈服应力,使自身形状固化而不再变化,进而可完美适配电线杆的下表面,将电线杆稳固支撑定位住。然后,运行与该下磁流变夹板对应的上磁流变夹板连接的电动推杆,使其自由端伸长,推动相应上磁流变夹板下移,当上磁流变夹板的磁流变弹性体接触到电线杆时,能减小接触产生的冲击,保证平稳。然后,在相应电动推杆的继续伸长下,上磁流变夹板的磁流变弹性体继续抵压在电线杆的上表面,此时相应磁流变弹性体受压产生形变,从而可完美契合包裹在电线杆的上表面。同时,上磁流变夹板的压力传感器受压并给予控制器电信号,使得控制器可自动控制接相应通电磁线圈的电路,进而继续使上磁流变夹板的磁流变弹性体在磁场环境下产生较大的剪切屈服应力,使自身的形状固化而不再变化,进而可完美适配相应电线杆的上表面,将电线杆稳固支撑固定住。而在卸载电线杆时,只需再次运行相应电动推杆,使其自由端收缩,便可带动相应上磁流变夹板上移复位,从而可解除对电线杆的限位夹持,然后从对应的下磁流变夹板上取下电线杆即可,过程中,在上磁流变夹板离开电线杆以及电线杆离开下磁流变夹板时,对应的压力传感器均会失去压力再次给予控制器电信号,使得控制器可自动控制断开相应的电线线圈的电路,进而使得相应磁流变弹性体在失去磁场作用后恢复原状,从而不影响后续对其它电线杆的夹持固定。综上,通过电动推杆以及对应的上磁流变夹板和下磁流变夹板的设置配合,既能保证对电线杆夹持固定的稳固可靠性,避免搬运过程中电线杆出现倾斜、滑落等现象,更有利于将电线杆快速且稳定无损搬运到位,又可灵活适配不同规格大小电线杆的夹持固定和搬运需求,使得整个转运小车的
适用范围更广,使用更加灵活便捷和经济实用。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移动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底座在固定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技术上减震支板与下减震支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本技术上磁流变夹板与下磁流变夹板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标号:1为底座,2为安装板,3为第一油缸,4为第二油缸,5为上减震支板,6为下减震支板,7为伸缩杆,8为减震弹簧,9为万向轮,10为挡板,11为水平板,12为电动推杆,13为上磁流变夹板,14为下磁流变夹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线杆的快速搬运装置,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底面的四角处均设有T形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内侧顶部竖向设有第一油缸、外侧顶部竖向设有第二油缸,所述第一油缸和二油缸的活塞杆均朝下并固定连接有上减震支板,所述上减震支板的下方相对设有下减震支板,所述上减震支板和下减震支板均由泡沫铝材料制成且两者间固定连接有伸缩杆和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套设在伸缩杆外侧,所述第二油缸对应的下减震支板的底部均连接有万向轮,所述底座顶面的左右两侧均竖向设有挡板,两挡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至少两个水平板,两水平板呈上下间隔设置且每个水平板的底部均沿左右方向间隔分布有若干竖向设置的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自由端朝下并固定连接有上磁流变夹板,所述底座的顶部以及位于下方的水平板的顶部均沿左右方向间隔固设有若干下磁流变夹板,所述下磁流变夹板与上磁流变夹板一一相对设置且两者均包括基板,两基板的周侧上均嵌设有电磁线圈、相对的一端上嵌设有压力传感器、周侧以及相对的一端外部包裹有磁流变弹性体,所述压力传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富荣陈金钢
申请(专利权)人:永邦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