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摄动影响下基于分布式卫星编队的组阵频谱感知建模分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61538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在摄动影响下基于分布式卫星编队的组阵频谱感知建模分析方法,包括:步骤1,主卫星收到信关站相关命令后,与各伴飞卫星进行本地感知,利用随机天线阵理论得出了摄动下的卫星平均导向矢量;步骤2,各伴飞卫星将感知信号通过星间链路直接发送到主卫星处进行融合,并通过最大化信干噪比建立优化问题求解组阵卫星加权向量,分别就来波方向精确估计和失配两种情况给出了最大信噪比的精确表达式和近似表达式;步骤3,利用分布式卫星编队在阴影莱斯信道下的正确检测概率的理论公式进行性能评估。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波束成形技术实现对目标辐射源的空间滤波,最终有效地提升了在强弱信号并存中对弱信号的感知能力。在强弱信号并存中对弱信号的感知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在摄动影响下基于分布式卫星编队的组阵频谱感知建模分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通信
,具体的说是一种在摄动影响下基于分布式卫星编队的组阵频谱感知建模分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低轨卫星具有全球无缝覆盖的特点,由于卫星天然广覆盖的特点,由于其波束覆盖范围广,一个波束主瓣范围内节点众多,同时低轨卫星受制于作为尺寸、重量限制,无法装配大口径的高增益天线,单颗卫星对地面用频设备的感知能力较弱。基于多星协同的频谱感知能有效利用空间分集,提升感知性能。对于卫星系统而言,分布式卫星编队是协同的方式之一,其将多颗同轨道或邻近轨道卫星编队飞行实现分布式卫星资源整合,通过星间高速互联、分布式自主协同、资源虚拟化等关键技术实现服务增强功能。与传统卫星星座性比,其具有成本低廉、可靠性高、系统可重构等优势。目前,分布式编队卫星已广泛应用于三维立体成像、气象、导航等领域,已公开的项目或计划有美国的Techsat

21,大学纳米卫星工程,欧洲宇航局的ClusterII,法国的Cartwheel等项目,以及当前火热的大规模星座,如star

link也可通过变轨实现多星编队。
[0003]然而,考虑到同一个波束强弱信号共存场景,单纯依靠传统的多星协同感知,比如硬融合中基于能量感知的







准则融合方案,软融合的中采用特征值比检验(ERD)、广义似然比检验(GLRT)以及Roy
/>s最大根检测(RLRT),均无法较好的完成对在强弱信号共存时对弱信号的感知,减弱了卫星对特定区域特定目标的感知效果。
[0004]分布式卫星编队中卫星位置信息具有确定性和随机性共存的特点,确定性指的是在轨卫星轨道参数信息是已知的,理想情况下分布式卫星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是确定的;随机性指的是在实际运行中卫星会受到各种摄动因素的影响,例如地球非球形,大气,光压,日月引力等,其中地球非球形摄动中的项对于卫星编队飞行的影响是最主要的,卫星瞬时实际位置会发生偏移,导致分布式卫星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产生随机的扰动,卫星瞬时实际位置会随时间发生变化。
[0005]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110034813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分布式卫星簇的方向图赋形综合方法,利用不同电磁信号收发任务期望的阵列方向图函数作为目标函数可重构的编队卫星队形为可行域,求解组阵卫星收发信号的加权值,以编队卫星簇组阵的方式提升卫星链路对于电磁波信号的收发能力,其克服了卫星由于摄动的原因导致组阵卫星之间相对位置关系随机变化的缺点。由此可知如何提升对弱信号的感知性能是尤为重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摄动影响下基于分布式卫星编队的组阵频谱感知建模分析方法,通过建立一个分布式卫星编队组阵系统模型,来可以得到其在传感
目标T处的平均转向矢量;用平均波束模式近似瞬时值,然后得到平均信干噪比来评估传感性能;通过建立以信干噪比的最大化为优化目标函数,获得多星组阵频谱感知系统性能;通过在阴影莱斯信道模型下正确检测概率,来有效判断对弱信号性能的提升。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8]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在摄动影响下基于分布式卫星编队的组阵频谱感知建模分析方法,包括分布式组阵建模、信干噪比求解和感知性能评估三个部分,具体步骤如下:
[0009]步骤1,分布式组阵建模:信关站下达感知任务开始或结束的命令,感知主卫星收到相关命令后,与各伴飞卫星进行本地感知,利用随机天线阵理论得出了摄动下的卫星平均导向矢量;
[0010]步骤2,信干噪比求解:各伴飞卫星将感知到的信号在主卫星处进行融合,通过最大化信干噪比建立优化问题来得到优化的波束形成权重向量,分别就来波方向精确估计和失配两种情况给出最大信噪比的精确表达式和近似表达式;
[0011]步骤3,感知性能评估:根据获得的最大信干噪比,推导在阴影莱斯衰落模型下的分布式编队卫星的正确检测概率的封闭形式,分析扰动和强干扰信号对感知性能的影响,完成对摄动影响下的分布式卫星编队频谱感知性能的理论分析。
[0012]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步骤(2)中,主卫星根据伴飞卫星和地面感知目标的位置信息,确定加权向量,若来波方向精确估计,则利用最大信噪比的精确表达式,确定计算信干噪比的系数,否则主卫星利用最大信噪比的近似表达式,确定该系数。
[0013]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步骤2建立的约束优化问题表示为:
[0014][0015][0016]其中P
t
为地面感知目标的发送功率,G
A
为地面感知目标的天线增益,w为(N
×
1)维的矩阵,表示信号加权向量,w
H
表示信号加权向量的共轭转置,h表示地面感知目标与分布式编队卫星之间的信道衰落向量,表示第j个干扰信号的发送功率,J表示干扰节点的数量,表示分布式卫星编队的平均导向矢量,(θ,φ)表示地面感知目标的方位角,h
I
表示干扰节点与分布式编队卫星之间的信道衰落向量,表示为高斯白噪声的方差。
[0017]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2中,在来波方向精确估计时,通过广义瑞利熵对优化问题进行求解,权重相位和信干噪比的最优表达式γ
opt
分别为:
[0018][0019]其中,R
u
‑1表示为R
u
的逆矩阵,表示分布式卫
星编队的平均导向矢量,(θ,φ)表示地面感知目标的方位角,表示平均导向矢量的共轭转置,h
n2
表示为第n个支路的信道功率,N表示为分布式卫星编队的卫星数量,h
I
表示干扰节点与分布式编队卫星之间的信道衰落向量,表示h
I
的共轭转置,I
N
表示为N维单位矩阵,
[0020]相应的,其系数Φ为:
[0021][0022]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2中,当来波方向失配的情况下,将信干噪比近似为信噪比,并通过利用柯西不等式以及算术平均数与平方平均数的关系,得出信干噪比的近似表达式γ
app
为:
[0023][0024]其中,表示为高斯白噪声的方差,表示为第n个支路的平均导向矢量,w为第n个支路的加权值。
[0025]相应的,其系数Φ为:
[0026][0027]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3中,独立同分布的阴影莱斯衰落下的分布式卫星编队,在阴影莱斯衰落参数m
s
为整数的前提下的正确检测概率的闭式表达式为:
[0028][0029]其中:为N个卫星进行组阵频谱感知的正确检测概率,
[0030]u为时间带宽积,2b
s
为散射分量的平均功率,Ω为直射分量的平均功率,是长度为n的增量因子,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摄动影响下基于分布式卫星编队的组阵频谱感知建模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布式组阵建模、信干噪比求解和感知性能评估三个部分,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分布式组阵建模:信关站下达感知任务开始或结束的命令,感知主卫星收到相关命令后,与各伴飞卫星进行本地感知,利用随机天线阵理论得出了摄动下的卫星平均导向矢量;步骤(2)信干噪比求解:各伴飞卫星将感知到的信号在主卫星处进行融合,通过最大化信干噪比建立优化问题来得到优化的波束形成权重向量,分别在来波方向精确和失配两种情况给出最大信噪比的精确表达式和近似表达式;步骤(3)感知性能评估:根据获得的最大信干噪比,推导在阴影莱斯衰落模型下的分布式编队卫星的正确检测概率的闭式表达式,分析扰动和强干扰信号对感知性能的影响,完成对摄动影响下的分布式卫星编队频谱感知性能的理论分析。2.根据权利要求1一种在摄动影响下基于分布式卫星编队的组阵频谱感知建模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主卫星根据伴飞卫星和地面感知目标的位置信息,当辐射源来波方向精确时,通过求解最大化信干噪比优化问题,获得优化后的加权向量,并利用该加权向量计算信噪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在摄动影响下基于分布式卫星编队的组阵频谱感知建模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建立的最大化信干噪比的优化问题表示为:s.t.g1:其中P
t
为地面感知目标的发送功率,G
A
为地面感知目标的天线增益,w为(N
×
1)维的信号加权向量,w
H
表示信号加权向量的共轭转置,h表示地面感知目标与分布式编队卫星之间的信道衰落向量,表示第j个干扰信号的发送功率,N为卫星数量,J表示干扰节点的数量,h1表示干扰节点与分布式编队卫星之间的信道衰落向量,表示分布式卫星编队的平均导向矢量,(θ,φ)表示地面感知目标的方位角,表示为高斯白噪声的方差。4.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晓进王运峰黎军洪涛张更新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邮电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