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1425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力开关,包括外壳、内壳、第一引出线、第二引出线、动触点和静触点,内壳位于外壳内,动触点和静触点位于内壳内,且内壳与外壳之间灌封有密封胶,第一引出线的第一内嵌段位于外壳内,第一内嵌段的线芯端电连接有第一导电插片,第一导电插片穿过内壳与动触点电连接,第二引出线的第二内嵌段位于外壳内,第二内嵌段的线芯端电连接有第二导电插片,第二导电插片穿过内壳与静触点电连接,第一内嵌段和第二内嵌段之间相互交叉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压力开关能够有效提升内部密封性,从而解决压力开关的内部金属件氧化而导致开关触点间不导通问题,进而提高压力开关的工作可靠性,提高使用寿命,并降低售后维修成本。并降低售后维修成本。并降低售后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力开关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压力保护装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有效提升内部密封性的压力开关。

技术介绍

[0002]压力开关是与电器开关相结合的装置,当到达预先设定的流体压力时,开关接点动作,起压力保护作用,例如用于空调等制冷系统中防止压缩机抽真空。在空调等制冷系统中,压力开关安装位置的周边管路件及压缩机上存在大量的冷凝水,并且压力开关正对着风机口,相当于压力开关处于无遮挡的露天工作状态,会受到雨水的侵袭。
[0003]参见图1,现有压力开关在开关壳体11内填充密封胶16的方式将引出线12、13与插片14、15的连接段121、131隐藏,起到保护引出线12、13的作用。在空调等制冷系统售后维护中,现有压力开关出现大量内部金属线芯氧化导致开关触点17、18间不导通的问题而出现压力开关故障。
[0004]经分析确认,现有压力开关的两端引出线12、13内嵌在密封胶16中的连接段121、131均为直线段自导电插片14、15垂直于密封胶16的灌封界面161延伸并相互平行设置,即现有压力开关的每一引出线12、13与灌封界面161的交接位置在垂直于灌封界面161的方向上与该引出线12、13相连接的导电插片14、15对应设置,使得引出线12、13内嵌在密封胶16中的连接段121、131的长度较短,约为1.5毫米。现有压力开关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压力开关的引出线12、13与密封胶16的灌封界面161之间存在长期来回弯折现象,使得直线段并相互平行设置的引出线12、13外周与密封胶16的灌封配合处存在明显的缝隙,在机组运行的环境温度较高工作条件下,缝隙会随之膨胀放大,而机组在运行的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会沿着直线段并相互平行设置的引出线12、13的连接段121、131外周与密封胶16的灌封配合之间的缝隙渗透入压力开关的内腔体中,导致压力开关内部受潮,长时间使用,压力开关内部的金属线芯便出现氧化生锈,导致金属线芯出现断线造成不导通问题。可见,现有两端引出线12、13内嵌在密封胶16中的连接段121、131均为直线段并相互平行设置的压力开关存在密封性不足问题,容易出现压力开关内部金属线芯氧化导致开关触点间不导通,压力开关一旦失效,轻则导致机组无法启动,严重的将造成机组高压时无法及时保护,存在安全隐患,加之售后更换压力开关必须抽真空加氟,导致售后维修费用大幅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提升内部密封性的压力开关,从而解决压力开关的内部金属件氧化而导致开关触点间不导通问题,进而提高压力开关的工作可靠性,提高使用寿命,并降低售后维修成本。
[0006]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力开关,包括外壳、内壳、第一引出线、第二引出线、动触点和静触点,内壳位于外壳内,动触点和静触点位于内壳内,且内壳与外壳之间灌封有密封胶,第一引出线的第一内嵌段位于外壳内,第一内嵌段的线芯端电
连接有第一导电插片,第一导电插片穿过内壳与动触点电连接,第二引出线的第二内嵌段位于外壳内,第二内嵌段的线芯端电连接有第二导电插片,第二导电插片穿过内壳与静触点电连接,第一内嵌段和第二内嵌段之间相互交叉设置。
[0007]从上述方案中可见,本专利技术压力开关的第一引出线的第一内嵌段位于外壳内,第一引出线的第一内嵌段的线芯端通过第一导电插片穿过内壳与动触点电连接,且第二引出线的第二内嵌段位于外壳内,第二引出线的第二内嵌段的线芯端通过第二导电插片穿过内壳与静触点电连接,由于内壳与外壳之间灌封有密封胶,则第一引出线的第一内嵌段和第二引出线的第二内嵌段被密封胶灌封在外壳内,因本专利技术第一引出线的第一内嵌段和第二引出线的第二内嵌段之间相互交叉设置,且密封胶与第一引出线和第二引出线之间的相交界面为灌封界面,相对现有压力开关的两端引出线内嵌在密封胶中的连接段均为直线段自导电插片垂直于灌封界面延伸并相互平行设置,即现有压力开关的每一引出线与灌封界面的交接位置在垂直于灌封界面的方向上与该引出线相连接的导电插片对应设置,而本专利技术第一内嵌段邻接灌封界面的第一端与第一内嵌段邻接第一导电插片的第二端在垂直于灌封界面的方向上错开设置,或者本专利技术第二内嵌段邻接灌封界面的第一端与第二内嵌段邻接第二导电插片的第二端在垂直与灌封界面的方向上错开设置,即使第一引出线或者第二引出线与密封胶的灌封界面之间存在长期来回弯折现象,使得第一内嵌段的第一端或者第二内嵌段的第一端可能会与灌封界面配合处存在有缝隙,但在垂直与灌封界面的方向上与第一内嵌段的第一端错开设置的第一内嵌段的第二端或者在垂直与灌封界面的方向上与第二内嵌的第一端错开设置的第二内嵌段的第二端与密封胶之间不会产生缝隙,并且第一内嵌段的第一端与第一内嵌段的第二端错开设置或者第二内嵌段的第一端与第二内嵌段的第二端错开设置能够增加第一内嵌段或者第二内嵌段被密封胶灌封在外壳内的长度,进而能够完全杜绝第一内嵌段的第二端或者第二内嵌段的第二端与密封胶之间产生缝隙,从而能够有效阻挡水汽沿着第一内嵌段或者第二内嵌段渗透入外壳的内部而导致金属线芯和导电插片受潮出现氧化生锈现象,可见本专利技术压力开关能够有效提升内部密封性,解决压力开关的内部金属件氧化而导致开关触点间不导通问题,进而提高本专利技术压力开关的工作可靠性,提高使用寿命,并降低售后维修成本。
[0008]进一步的方案是,密封胶与第一引出线之间的相交界面为灌封界面,第一内嵌段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竖直段和第一水平段,第一竖直段远离第一导电插片设置,且第一竖直段的延伸方向与灌封界面相互垂直设置,第一水平段邻接第一导电插片设置,第一水平段沿着内壳靠近灌封界面的外周面延伸,且第一水平段的延伸方向与第一竖直段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或者直角或者钝角,第二内嵌段与第一水平段之间相互交叉设置,或者第二内嵌段与第一竖直段之间相互交叉设置。
[0009]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内嵌段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竖直段和第二水平段,第二竖直段远离第二导电插片设置,且第二竖直段的延伸方向与第一竖直段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设置,第二水平段邻接第二导电插片设置,且第二水平段沿着内壳靠近灌封界面的外周面延伸并与第一水平段之间相互交叉设置。
[0010]进一步的方案是,外壳远离第一引出线的底部内设有压力感应器,压力感应器用于驱动动触点移动,外壳的底部外端面涂覆有防水胶;和/或,外壳的外周面涂覆有防水胶。
[0011]进一步的方案是,防水胶为耐高温防水胶。
[0012]进一步的方案是,密封胶为环氧密封胶。
[0013]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引出线远离外壳的第一引出端和第二引出线远离外壳的第二引出端分别电连接有外接端子,第一引出线和第二引出线被包覆在导线套内,且导线套位于外壳和外接端子之间。
[0014]进一步的方案是,密封胶与第一引出线之间的相交界面为灌封界面,第一内嵌段的延伸方向与灌封界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或者钝角,且第二内嵌段的延伸方向与灌封界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或者钝角。
[0015]进一步的方案是,在垂直于压力开关的轴线的平面上,第一引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压力开关,包括外壳、内壳、第一引出线、第二引出线、动触点和静触点,所述内壳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动触点和所述静触点位于所述内壳内,且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之间灌封有密封胶;所述第一引出线的第一内嵌段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第一内嵌段的线芯端电连接有第一导电插片,所述第一导电插片穿过所述内壳与所述动触点电连接;所述第二引出线的第二内嵌段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第二内嵌段的线芯端电连接有第二导电插片,所述第二导电插片穿过所述内壳与所述静触点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嵌段和所述第二内嵌段之间相互交叉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胶与所述第一引出线之间的相交界面为灌封界面,所述第一内嵌段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竖直段和第一水平段,所述第一竖直段远离所述第一导电插片设置,且所述第一竖直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灌封界面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水平段邻接所述第一导电插片设置,所述第一水平段沿着所述内壳靠近所述灌封界面的外周面延伸,且所述第一水平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竖直段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或者直角或者钝角;所述第二内嵌段与所述第一水平段之间相互交叉设置,或者所述第二内嵌段与所述第一竖直段之间相互交叉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嵌段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竖直段和第二水平段,所述第二竖直段远离所述第二导电插片设置,且所述第二竖直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竖直段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水平段邻接所述第二导电插片设置,且所述第二水平段沿着所述内壳靠近所述灌封界面的外周面延伸并与所述第一水平段之间相互交叉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远离所述第一引出线的底部内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河文张新婷乐志凯苏琪婷杨辉煌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