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锥经颅磁刺激线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1137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锥经颅磁刺激线圈结构,包括线圈,所述线圈包括串联的位于上部的第一线圈和位于下部的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均为锥形螺旋线,第一线圈每个螺旋绕线层在水平方向之间的中心距L1相同,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每个对应的螺旋绕线层在竖直方向的中心距L2相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经颅磁刺激线圈结构采用帽型线圈,贴合人头的外形,还有磁场聚焦作用,使刺激部位的磁场强度增加,以及刺激深度增加,低强度工作下就可以起到治疗作用,作用效率提高,从而发热量变小,线圈本身也为低阻抗材料,进一步减少发热,因此本线圈无需额外增加冷却方式,成本低。成本低。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锥经颅磁刺激线圈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磁刺激线圈
,尤其涉及一种单锥经颅磁刺激线圈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经颅磁刺激技术是一种利用脉冲磁场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改变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膜电位,使之产生感应电流,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电活动,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的磁刺激技术。因其具有无痛、无损伤和无辐射等优点,在认知神经科学、临床神经精神疾病及康复领域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
[0003]经颅磁刺激器主要由高压脉冲电源发生器、刺激线圈和控制器三部分组成。作为TMS设备的关键组成部分,刺激线圈决定了其输出的脉冲磁场特性,也决定了其在大脑神经区域产生的感应电场特性。
[0004]现有的TMS设备以平面圆形线圈和平面8字型线圈为主,比如现有专利号为201811324054.8的专利“经颅磁刺激线圈及其制作方法”,其公开了八字深部线圈制作方法,刺激深度普遍在线圈表面以下20mm左右。现有的TMS设备为了达到刺激深度以及效果,在刺激过程中,设备输出强度增加,线圈发热量大,多采用液冷或者风冷给线圈降温,避免线圈发热过快过大对患者造成损伤。比如现有专利号为201810782193.9的专利“一种磁休克治疗仪的刺激线圈”属于高强度刺激线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线圈磁场分散,聚焦性不好,深度不够;线圈发热量大,如果采取自然冷却方式,不能长时间刺激;如需长时间刺激,需要额外增加液冷或者风冷装置,增加设备成本以及相应增加故障点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单锥经颅磁刺激线圈结构。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单锥经颅磁刺激线圈结构,包括线圈,所述线圈包括串联的位于上部的第一线圈和位于下部的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均为锥形螺旋线。线圈每层的螺旋绕线不位于同一平面上,线圈整体绕制成凹凸面,使得线圈内圈更贴合人体头球的形状。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线圈内圈最小直径L3的范围在20mm

80mm之间;所述第一线圈内圈最大直径L4的范围在100mm

160mm之间。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每个螺旋绕线层在水平方向之间的中心距L1相同,所述中心距L1的范围在3mm

6mm之间。中心距L1可以为3mm、4mm、5mm或者6mm,也可取用3mm

4mm之间、 4mm

5mm之间、5mm

6mm之间的数值。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每个对应的螺旋绕线层在竖直方向的中心距L2相同。所述中心距L2的范围在3mm

6mm之间。中心距L2可以为3mm、4mm、5mm或者6mm,也可取用3mm

4mm之间、 4mm

5mm之间、5mm

6mm之间的数值。
[0011]优选的,所述线圈由表面绝缘的柔性多股励磁线绕制而成,线圈整体阻抗小,减少
线圈工作的发热量。
[0012]相比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单锥经颅磁刺激线圈结构采用贴合人头的外形,使得磁刺激产生的磁力线包绕刺激的头部,尽量减小线圈与头部刺激部位之间的距离,同时帽型线圈的弧面还有磁场聚焦作用,使刺激部位的磁场强度增加,以及刺激深度增加。
[0014]2、本单锥经颅磁刺激线圈中的单圈从发热源头考虑,在增加有效导电面积的同时减小线圈、电缆阻抗和发热损耗,使发热减少,而且线圈的磁场聚焦作用在低强度工作下就可以起到治疗作用,作用效率提高,从而发热量变小,所以本单锥经颅磁刺激线圈无需额外增加冷却方式也可保持正常工作,减少额外硬件成本,也避免了额外增加硬件造成的故障点。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单锥经颅磁刺激线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单锥经颅磁刺激线圈结构使用时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单锥经颅磁刺激线圈结构使用时的截面图;
[0018]图4为本单锥经颅磁刺激线圈结构中心距L1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单锥经颅磁刺激线圈结构中心距L2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单锥经颅磁刺激线圈结构直径的示意图。
[0021]图中:1、线圈、2、头部;11、第一线圈;12、第二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参照图1

3,一种单锥经颅磁刺激线圈结构,包括线圈1,所述线圈1包括串联的位于上部的第一线圈11和位于下部的第二线圈12,所述第一线圈11和第二线圈12均为锥形螺旋线。线圈1每层的螺旋绕线不位于同一平面上,线圈1整体绕制成凹凸面,使得线圈1内圈更贴合人体头球的形状,使得磁刺激产生的磁力线包绕刺激的头部,尽量减小线圈与头部刺激部位之间的距离,同时帽型线圈的弧面还有磁场聚焦作用,使刺激部位的磁场强度增加,以及刺激深度增加。
[0024]参考图6,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线圈12内圈最小直径L3的范围在20mm

80mm之间;所述第一线圈11内圈最大直径L4的范围在 100mm

160mm之间。
[0025]进一步的,参考图4,所述第一线圈11和第二线圈12每个螺旋绕线层在水平方向之间的中心距L1相同,所述中心距L1的范围在3mm

6mm之间。中心距L1可以为3mm、4mm、5mm或者6mm,也可取用3mm

4mm之间、4mm

5mm之间、5mm

6mm之间的数值。
[0026]进一步的,参考图5,所述第一线圈11和第二线圈12每个对应的螺旋绕线层在竖直方向的中心距L2相同。所述中心距L2的范围在 3mm

6mm之间。中心距L2可以为3mm、4mm、5mm或者6mm,也可取用 3mm

4mm之间、4mm

5mm之间、5mm

6mm之间的数值。
[0027]本实施例中,所述线圈1由表面绝缘的柔性多股励磁线绕制而成,线圈整体阻抗
小,进而发热量小。本实施例中的磁刺激线圈从发热源头考虑,在增加有效导电面积的同时减小线圈、电缆阻抗和发热损耗,使发热减少;而且,线圈的磁场聚焦作用在低强度工作下就可以起到治疗作用,作用效率提高,从而发热量变小,所以本单锥经颅磁刺激线圈无需额外增加冷却方式也可正常工作,减少额外硬件成本,也避免了额外增加硬件造成的故障点。
[0028]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经颅磁刺激线圈1在使用时,还需要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锥经颅磁刺激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线圈(1),所述线圈(1)包括串联的位于上部的第一线圈(11)和位于下部的第二线圈(12),所述第一线圈(11)和第二线圈(12)均为锥形螺旋线;所述第一线圈(11)每个螺旋绕线层在水平方向之间的中心距L1相同,所述第一线圈(11)和第二线圈(12)每个对应的螺旋绕线层在竖直方向的中心距L2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锥经颅磁刺激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距L1的范围在3mm

6mm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满华郭志鹏王景信王鑫郭丽刚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华医电磁医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