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污染土壤原位物理-化学协同阻隔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61041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污染土壤原位阻隔技术,具体说是物复合污染土壤(含重金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污染土壤原位物理

化学协同阻隔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染土壤原位阻隔技术,具体说是物复合污染土壤(含重金属

挥发性有机)原位物理

化学协同阻隔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土壤修复产业的发展,对污染地块的适度治理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相比于彻底清挖后异位修复,原位阻隔是一种既能控制风险便于土地利用,又能降低治理费用的方法,目前在国内多个大型场地已经开始了推广应用。
[0003]目前国内外对原位阻隔技术已经制定了试行的技术规范,主要分为物理阻隔和化学阻隔两类。物理阻隔是从切断污染物传输途径角度出发,采用两布一膜、水泥阻隔等措施,控制污染物在阻隔层中的渗透系数,从而达到较长时间的风险控制。但是,物理阻隔的缺点也较为明显,若两布一膜一旦使用寿命到期或受到破损,其阻隔作用就将失去。化学阻隔是通过药剂或吸附材料与黏土等骨架混合,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将污染物稳定化或吸附其中,阻止其传输与渗透。但是化学阻隔的问题在于,其为了兼顾化学反应效果与渗透系数控制,其厚度通常要求不低于500mm,远大于物理阻隔的厚度。
[0004]在我国沿海经济发达、遗留污染地块较多的地区,其存在大量的重金属

挥发性有机物复合污染地块。若物理阻隔达不到风险控制要求,而污染地块存在垂向清挖深度仅满足规划利用需求,那么化学阻隔厚度将与土地规划利用垂向空间产生矛盾。因此,如何利用物理阻隔和化学阻隔的优势,研发少占垂向空间且满足风险控制要求的原位阻隔方法,为复合污染土壤治理与土地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金属

挥发性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原位物理

化学协同阻隔方法。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复合污染土壤原位物理

化学协同阻隔方法:
[0008](1)根据待阻隔土壤中污染物量,计算重金属稳定剂和挥发性有机物吸附剂的用量;
[0009](2)将稳定剂和吸附剂分批次混入表层土壤中,形成用于原位阻隔的化学反应层;
[0010](3)在化学反应层之上,布设两布一膜,形成用于原位阻隔的物理隔离层;
[0011](4)在物理隔离层之上,覆盖清洁土壤,形成用于保护的覆土保护层。
[0012]所述重金属稳定剂和挥发性有机物吸附剂的用量计算:
[0013](1)检测待阻隔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和挥发性有机物含量;
[0014](2)根据重金属含量,确定稳定剂用量;
[0015]D
HM
=max(C
HM
)
×

×
S
×
H)/k
HM
[0016]其中,D
HM
是稳定剂用量;C
HM
是土壤重金属含量的检测值(mg/kg);ρ是待阻隔土壤
密度(g/cm3);S是待阻隔土壤水平投影面积(m2);H是待阻隔土壤中污染土壤厚度(m);k
HM
是药剂对重金属的稳定化效率,根据梯度试验测定,无量纲;
[0017](3)根据挥发性有机物含量,确定吸附剂用量;
[0018]D
VOC
=max(C
VOC
)
×

×
S
×
H)/k
VOC
[0019]其中,D
VOC
是吸附剂用量;C
VOC
是土壤挥发性有机物含量的检测值(mg/kg);k
HM
是药剂对挥发性有机物的吸附率,根据梯度试验测定,无量纲;其余同上。
[0020]所述化学反应层,其厚度范围为300mm~500mm。
[0021]所述两布一膜,其渗透系数范围均为10
‑7cm/s~10

10
cm/s。
[0022]所述两布一膜是由上下两层土工布、中间一层防渗塑料薄膜组成。
[0023]所述覆土保护层,其厚度范围为200mm~300mm。
[0024]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25]本专利技术摒弃现有采用黏土作为化学阻隔层骨架的常用做法,而是利用污染地块自身的土壤,原位将药剂混合到表层土壤中,形成化学反应层,进而控制污染物垂直向上扩散的风险;再通过上覆物理阻隔层,控制污染物的渗透系数;从而将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构建物理

化学阻隔层,同时解决了复合污染阻隔和垂向空间利用率两大问题。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阻隔层构建流程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模拟实验装置示意图;其中,

原位阻隔模拟装置、

化学反应层、

物理隔离层、

覆土保护层、

复合污染土壤、

水位控制器、

VOC吸收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结合实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应当指出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只是为了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本专利技术。
[0029]重金属

挥发性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原位物理

化学协同阻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0](1)根据待阻隔土壤中污染物量,计算重金属稳定剂和挥发性有机物吸附剂的用量;
[0031](2)将稳定剂和吸附剂分批次混入表层土壤中,形成用于原位阻隔的化学反应层;
[0032](3)在化学反应层之上,布设两布一膜,形成用于原位阻隔的物理隔离层;
[0033](4)在物理隔离层之上,覆盖清洁土壤,形成用于保护的覆土保护层。
[0034]所述步骤(1)中待阻隔土壤中污染物量,是通过对调查点位土壤样品中污染物浓度检测得到,检测方法参考《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

2018)推荐方法。
[0035]所述步骤(1)中重金属稳定剂和挥发性有机物吸附剂的用量,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0036](1)根据重金属含量,确定稳定剂用量;
[0037]D
HM
=max(C
HM
)
×

×
S
×
H)/k
HM
[0038]其中,D
HM
是稳定剂用量;C
HM
是土壤重金属含量的检测值(mg/kg);ρ是待阻隔土壤密度(g/cm3);S是待阻隔土壤水平投影面积(m2);H是待阻隔土壤中污染土壤厚度(m);k
HM

药剂对重金属的稳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污染土壤原位物理

化学协同阻隔方法,其特征在于:(1)根据待阻隔土壤中污染物量,计算重金属稳定剂和挥发性有机物吸附剂的用量;(2)将稳定剂和吸附剂分批次混入表层土壤中,形成用于原位阻隔的化学反应层;(3)在化学反应层之上,布设两布一膜,形成用于原位阻隔的物理隔离层;(4)在物理隔离层之上,覆盖清洁土壤,形成用于保护的覆土保护层。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污染土壤原位物理

化学协同阻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金属稳定剂和挥发性有机物吸附剂的用量计算:(1)检测待阻隔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和挥发性有机物含量;(2)根据重金属含量,确定稳定剂用量;D
HM
=max(C
HM
)
×

×
S
×
H)/k
HM
其中,D
HM
是稳定剂用量;C
HM
是土壤重金属含量的检测值(mg/kg);ρ是待阻隔土壤密度(g/cm3);S是待阻隔土壤水平投影面积(m2);H是待阻隔土壤中污染土壤厚度(m);k
HM
是药剂对重金属的稳定化效率,根据梯度试验测定,无量纲;(3)根据挥发性有机物含量,确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书海吴波程凤莲张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