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和冷却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1019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罐和冷却单元。抑制气体从供液体流动的罐室流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罐(100)具有壳体(110)、罐室流入孔(120)、罐室流出孔(130)以及突出流路(140)。壳体(110)具有罐室(114)。液体从罐室流入孔(120)流入到罐室(114)。罐室(114)的液体从罐室流出孔(130)流出。突出流路(140)与罐室流出孔(130)相连,从罐室流出孔(130)向罐室(114)内突出。罐室流出孔(130)向罐室(114)内突出。罐室流出孔(130)向罐室(114)内突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罐和冷却单元


[0001]本技术涉及罐和冷却单元。

技术介绍

[0002]使用泵将液体送出的送液装置被用于各种装置。在一个例子中,送液装置在供用于冷却发热部件的制冷剂循环的冷却装置中使用。避免含有气体的制冷剂流入到泵以防止泵的空转的罐正在研究(专利文献1)。
[0003]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将与罐主体内的流出口对置的抑制板配置在流出口的附近的制冷剂贮存罐。在专利文献1的制冷剂贮存罐中,能够通过抑制板来抑制制冷剂从流入口直接流到流出口,因此能够抑制制冷剂中的气体流入到泵。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

45942号公报
[0005]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制冷剂贮存罐中,也存在罐主体内的气体侵入流出口而导致气体流入到泵的情况。例如,若制冷剂贮存罐的朝向或姿势发生变化而使罐主体的流出口位于铅垂上方,则罐主体内的制冷剂向罐主体的铅垂下方聚集,其结果为罐主体内的气体集中在位于铅垂上方的罐主体的流出口的附近。在该情况下,流出口附近的气体有时从流出口流出。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气体从供液体流动的罐室流出的罐和冷却单元。
[0007]本技术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罐,其特征在于,该罐具有:壳体,其具有罐室;罐室流入孔,其供液体流入到所述罐室;罐室流出孔,其供所述液体从所述罐室流出;以及突出流路,其与所述罐室流出孔相连,从所述罐室流出孔向所述罐室内突出。
[0008]本技术的第二方式的罐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的罐中,所述突出流路具有:流路入口,其供所述液体流入;流路出口,其供所述液体流出;以及第一流路,其连接所述流路入口和所述流路出口,所述流路入口在与所述第一流路所延伸的方向不同的方向上打开。
[0009]本技术的第三方式的罐的特征在于,在第二方式的罐中,所述壳体具有朝向所述突出流路突出的突出壁。
[0010]本技术的第四方式的罐的特征在于,在第三方式的罐中,所述突出壁具有:主体部;以及突起部,其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突出流路这一侧的面朝向所述突出流路局部地突起。
[0011]本技术的第五方式的罐的特征在于,在第四方式的罐中,所述突出流路具有:第一端部,其位于所述罐室流出孔这一侧;以及第二端部,其位于与所述罐室流出孔相反的一侧,由所述第二端部、所述突出壁的所述突出流路这一侧的面以及所述突起部定义所述流路入口,所述流路入口在所述罐室的长度方向上打开。
[0012]本技术的第六方式的罐的特征在于,在第二方式至第五方式的任意一个方式的罐中,所述壳体具有:第一部件;以及第二部件,其与所述第一部件一同构成所述罐室,所述第二部件具有所述突出流路。
[0013]本技术的第七方式的罐的特征在于,在第六方式的罐中,所述流路入口位于所述第一部件的罐室这一侧的面与所述第二部件的罐室这一侧的面之间的中央。
[0014]本技术的第八方式的罐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的罐中,所述突出流路具有连接所述突出流路的内侧和所述突出流路的外侧的贯通孔。
[0015]本技术的第九方式提供一种冷却单元,其特征在于,该冷却单元具有:上述第一方式所述的罐;以及罩部件,其配置于所述罐的所述罐室流出孔这一侧,至少由所述罐和所述罩部件构成第二流路,从所述罐的所述罐室流出孔流出的液体在所述第二流路内沿着与所述突出流路所延伸的方向不同的方向流动。
[0016]本技术的第十方式的冷却单元的特征在于,在第九方式的冷却单元中,该冷却单元还具有与所述第二流路连接的泵。
[0017]本技术的第十一方式的冷却单元的特征在于,在第九方式的冷却单元中,所述罩部件包含冷板。
[0018]本技术的第十二方式的冷却单元的特征在于,在第十一方式的冷却单元中,所述第二流路是由所述罐和所述冷板构成的热交换室,所述冷板具有与所述罐室流出孔对置的翅片。
[0019]本技术的第十三方式的冷却单元的特征在于,在第十二方式的冷却单元中,该冷却单元还具有与所述第二流路连接的泵。
[0020]本技术的第十四方式的冷却单元的特征在于,在第十三方式的冷却单元中,从所述罐的所述罐室流入孔流入到所述罐室的液体按照所述突出流路、所述罐室流出孔、所述热交换室以及所述泵的顺序流动。
[0021]根据本技术,能够抑制气体从供液体流动的罐室流出。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例示性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罐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0023]图2A是例示性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罐的示意性的剖视立体图。
[0024]图2B是例示性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罐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0025]图3A是例示性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罐的示意性的剖视立体图。
[0026]图3B是例示性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罐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0027]图4A是例示性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罐的示意性的剖视立体图。
[0028]图4B是例示性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罐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0029]图5A是例示性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罐的示意性的剖视立体图。
[0030]图5B是例示性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罐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0031]图6A是例示性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罐的示意性的剖视立体图。
[0032]图6B是例示性的第六实施方式的罐的示意性的剖视立体图。
[0033]图7是例示性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冷却单元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0034]图8是例示性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冷却单元的示意性的分解立体图。
[0035]图9是例示性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冷却单元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0036]图10是例示性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冷却单元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0037]标号说明
[0038]100:罐;110:壳体;114:罐室;120:罐室流入口;130:罐室流出口;140:突出流路;200:冷却单元;210:罩部件;210A:冷板;220: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标号而不重复进行说明。在本申请说明书中,为了容易理解本技术,有时参照相互垂直的X轴、Y轴以及Z轴。典型地说,X轴、Y轴以及Z轴中的任意1个轴与铅垂方向平行,其余的2个轴与水平方向平行。并且,将X轴的一侧的方向定义为+X方向,将另一侧的方向定义为

X方向。并且,将Y轴的一侧的方向定义为+Y方向,将另一侧的方向定义为

Y方向。并且,将Z轴中的一侧的方向定义为+Z方向,将另一侧的方向定义为

Z方向。但是,X轴、Y轴以及Z轴的朝向并不意图限定本技术的冷却单元使用时的朝向。
[0040]首先,参照图1,对例示性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罐100进行说明。图1是罐100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0041]罐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罐,其特征在于,该罐具有:壳体,其具有罐室;罐室流入孔,其供液体流入到所述罐室;罐室流出孔,其供所述液体从所述罐室流出;以及突出流路,其与所述罐室流出孔相连,从所述罐室流出孔向所述罐室内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流路具有:流路入口,其供所述液体流入;流路出口,其供所述液体流出;以及第一流路,其连接所述流路入口和所述流路出口,所述流路入口在与所述第一流路所延伸的方向不同的方向上打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朝向所述突出流路突出的突出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壁具有:主体部;以及突起部,其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突出流路这一侧的面朝向所述突出流路局部地突起。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流路具有:第一端部,其位于所述罐室流出孔这一侧;以及第二端部,其位于与所述罐室流出孔相反的一侧,由所述第二端部、所述突出壁的所述突出流路这一侧的面以及所述突起部定义所述流路入口,所述流路入口在所述罐室的长度方向上打开。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第一部件;以及第二部件,其与所述第一部件一同构成所述罐室,所述第二部件具有所述突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岛直之玉冈健人渡庆次锐彦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