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家蚕常规性状与卵色限性性状有效融合和快速纯化的方法,步骤为S1、将灰卵限性雌蚕与常规蚕杂交得H1;S2、将常规雌蚕与白卵限性雄蚕杂交得B1;S3、将H1与B1杂交得到F1;S4、饲养F1,采用灰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家蚕常规性状与卵色限性性状有效融合和快速纯化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家蚕常规性状与卵色限性性状有效融合和快速纯化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蚕业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现行常规蚕品种在母种、原原种、原种、普种等各级蚕种制种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力进行人为手工削茧、雌雄蛹鉴别分开保护等工作,劳动强度大、劳动成本高,为了解决人工区分雌雄的问题,研究者研究出了家蚕卵色限性品种,即可以通过蚕卵的颜色区分雌雄,以达到去雌留雄的目的,而现有的卵色限性蚕品种资源与现行常规卵色蚕品种相比,强健性弱、茧丝等主要经济性状差,无法应用于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0004]本专利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家蚕常规性状与卵色限性性状有效融合和快速纯化的方法,能够快速将家蚕常规蚕品种的优良性状与卵色限性蚕品种有效融合和快速纯化。
[0005]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一种家蚕常规性状与卵色限性性状有效融合和快速纯化的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0006]S1、将灰色卵色限性蚕品种雌蚕与常规蚕品种雄蚕杂交,后代为H1;
[0007]S2、将常规蚕品种雌蚕与白色卵色限性蚕品种雄蚕杂交,后代为B1;
[0008]S3、取所述H1雌蚕与所述B1中的灰卵雄蚕定向杂交,为F1;
[0009]S4、取步骤S3中F1饲养,从F1中选择卵色限性雌蚕,灰卵雄蚕,采用灰卵
(卵色限性
♀
)
×
灰卵
(
♂
)
制种得到F2,将所述F2混区收蚁,增大收蚁量为50~60蛾,后代为F3;
[0010]S5、在出现白色卵后采用灰卵
(卵色限性
♀
)
×
白卵
(卵色限性
♂
)
定向交配方式,从所述F3中选出白色卵色出现的蛾区,单蛾饲育,收蚁量为50~60蛾区;
[0011]S6、选留白色卵色与灰色卵色比例趋于50%的蛾圈继代,直至连续2代卵色限性纯合率达100%的蛾圈为入选蛾圈,经过5~6世代筛选,卵色限性纯合率即可达到100%。
[0012]优选的是,步骤S1
‑
S6饲养家蚕时的温度为29~30℃。
[0013]优选的是,步骤S1
‑
S6饲养家蚕时的湿度为90%~95%。
[0014]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15]本专利技术能够将家蚕常规蚕品种的优良性状与卵色限性蚕品种有效融合和快速纯化,缩短了实用性卵色限性状蚕品种的选育时间,提高了选育效率,通过蚕卵色限性专用设备实现灰色卵与白色卵高效分离,满足雄蚕、雌蚕分养要求,提高蚕种生产效率和效益。
[0016]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18]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家蚕常规性状与卵色限性性状有效融合和快速纯化的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0019]S1、将灰色卵色限性蚕品种雌蚕与常规蚕品种雄蚕杂交,后代为H1,目的是将常规蚕品种中的优良性状转移至卵色限性蚕品种上去;其中,灰色卵色限性蚕品种可以是卵21,常规蚕品种可以是932和7532;
[0020]S2、将灰色常规蚕品种雌蚕与白色卵色限性蚕品种雄蚕杂交,后代为B1,与步骤S1相同,目的是将常规蚕品种中的优良性状转移至卵色限性蚕品种上去;
[0021]S3、取所述H1灰色卵色限性雌蚕与所述B1中的灰色卵色雄蚕定向杂交得到F1,其中,定向杂家是根据选育目标,按特定的杂交方式杂交组合育种,在此H1是灰色卵色限性蚕品种雌蚕与常规蚕品种雄蚕杂交,B1是常规蚕品种雌蚕与白色卵色限性蚕品种雄蚕杂交,F1为H1中的雌蚕与B1中的灰卵雄蚕杂交。
[0022]S4、取步骤S3中F1混区收蚁,从F1中选择卵色限性雌蚕,灰卵雄蚕,灰色卵色限性雌蚕和灰色卵色雄蚕定向杂交得到F2;
[0023]将所述F2混区收蚁,增大收蚁量为50~60蛾,灰色卵色限性雌蚕和灰色卵色雄蚕定向杂交得到F3;
[0024]S5、在出现白色卵后采用灰卵
(卵色限性
♀
)
×
白卵
(卵色限性
♂
)
定向交配方式,从所述F3中选出白色卵色出现的蛾区,单蛾饲育,收蚁量为50~60蛾区,其中,由于F3代会出现白卵,所以灰卵
(卵色限性
♀
)
、白卵
(卵色限性
♂
)
从F3代开始选择;
[0025]S6、选留白色卵色与灰色卵色比例趋于50%的蛾圈继代,直至连续2代卵色限性纯合率达100%的蛾圈为入选蛾圈,经过5~6世代筛选,卵色限性纯合率即可达到100%。
[0026]其中,上述步骤的综合性选育环境控制标准为:步骤S1
‑
S6的培育温度为29~30℃、湿度为90%~95%,高温多湿环境饲养,淘汰弱小蚕,提高强健性;茧期提高淘汰率,每蛾区优选雌雄各25粒茧,用电子称进行单粒茧称全茧量、茧层量,用电脑计算所调查茧的平均全茧量、茧层率,选留全茧量>全茧量平均值0.1g以上且茧层率>茧层率平均值的个体制种继代;经过5~6世代的筛选,其强健性、全茧量、茧层率优于常规品种。
[0027]采用本申请的方法能够达到的目标所需要的时间为:选育品系经过5~6世代筛选,卵色限性纯合率达100%,强健性、全茧量、茧层率优于常规品种需要5~6世代;育成卵色限性、强健性、全茧量、茧层率同步达实用品种要求需要5~6世代(每个世代45天,约225~270天)。
[0028]与本专利技术相比的常规卵色限性性状杂交育种方法
[0029]采用“灰卵(卵色限性
♀
)
×
灰卵(常规
♂
)”二元杂交再多次回交常规蚕品种的方式,F2代开始,回交常规品种,灰卵(卵色限性
♀
)
·
灰卵(常规
♂
)
×
灰卵(常规
♂
),一般要经过2~3次回交,F5代选取有白色卵出现的蛾圈继代,单蛾饲育,收蚁量为50~60蛾区,选留灰白卵色比例趋于50%的蛾圈继代,直至连续2代卵色限性纯合率达100%的蛾圈为入选蛾圈,经过8~9世代筛选,卵色限性纯合率即可达到100%。
[0030]常规的卵色限性性状杂交育种方法的综合性状选择与环境控制标准
[0031]育种时的温度25~27℃、湿度75%~80%常温常湿环境饲养,提高强健性;茧期每蛾区优选雌雄各30~50粒茧用电子称进行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家蚕常规性状与卵色限性性状有效融合和快速纯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S1、将灰色卵色限性蚕品种雌蚕与常规蚕品种雄蚕杂交,后代为H1;S2、将常规蚕品种雌蚕与白色卵色限性蚕品种雄蚕杂交,后代为B1;S3、取所述H1雌蚕与所述B1中的灰卵雄蚕定向杂交,为F1;S4、取步骤S3中F1饲养采用灰卵
(卵色限性
♀
)
×
灰卵
(
♂
)
制种得到F2,将所述F2混区收蚁,增大收蚁量为50~60蛾,后代为F3;S5、在出现白色卵后采用灰卵
(卵色限性
♀
)
×
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艳伟,苏红梅,韦博尤,闭立辉,黄文功,浦月霞,李枫烨,谭福洋,黄胜,吴静颜,兰艳妮,陶积阳,黄玲莉,安春梅,蒙艺英,黄凌,黄扬玉,石韡韜,罗群,杨其保,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