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气溶胶和氨逃逸的氨法脱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602922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控制气溶胶和氨逃逸的氨法脱硫装置。它包括脱硫吸收塔、氧化槽、水洗循环槽和工艺系统;脱硫吸收塔内设置隔板和集液器,集液器设置在隔板上方;脱硫吸收塔从下到上依次分为加氨段、浓缩结晶段、一级吸收段、二级吸收段、水洗段;一级吸收段、二级吸收段和水洗段下方均设置集液器;二级吸收段和水洗段上方均设置除雾器;加氨段与一级吸收段形成第一闭环循环系统;氧化槽与二级吸收段形成第二闭环循环系统;水洗循环槽与水洗段形成第三闭环循环系统;浓缩结晶段内形成第四闭环循环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氨法脱硫存在的硫铵浆液结晶不完全、氨逃逸和气溶胶问题;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运行成本低,脱硫效率高的优点。效率高的优点。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气溶胶和氨逃逸的氨法脱硫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烟气脱硫
,更具体地说它是一种控制气溶胶和氨逃逸的氨法脱硫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二氧化硫的排放严重影响环境和人类健康,是大气污染治理的主要目标之一。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日益严格,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于大气污染治理提出了超低排放。
[0003]氨法脱硫技术成熟,运行可靠性高,不会因脱硫设备而影响锅炉的正常运行,因此在大气污染治理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有废氨水的化工企业采用氨法脱硫经济效益明显。但是脱硫副产物硫酸铵化肥的品质直接影响到脱硫成本的高低。现有脱硫系统中,脱硫塔从下至上依次为氧化段、浓缩段、吸收段、水洗段、除雾段等。浓缩段硫酸铵浆液的结晶受温度、pH值、溶液成分及浓度的影响。一般由氧化段(pH高达5.5)补充至浓缩段,氧化段的高pH值的浆液会影响浓缩段的结晶,不利于良好结晶环境的形成,最佳结晶环境浆液pH一般小于2.5。同时由于氨具有较高的饱和蒸汽压力,极易易挥发,由于气氨不易参与氨法脱硫反应,与烟气一起从烟囱排出,当烟气中NH3的质量分数超过10...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控制气溶胶和氨逃逸的氨法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脱硫吸收塔(2)、氧化槽(3)、水洗循环槽(4)和工艺系统(5);脱硫吸收塔(2)内设置隔板(6)和集液器(7),集液器(7)设置在隔板(6)上方;隔板(6)和集液器(7)通过脱硫吸收塔(2)从下到上依次分为加氨段(8)、浓缩结晶段(9)、一级吸收段(10)、二级吸收段(11)、水洗段(12);其中,加氨段(8)与浓缩结晶段(9)通过隔板(6)分隔;一级吸收段(10)、二级吸收段(11)和水洗段(12)下方均设置集液器(7);二级吸收段(11)和水洗段(12)上方均设置除雾器(13);加氨段(8)与一级吸收段(10)形成第一闭环循环系统(14);氧化槽(3)与二级吸收段(11)形成第二闭环循环系统(15);水洗循环槽(4)与水洗段(12)形成第三闭环循环系统(16);浓缩结晶段(9)内形成第四闭环循环系统(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气溶胶和氨逃逸的氨法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集液器(7)包括第一集液器(7.1)、第二集液器(7.2)和第三集液器(7.3);第一集液器(7.1)设置在一级吸收段(10)与浓缩结晶段(9)之间;第二集液器(7.2)设置在一级吸收段(10)与二级吸收段(11)之间;第三集液器(7.3)设置在二级吸收段(11)与水洗段(12)之间;浓缩结晶段(9)上设置浓缩喷淋层(9.1)和浓缩结晶区(9.2);浓缩喷淋层(9.1)位于浓缩结晶区(9.2)上方;烟气入口(19)设置在浓缩喷淋层(9.1)与浓缩结晶区(9.2)之间;浓缩循环泵(9.3)和浆液排出泵(9.4)均设置在脱硫吸收塔(2)外侧;浓缩循环泵(9.3)一端与浓缩喷淋层(9.1)连接、另一端与浓缩结晶区(9.2)连接;浆液排出泵(9.4)连接在浓缩结晶区(9.2)底部,且与硫酸铵后处理系统(20)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气溶胶和氨逃逸的氨法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冲洗系统(21)分别设置在除雾器(13)两侧;工艺系统(5)通过工艺水泵(5.1)与冲洗系统(21)连接;除雾器(13)包括一级除雾器(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辉汪卫东邹述兴朱翔管肖肖彭先伟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龙净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