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和经内窥镜的治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59914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01
处置器具包括:第一管路,其具有电绝缘性,且具有供非活性气体通过的内部空间;前端头,其安装于所述第一管路的前端,且具有以能够排出所述非活性气体的方式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的侧方开口和前端开口;以及电极,能够向该电极通入高频电流,且该电极配置于所述前端头内。内。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和经内窥镜的治疗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和经内窥镜的治疗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作为对于反流性食管炎(GERD)进行的治疗,已知有胃酸分泌抑制药剂的内服治疗、腹腔镜下Nissen手术等外科手术。内服治疗并不是根本的治疗,需要长时间持续服用,而且症状有时也得不到改善。外科手术虽然能够期待根治,但侵袭度较高。由于GERD不是肿瘤等恶性疾病,因此期望伴随着治疗的侵袭尽可能小。
[0003]作为除内服治疗和外科治疗以外的选项,研究了各种各样的经内窥镜的治疗。作为经内窥镜的治疗之一,已知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手术。在该手术中,通过切除胃食管接合部附近的粘膜,从而使切除部位产生瘢痕使其变狭窄。其结果,抑制了胃内容物的反流。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9592070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8]但是,为了利用内窥镜治疗GERD,有时使插入到胃内的内窥镜翻转并一边观察贲门部一边进行处置,因此烧灼组织的手术很难。
[0009]根据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将内窥镜在胃内翻转的状态下也易于烧灼组织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和经内窥镜的治疗方法。
[0010]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以下的方案。
[0012]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技术方案的处置器具包括:第一管路,其具有电绝缘性,且具有供非活性气体通过的内部空间;前端头,其安装于所述第一管路的前端,且具有以能够排出所述非活性气体的方式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的侧方开口和前端开口;以及电极,能够向该电极通入高频电流,且该电极配置于所述前端头内。
[0013]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技术方案的处置器具包括:第一管路,其具有电绝缘性,且具有供非活性气体通过的内部空间;电极,能够向该电极通入高频电流;以及前端头,其安装于所述第一管路的前端,且形成有以能够排出所述非活性气体的方式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的前端开口,所述电极具有从所述前端头的所述前端开口突出的第一状态和收纳于所述前端头内的第二状态。
[0014]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技术方案的处置器具包括:第一管路,其具有电绝缘性,且具有供非活性气体通过的内部空间;第二管路,其向所述第一管路内插入,且供液体通过;前端头,其安装于所述第一管路的前端,且形成有以能够排出所述非活性气体的方式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的前端开口;以及电极,其配置于所述前端头内,且能够向该电极通入高频电流。
[0015]专利技术的效果
[0016]本专利技术的处置器具即使在将内窥镜在胃内翻转的状态下也易于烧灼组织。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表示具备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的内窥镜系统的整体结构的图。
[0018]图2是该处置器具的前端部的立体图。
[0019]图3是该处置器具的前端部的立体图。
[0020]图4是该处置器具的前端部的剖视图。
[0021]图5是图4的A1-A1截面的剖视图。
[0022]图6是该处置器具的操作部的剖视图。
[0023]图7是表示利用插入到胃内的内窥镜观察胃食管接合部的状态的图。
[0024]图8是表示向处置区域局部注射的该处置器具的图。
[0025]图9是图8所示的R1区域的放大图。
[0026]图10是图8所示的R2区域的放大图。
[0027]图11是局部注射液体时的该处置器具的前端部的剖视图。
[0028]图12是局部注射液体时的该处置器具的前端部的剖视图。
[0029]图13是局部注射液体时的该处置器具的前端部的剖视图。
[0030]图14是局部注射液体时的该处置器具的前端部的剖视图。
[0031]图15是局部注射液体时的该处置器具的前端部的剖视图。
[0032]图16是胃壁的示意剖视图。
[0033]图17是表示配置于利用正面入路烧灼处置区域的位置的该处置器具的图。
[0034]图18是烧灼处置区域时的该处置器具的前端部的剖视图。
[0035]图19是烧灼处置区域时的该处置器具的前端部的剖视图。
[0036]图20是表示配置于利用切线入路烧灼处置区域的位置的该处置器具的图。
[0037]图21是利用切线入路烧灼处置区域时的处置器具的前端部的主视图。
[0038]图22是具备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极的变形例的处置器具的前端部的剖视图。
[0039]图23是烧灼处置区域时的该处置器具的前端部的剖视图。
[0040]图24是具备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极的另一变形例的处置器具的前端部的剖视图。
[0041]图25是该处置器具的操作部的剖视图。
[0042]图2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的前端部的立体图。
[0043]图27是该处置器具的前端部的主视图。
[0044]图28是图27所示的D-D截面的剖视图。
[0045]图29是图28的B-B截面的剖视图。
[0046]图30是图28的C-C截面的剖视图。
[0047]图31是该处置器具的操作部的剖视图。
[0048]图32是表示配置于利用正面入路烧灼处置区域的位置的该处置器具的图。
[0049]图33是烧灼处置区域时的该处置器具的前端部的剖视图。
[0050]图34是表示配置于利用切线入路烧灼处置区域的位置的该处置器具的图。
[0051]图35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的前端部的立体图。
[0052]图36是该处置器具的前端部的剖视图。
[0053]图37是该处置器具的操作部的剖视图。
[0054]图38是表示配置于利用正面入路在处置区域进行局部注射的位置的该处置器具的图。
[0055]图39是表示配置于利用切线入路在处置区域进行局部注射的位置的该处置器具的图。
[0056]图40是该处置器具的变形例的前端部的剖视图。
[0057]图41是被限制了后退移动的该处置器具的变形例的前端部的剖视图。
[0058]图42是该处置器具的变形例的前端部的剖视图。
[0059]图43是在该处置器具的变形例的处置器具中滑动件位于前端侧的处置器具的剖视图。
[0060]图44是该滑动件位于最后端的该处置器具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1](第一实施方式)
[0062]参照图1~图21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
[0063][内窥镜处置系统300][0064]图1是表示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00的内窥镜处置系统300的整体结构的图。内窥镜处置系统300包括内窥镜200和贯穿于内窥镜200的通道的处置器具100。
[0065][内窥镜200][0066]内窥镜200是公知的软性内窥镜,包括纵长的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处置器具,其中,该处置器具包括:第一管路,其具有电绝缘性,且具有供非活性气体通过的内部空间;前端头,其安装于所述第一管路的前端,且具有以能够排出所述非活性气体的方式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的侧方开口和前端开口;以及电极,能够向该电极通入高频电流,且该电极配置于所述前端头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置器具,其中,所述前端头的所述前端开口形成在所述电极的中心轴线上。3.一种处置器具,其中,该处置器具包括:第一管路,其具有电绝缘性,且具有供非活性气体通过的内部空间;电极,能够向该电极通入高频电流;以及前端头,其安装于所述第一管路的前端,且形成有以能够排出所述非活性气体的方式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的前端开口,所述电极具有从所述前端头的所述前端开口突出的第一状态和收纳于所述前端头内的第二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置器具,其中,该处置器具还具有第二管路,其具有比所述第一管路的内径小的外径,且供液体通过,所述电极具有能够以进退自如的方式贯穿于所述第二管路内的外径,所述第二管路贯穿于所述第一管路内,所述电极贯穿于所述第二管路内,通过使所述电极相对于所述第二管路后退,从而所述电极收纳于所述第二管路内。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置器具,其中,所述电极具有比所述第一管路的内径小的外径,所述电极以供液体通过的方式形成为管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置器具,其中,该处置器具包括:操作部主体,其固定于所述第一管路的基端部;滑动件,其安装于所述电极的基端部,且相对于所述操作部主体进退自如;以及第二电极,其具有能够与产生高频电流的高频电源电连接的插头,所述第二电极的前端部相对于所述操作部主体固定,与所述滑动件相对于所述操作部主体的进退相应地,所述电极的基端部和所述第二电极的前端部能够在电接触和非接触之间切换。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置器具,其中,所述前端头具有以能够排出所述非活性气体的方式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的侧方开口,该处置器具具有:卡合构件,其从所述电极的外周面向径向突出地设置;第一止挡件,其从所述第一管路的内周面向内方突出;以及第二止挡件,其位于自所述第一止挡件向所述第一管路的基端侧分开的位置,且从所
述第一管路的内周面向内方突出,所述卡合构件位于所述第一止挡件和所述第二止挡件之间,在将所述卡合构件抵靠于所述第一止挡件的基端的状态下,所述电极的前端从所述前端开口突出,在将所述卡合构件抵靠于所述第二止挡件的前端的状态下,所述电极的前端在所述第一管路的长度轴线方向上定位于所述侧方开口的前端和基端之间。8.一种处置器具,其中,该处置器具包括:第一管路,其具有电绝缘性,且具有供非活性气体通过的内部空间;第二管路,其向所述第一管路内插入,且供液体通过;前端头,其安装于所述第一管路的前端,且形成有以能够排出所述非活性气体的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尾伸子佐藤启市奥村拓也林悠太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