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蝗虫种群监测和防治的诱捕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59684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8: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蝗虫种群监测和防治的诱捕收集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安装有收集斗,收集斗与底座之间设置有若干升降部,收集斗顶端内壁固定连接有若干倾斜电网,收集斗中部固定安装有高空测报灯,高空测报灯位于倾斜电网下方,收集斗内壁在高空测报灯与倾斜电网之间固定连接有透光板,透光板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风扇,透光板另一侧开设有进虫口,进虫口与收集斗底部相连通,收集斗底部外侧安装有若干击打部,收集斗底部滑动连接有收集笼,底座上固定连接有水箱,收集笼位于水箱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安装简单,能够充分对蝗虫进行诱捕和灭杀,且收集方便。且收集方便。且收集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蝗虫种群监测和防治的诱捕收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蝗虫诱捕
,特别是涉及一种蝗虫种群监测和防治的诱捕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农业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农业病虫害的高效环保治理方法,正逐渐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新课题。在众多的农业害虫中,蝗虫是对农作物危害较大,防治较为困难的一种。蝗虫在全世界有超过10000种,我国也有1000余种,蝗虫主要包括飞蝗和土蝗,在我国飞蝗有东亚飞蝗、亚洲飞蝗和西藏飞蝗,其中东亚飞蝗在我国分布范围最广,危害最严重,是造成我国蝗灾的最主要飞蝗种类,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对蝗虫有效的防治措施的实施都取决于及时准确的发出监测预警。现有技术中的蝗虫诱捕装置仅是用诱源引诱之后利用电网杀死,蝗虫的尸体不易处理,且当蝗虫尸体数量较多时容易对收集管道进行堵塞,导致收集困难,且现有技术中的收集斗与支撑架一般为固定在一起的,导致收集斗的案子较为困难,故亟需一种安装简便、对蝗虫诱捕能力强、便于收集蝗虫尸体的诱捕收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蝗虫种群监测和防治的诱捕收集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蝗虫种群监测和防治的诱捕收集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安装有收集斗,所述收集斗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若干升降部,所述收集斗顶端内壁固定连接有若干倾斜电网,所述收集斗中部固定安装有高空测报灯,所述高空测报灯位于所述倾斜电网下方,所述收集斗内壁在所述高空测报灯与所述倾斜电网之间固定连接有透光板,所述透光板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风扇,所述透光板另一侧开设有进虫口,所述进虫口与所述收集斗底部相连通,所述收集斗底部外侧安装有若干击打部,所述收集斗底部滑动连接有收集笼,所述底座上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收集笼位于水箱内。
[0005]优选的,所述收集斗侧壁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高空测报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高空测报灯周向固定连接有折射斗,所述折射斗位于所述透光板下方且与所述透光板固定连接,若干所述倾斜电网中部留有开口,所述折射斗位于所述开口正下方。
[0006]优选的,所述击打部包括与所述收集斗外侧壁固定连接的击打电机,所述击打电机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转动叶片,所述收集斗底部固定连通有连接管道,所述连接管道与所述收集笼滑动连接,所述转动叶片位于所述连接管道周向,所述转动叶片端部开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一侧与所述容纳腔底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滑块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撞块,所述撞块贯穿所述容纳腔内壁且与所述容纳腔内壁滑动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升降部包括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的转动套,所述底座内固定安装有
升降电机,所述升降电机输出轴与所述转动套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套顶部开设有螺纹深孔,所述螺纹深孔内螺纹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与所述收集斗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收集笼与所述水箱尺寸相适配,所述水箱顶部铰接有盖板,所述盖板搭接在所述收集笼上。
[0009]优选的,所述底座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光伏板,所述光伏板电性连接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分别与所述升降电机、击打电机、高空测报灯、倾斜电网以及风扇电性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收集笼的笼体为铁砂网笼体。
[0011]优选的,所述转动套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动套,所述滑动套套设在所述支撑柱周向。
[0012]优选的,位于所述进虫口处的所述倾斜电网底部固定安装有折流挡块,所述折流挡块与所述收集斗侧壁固定连接。
[0013]本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在收集斗与底座之间设置升降部,使收集斗在安装时能够在较低位置进行安装,然后控制升降部调整收集斗高度,方便快捷;本技术利用高空测报灯对蝗虫进行吸引,经过倾斜电网灭杀后落到透光板上方,风扇能够及时对蝗虫尸体进行处理,防止尸体堆积在透光板上方不易收集,同时能够防止尸体遮挡高空测报灯光线,击打部能够防止蝗虫尸体过多导致管道堵塞,利于收集,将收集笼置于水箱内能够保证蝗虫死透,便于后期收集和处理;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安装简单,能够充分对蝗虫进行诱捕和灭杀,且收集方便。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技术诱捕收集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倾斜电网俯视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透光板俯视示意图;
[0019]其中:1

底座,2

收集斗,3

倾斜电网,4

高空测报灯,5

透光板,6

风扇,7

进虫口,8

收集笼,9

水箱,10

底板,11

折射斗,12

击打电机,13

转动叶片,14

连接管道,15

容纳腔,16

滑块,17

弹簧,18

撞块,19

转动套,20

升降电机,21

螺纹深孔,22

支撑柱,23

盖板,24

光伏板,25

蓄电池,26

滑动套,27

折流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2]参照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蝗虫种群监测和防治的诱捕收集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上安装有收集斗2,收集斗2与底座1之间设置有若干升降部,收集斗2顶端内壁固定连接有若干倾斜电网3,收集斗2中部固定安装有高空测报灯4,高空测报灯4位于倾斜电网3下方,收集斗2内壁在高空测报灯4与倾斜电网3之间固定连接有透光板5,透光板5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风扇6,透光板5另一侧开设有进虫口7,进虫口7与收集斗2底部相连通,收集斗2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蝗虫种群监测和防治的诱捕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安装有收集斗(2),所述收集斗(2)与所述底座(1)之间设置有若干升降部,所述收集斗(2)顶端内壁固定连接有若干倾斜电网(3),所述收集斗(2)中部固定安装有高空测报灯(4),所述高空测报灯(4)位于所述倾斜电网(3)下方,所述收集斗(2)内壁在所述高空测报灯(4)与所述倾斜电网(3)之间固定连接有透光板(5),所述透光板(5)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风扇(6),所述透光板(5)另一侧开设有进虫口(7),所述进虫口(7)与所述收集斗(2)底部相连通,所述收集斗(2)底部外侧安装有若干击打部,所述收集斗(2)底部滑动连接有收集笼(8),所述底座(1)上固定连接有水箱(9),所述收集笼(8)位于水箱(9)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蝗虫种群监测和防治的诱捕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斗(2)侧壁固定连接有底板(10),所述高空测报灯(4)与所述底板(10)固定连接,所述高空测报灯(4)周向固定连接有折射斗(11),所述折射斗(11)位于所述透光板(5)下方且与所述透光板(5)固定连接,若干所述倾斜电网(3)中部留有开口,所述折射斗(11)位于所述开口正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蝗虫种群监测和防治的诱捕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击打部包括与所述收集斗(2)外侧壁固定连接的击打电机(12),所述击打电机(12)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转动叶片(13),所述收集斗(2)底部固定连通有连接管道(14),所述连接管道(14)与所述收集笼(8)滑动连接,所述转动叶片(13)位于所述连接管道(14)周向,所述转动叶片(13)端部开设有容纳腔(15),所述容纳腔(15)内滑动连接有滑块(16),所述滑块(16)一侧与所述容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查绪栋季荣林峻王晗叶小芳何岚扈鸿霞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