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管积灰与磨损模拟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59664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8: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热管积灰与磨损模拟实验装置,包括第一风机、整流装置、测试模块、除尘装置、提料装置和给料装置,所述第一风机的进风口与进风管路连通,所述除尘装置的出风口与排风管路连通,所述整流装置、测试模块和除尘装置通过输风管路串联在第一风机的出风口和除尘装置的进风口之间,所述给料装置通过给料管路连通第一风机和整流装置之间的输风管路,所述提料装置用于将除尘装置回收的物料转运至给料装置。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整个装置简单可靠,特别适用于对以丁胞管和涡节管为代表的换热管进行积灰和磨损模拟实验,并且通用性好,能够作为基础平台进行扩展,降低了模拟实验装置的开发成本。拟实验装置的开发成本。拟实验装置的开发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管积灰与磨损模拟实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模拟实验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换热管积灰与磨损模拟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请参见中国专利CN201920862258.0,丁胞管是一种换热管,其上的圆柱螺旋形微肋可以增大内壁换热面积,球凹可进一步提高热交换效果,并且球凹选择布置在圆柱螺旋线上且球凹布置所在圆柱螺旋线与圆柱螺旋形微肋的旋向相反,可以更好地加强对管内流体的边界层扰动、破坏层流底层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换热系数。
[0003]请参见中国专利CN201920862259.5,涡节管同样是一种换热管,可以形成沿着轴向管子内径在缩放的效果,同时使管内介质呈螺旋形前进,从而使管内壁更不易粘结流过的介质,不易结垢,从而提高热交换效果,并且球凹选择布置在圆柱螺旋线上,加工方便。
[0004]现有的模拟实验装置并不能很好地对以丁胞管和涡节管为代表的换热管进行积灰与磨损的模拟实验,导致无法通过模拟实验的方式对以丁胞管和涡节管为代表的换热管进行积灰与磨损研究。
[0005]因此,急需设计一套专门用于换热管的积灰与磨损模拟实验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管积灰与磨损模拟实验装置。
[0007]其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换热管积灰与磨损模拟实验装置,其要点在于,包括第一风机、整流装置、测试模块、除尘装置、提料装置和给料装置,所述第一风机的进风口与进风管路连通,所述除尘装置的出风口与排风管路连通,所述整流装置、测试模块和除尘装置通过输风管路串联在第一风机的出风口和除尘装置的进风口之间,所述给料装置通过给料管路连通第一风机和整流装置之间的输风管路,所述提料装置用于将除尘装置回收的物料转运至给料装置。
[0009]作为优选:所述进风管路的进风口与外界环境连通,所述排风管路的出风口与外界环境连通。
[0010]采用以上设计,能够实现在室温条件下,对以丁胞管和涡节管为代表的换热管进行积灰和磨损模拟实验。
[0011]作为优选:所述进风管路与排风管路通过热风再利用管路连通,从而使进风管路、输风管路、排风管路和热风再利用管路组成热风再利用循环回路,所述第一风机和整流装置之间设置有风加热装置,所述给料管路连通风加热装置和整流装置之间的输风管路。
[0012]采用以上设计,不仅能够实现在高温条件下,对以丁胞管和涡节管为代表的换热管进行积灰和磨损模拟实验,而且实现热风的循环利用,能够有效降低能耗。
[0013]作为优选:还包括冷却塔、冷水箱和冷水循环泵,所述测试模块的换热管同冷却
塔、冷水箱和冷水循环泵通过冷却管路依次连通并组成冷却水循环回路。
[0014]采用以上设计,能够有效降低测试模块的出风温度,避免烧坏除尘器。
[0015]作为优选:位于测试模块和除尘装置之间的所述输风管路上设置有出风温度传感器。
[0016]采用以上设计,能够基于出风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自适应启动冷却水循环回路(即:冷水循环泵),既能够避免烧坏除尘器,又能够降低能耗。
[0017]作为优选:还包括热水箱和热水循环泵,所述测试模块中的换热管同热水箱和热水循环泵通过热水管路依次连通并组成水加热循环回路,且所述进风管路的进风口与外界环境连通,所述排风管路的出风口与外界环境连通。
[0018]采用以上设计,能够精确控制以丁胞管和涡节管为代表的换热管的管壁温度,进而实现在不同管壁温度条件下对换热管进行积灰和磨损模拟实验。
[0019]作为优选:所述热水箱上设置有水温温度传感器和排风管。
[0020]采用以上设计,既能够实现对水温的恒温控制,从而提高控制换热管管壁温度的精度。
[0021]作为优选:位于测试模块和除尘装置之间的所述输风管路上设置有出风粉尘浓度传感器,所述排风管路上设置有外排粉尘浓度传感器。
[0022]采用以上设计,既能够测得测试模块出风的粉尘浓度,又能够测得除尘装置出风的粉尘浓度,及时监控除尘装置的除尘能力,避免出现超标排放的问题。
[0023]作为优选:与第一风机出风口连接的所述输风管路上设置有进风流量计。
[0024]采用以上设计,能够精确测得输风管路中的进风流量,保证对模拟实验环境的精确控制。
[0025]作为优选:所述测试模块上设置有观察窗。
[0026]采用以上设计,能够在线观察换热管的积灰和磨损情况,从而通过观察达到预设情况时,再停机对换热管进行称重,避免反复停机,提高了实验效率。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8]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换热管积灰与磨损模拟实验装置,当给料装置通过给料管路向输风管路输送细小的灰尘时,按设定时间运行模拟实验装置以后,对测试模块中的换热管进行视觉检查和称重,能够得到换热管的积灰情况,从而能够对换热管的抗积灰能力进行评价;当给料装置通过给料管路向输风管路输送粗硬的颗粒时,按设定时间运行模拟实验装置以后,对测试模块中的换热管进行视觉检查和称重,能够得到换热管的磨损情况,从而能够对换热管的抗磨损能力进行评价;整个装置简单可靠,特别适用于对以丁胞管和涡节管为代表的换热管进行积灰和磨损模拟实验,并且通用性好,能够作为基础平台进行扩展,降低了模拟实验装置的开发成本。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换热管积灰与磨损模拟实验装置的原理图;
[0030]图2为室温条件下,换热管积灰与磨损模拟实验装置的原理图;
[0031]图3为高温条件下,换热管积灰与磨损模拟实验装置的原理图;
[0032]图4为不同管壁温度条件下,换热管积灰与磨损模拟实验装置的原理图;
[0033]图5为换热管积灰与磨损模拟实验装置的核心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5]如图1

图5所示,一种换热管积灰与磨损模拟实验装置,其主要包括第一风机W001、整流装置W004、测试模块W005、除尘装置W006、提料装置 W008和给料装置W003。
[0036]其中,第一风机W001优选采用变频风机,全压3000pa,最大工况流量 5000m3/h,配变频电机,既能够提供大风压,又能够有效降低能耗。
[0037]整流装置W004为整流格栅,既能够对输风管路A002中的送风进行整流,又稳定可靠,经久耐用。
[0038]除尘装置W006为布袋除尘器,最大风量6000m3/h,既能够可靠地滤除细小的灰尘和粗硬的颗粒,通用性好,又能够承受大风量,可靠性高,且成本较为低廉。
[0039]提料装置W008为提料机或桁车,垂直起降的运载能力强。
[0040]给料装置W003为料斗配螺旋输送机,能够精确控制物料的输送量。
[0041]换热管积灰与磨损模拟实验装置的核心结构的连接和配合关系如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管积灰与磨损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风机、整流装置、测试模块、除尘装置、提料装置和给料装置,所述第一风机的进风口与进风管路连通,所述除尘装置的出风口与排风管路连通,所述整流装置、测试模块和除尘装置通过输风管路串联在第一风机的出风口和除尘装置的进风口之间,所述给料装置通过给料管路连通第一风机和整流装置之间的输风管路,所述提料装置用于将除尘装置回收的物料转运至给料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积灰与磨损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路的进风口与外界环境连通,所述排风管路的出风口与外界环境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积灰与磨损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路与排风管路通过热风再利用管路连通,从而使进风管路、输风管路、排风管路和热风再利用管路组成热风再利用循环回路,所述第一风机和整流装置之间设置有风加热装置,所述给料管路连通风加热装置和整流装置之间的输风管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管积灰与磨损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塔、冷水箱和冷水循环泵,所述测试模块的换热管同冷却塔、冷水箱和冷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亦昂欧胡林蒋雪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电联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