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航耙吸挖泥船吹岸胶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9646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8: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自航耙吸挖泥船吹岸胶管,将与位于自航耙吸艏部的快速接头的雌头对接的雄头,雄头连接浮体与吹岸胶管相连,胶管分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各一根,按便于运输和存放;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共同特点是,内层和外层都是橡胶,中间充装一定数量的泡沫体;另一共同特点是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相比普通自浮管更加柔软。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设计特点是:解决了用普通吹岸自浮管充当与耙吸船相连的第一和第二段管时,由于自浮管本身管径粗,浮力大,柔性差,与耙吸船对接过程耗时过长的缺点。大大提高接管时间,提高耙吸施工效率。工效率。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航耙吸挖泥船吹岸胶管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更具体地,涉及自航耙吸挖泥船吹岸胶管。

技术介绍

[0002]自航耙吸挖泥船用于航道港口疏浚作业,也用于吹填造地,吹填造地时必须连接吹岸管,在水上部份的管路通常使用自浮橡胶管,这种橡胶管不仅具有自浮的能力,且要求在设计吹岸泥浆度情况,自浮管还能浮在水上,通常做法是内外层用橡胶,中间填充泡沫材料。较大的浮力要求导致胶管直径粗,整体柔性差。耙吸船接管是通过位于艏部的艏吹支架,用绞车牵引钢丝将头部有浮体和艏吹雄头的管线拉到船头与外伸于艏部的雌头对接,然后用位于雌头内部的液压卡箍卡住,内部设有密封胶,在吹岸开始泵清水时,在水压作用下,胶体紧帖雄头实现密封。自航耙吸船装满砂航行到达接管区时,减速到很慢的速航,小接管船拉起连接系在雄头上的小钢丝,挂在船上下放的牵引钢上头的钩子上,船上绞车绞进拉起雄头,现用的普通自浮管由于外径较大、柔性差,和学力的作用,拉到接近雌头时,雄头与水平面成一角度,拉到帖进雌头时,很难与雌头相贴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一种具有结构合理,经济性高、实用性强、拆卸快捷方便,可循环利用等特点的自航耙吸挖泥船吹岸胶管,以解决上现有技术问题。
[000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自航耙吸挖泥船吹岸胶管,包括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都包括内层橡胶管和外层橡胶管,所述外层橡胶管套装在所述内层橡胶管内,并在所述内层橡胶与所述外层橡胶管之间填充有泡沫体,且所述第一连接管为变截面管结构呈圆锥形,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两端设有连接法兰,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小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连接法兰相连,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大端与自浮管相连。
[0005]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内层橡胶管的厚度大于所述外层橡胶管的厚度。
[0006]本技术的自航耙吸挖泥船吹岸胶管,将与位于自航耙吸艏部的快速接头的雌头对接的雄头,雄头连接浮体与吹岸胶管相连,胶管分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各一根,按便于运输和存放,长度根据行业通常做法设计为12米;第二连接管的特点是外径相对较小,不具自浮能力,放入水中悬浮状态;第一连接管的特点是一头大径,一头小径,小径与第二连接管连接,大径与普通吹岸自浮管相接,第一连接管放入水中,小径端呈悬浮,大径浮于水面之上。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共同特点是,内层和外层都是橡胶,中间充装一定数量的泡沫体;另一共同特点是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相比普通自浮管更加柔软。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设计特点是:解决了用普通吹岸自浮管充当与耙吸船相连的第一和第二段管时,由于自浮管本身管径粗,浮力大,柔性差,与耙吸船对接过程耗时过长的缺点。大大提高接管时间,提高耙吸施工效率。
[0007]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自航耙吸挖泥船吹岸胶管结构合理,结实耐
用,推广性强。使用方便,接管快捷方便,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可循环利用,在未不需要时,可以将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拆卸存放于船上的专用座子上。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连接图;
[0009]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连接管的结构图;
[0010]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连接管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12]请参阅图1,并结合图2所示,本技术的自航耙吸挖泥船吹岸胶管,自航耙吸挖泥船吹岸胶管,包括第一连接管10和第二连接管20,第一连接管10和第二连接管20都包括内层橡胶管12和外层橡胶管11,外层橡胶管11套装在内层橡胶管12内,并在内层橡胶与外层橡胶管11之间填充有泡沫体13,且第一连接管10为变截面管结构呈圆锥形,第一连接管10和第二连接管20两端设有连接法兰,第一连接管10的小端与第二连接管20的连接法兰相连,第一连接管10的大端与自浮管相连。
[0013]其中,内层橡胶管12的厚度大于外层橡胶管11的厚度。
[0014]本技术的自航耙吸挖泥船吹岸胶管,将与位于自航耙吸艏部的快速接头的雌头对接的雄头,雄头连接浮体与吹岸胶管相连,胶管分第一连接管10和第二连接管20各一根,按便于运输和存放,长度根据行业通常做法设计为12米;第二连接管20的特点是外径相对较小,不具自浮能力,放入水中悬浮状态;第一连接管10的特点是一头大径,一头小径,小径与第二连接管20连接,大径与普通吹岸自浮管相接,第一连接管10放入水中,小径端呈悬浮,大径浮于水面之上。第一连接管10和第二连接管20的共同特点是,内层和外层都是橡胶,中间充装一定数量的泡沫体13;另一共同特点是第一连接管10、第二连接管20相比普通自浮管更加柔软。第一连接管10、第二连接管20设计特点是:解决了用普通吹岸自浮管充当与耙吸船相连的第一和第二段管时,由于自浮管本身管径粗,浮力大,柔性差,与耙吸船对接过程耗时过长的缺点。大大提高接管时间,提高耙吸施工效率。
[0015]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自航耙吸挖泥船吹岸胶管结构合理,结实耐用,推广性强。使用方便,接管快捷方便,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可循环利用,在未不需要时,可以将第一连接管10和第二连接管20拆卸存放于船上的专用座子上。
[0016]最后,本申请的方法仅为较佳的实施方案,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自航耙吸挖泥船吹岸胶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都包括内层橡胶管和外层橡胶管,所述外层橡胶管套装在所述内层橡胶管内,并在所述内层橡胶与所述外层橡胶管之间填充有泡沫体,且所述第一连接管为变截面管结构呈圆锥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洪周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