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诊内科临床洗胃用供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59606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8: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急诊内科临床洗胃用供液装置,包括前端开口的柜体,柜体顶部上方的一侧向下设置有温水桶,柜体顶部上方的另一侧向下设置有储液桶,柜体内于温水桶的外壁设置有感应线圈,温水桶内壁的底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柜体内壁的底部于温水桶的下方设置有基座,基座的上端向下凹陷设置有凹槽,凹槽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电动转盘,凹槽内于电动转盘的上端可拆卸连接有上端开口的混药桶,混药桶内壁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水位传感器,柜体内壁的底部于基座的一侧安装有水泵,柜体外壁的上端设置有控制面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机械替代人工搅拌,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且能对药液进行保温,不会造成使用过程中洗胃液温度降低。低。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急诊内科临床洗胃用供液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急诊内科临床洗胃用供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当患者因食物中毒或误食毒药时,急诊内科为了抢救患者的生命,需要通过洗胃机来对患者进行洗胃,洗胃机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将输胃液输送到患者胃中,并将患者胃中的毒素稀释并引流出来,所以需要一种急诊内科临床洗胃用的供液装置。
[0003]但现有的供液装置需要人工手动搅拌药粉进行混合,混合效率和混合程度低,容易出现药液混合不均匀的现象,容易造成降低治疗效率,且洗胃液通常是与温水混合即配即用,然而在单次洗胃后,需要将洗胃液从胃部抽出后,才能进行下一次洗胃,洗胃液直接放置在急诊室,其温度会逐渐降低,使用冷的洗胃液会刺激胃部,造成不适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急诊内科临床洗胃用供液装置,通过机械替代人工搅拌,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还不易出现药液混合不均匀的现象,且能对药液进行保温,不会造成使用过程中洗胃液温度降低。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种急诊内科临床洗胃用供液装置,包括前端开口的柜体,所述柜体开口端的左右两侧均铰接有柜门,所述柜体顶部上方的一侧向下设置有伸到所述柜体内且上端开口的温水桶,所述温水桶的开口端可拆卸连接有桶盖,所述柜体顶部上方的另一侧向下设置有伸到所述柜体内且上端开口的储液桶,所述储液桶的开口端可拆卸连接有与之匹配的密封盖,所述柜体内于所述温水桶的外壁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感应线圈,所述温水桶内壁的底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0007]所述柜体内壁的底部于所述温水桶的下方设置有基座,所述基座的上端向下凹陷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电动转盘,所述凹槽内于所述电动转盘的上端可拆卸连接有上端开口的混药桶,所述混药桶的开口端可拆卸连接有与之匹配的药盖,所述药盖的上端与所述温水桶的底部之间可拆卸连接有均与之连通的电磁阀,所述电动转盘的上端设置有固定轴,所述混药桶内壁的底部转动连接有伸出所述混药桶且与所述固定轴配合使用的转轴,所述混药桶内于所述转轴的外壁设置有搅拌叶片,所述混药桶内壁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水位传感器;
[0008]所述柜体内壁的底部于所述基座的一侧安装有水泵,所述混药桶外壁的下方连通有伸到所述混药桶底部的第一单向阀,所述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单向阀之间连通有进水管,所述储液桶外壁的底部连通有第二单向阀,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单向阀之间连通有出水管,所述柜体外壁的上端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包括显示屏、若干设置于所述显示屏一侧的操作按钮,所述柜体内于所述控制面板后设置有控制器、温度调节
器,所述电动转盘、所述电磁阀、所述水泵、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所述控制面板及所述温度调节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先将设备通电,打开桶盖,向温水桶内加入温水,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温水桶内水的温度并在显示屏上显示,若温度过低,操作控制面板上的操作按钮通过控制器控制温度调节器让感应线圈对温水桶加热,加热至适温后,感应线圈停止工作,配置药液时,打开柜门把药盖打开将药粉放置在混药桶内,操作控制面板选择合适的配置比例,通过控制器将电磁阀打开,将温水桶内的水注入到混药桶内,水位传感器实时监测水位高度,当水位到达预定值后,电磁阀关闭且水位值在显示屏上显示,同时控制器控制凹槽内的电动转盘工作,通过固定轴带动转轴上的搅拌叶片将药液搅拌均匀,控制器控制水泵通过进水管将混药桶内的药液让其顺着出水管抽入储液桶内供洗胃使用,密封盖能防止其它异物掉进储液桶,此时重复以上操作,搅拌新的药液以作备用,不影响洗胃的工作,第一单向阀及第二单向阀均能防止药液倒流。
[0010]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柜体外壁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多个万向轮。
[0011]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柜体内于所述储液桶的外壁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保温棉。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药液温度降低影响使用。
[0013]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药盖的上端向下开设有放药口,所述放药口可拆卸连接有用于堵住所述放药口的堵塞。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添加药粉配置药液。
[0015]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柜体内于所述温水桶的外壁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包裹所述感应线圈的隔热棉。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让热量集中,防止热量逸散,提高加热效率。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其一、本技术通过机械替代人工搅拌,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且能对药液进行保温,不会造成使用过程中洗胃液温度降低;
[0019]其二、本技术采用即配既用的方式,不仅能防止药液温度降低,还能防止药粉沉淀,且不影响使用效果;
[0020]其三、本技术的水位传感器能精确控制药水的配置比例,提高治疗效果;
[0021]其四、本技术的隔热棉让热量集中,提高加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主要是用于展示各部件的位置连接关系;
[0024]图3主要是用于展示温度传感器。
[0025]图中:1、柜体;11、柜门;12、万向轮;13、温水桶;14、桶盖;15、感应线圈;16、隔热棉;17、温度传感器;18、储液桶;19、密封盖;2、电磁阀;21、基座;22、凹槽;23、电动转盘;24、固定轴;25、混药桶;26、药盖;27、转轴;28、搅拌叶片;29、水位传感器;3、第一单向阀;31、水泵;32、进水管;33、第二单向阀;34、出水管;35、保温棉;36、放药口;37、堵塞;38、控制面板;39、显示屏;4、操作按钮;41、控制器;42、温度调节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7]实施例,参照图1

3,一种急诊内科临床洗胃用供液装置,包括前端开口的柜体1,柜体1开口端的左右两侧均铰接有柜门11,柜体1顶部上方的一侧向下设置有一个伸到柜体1内且上端开口的温水桶13,温水桶13的开口端可拆卸连接有一个桶盖14,柜体1顶部上方的另一侧向下设置有一个伸到柜体1内且上端开口的储液桶18,储液桶18的开口端可拆卸连接有一个与之匹配的密封盖19,柜体1内于温水桶13的外壁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一个感应线圈15,温水桶13内壁的底部设置有一个温度传感器17。
[0028]柜体1内壁的底部于温水桶13的下方设置有一个基座21,基座21的上端向下凹陷设置有一个凹槽22,凹槽22的底部转动连接有一个电动转盘23,凹槽22内于电动转盘23的上端可拆卸连接有一个上端开口的混药桶25,混药桶25的开口端可拆卸连接有一个与之匹配的药盖26,药盖26的上端与温水桶13的底部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急诊内科临床洗胃用供液装置,包括前端开口的柜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1)开口端的左右两侧均铰接有柜门(11),所述柜体(1)顶部上方的一侧向下设置有伸到所述柜体(1)内且上端开口的温水桶(13),所述温水桶(13)的开口端可拆卸连接有桶盖(14),所述柜体(1)顶部上方的另一侧向下设置有伸到所述柜体(1)内且上端开口的储液桶(18),所述储液桶(18)的开口端可拆卸连接有与之匹配的密封盖(19),所述柜体(1)内于所述温水桶(13)的外壁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感应线圈(15),所述温水桶(13)内壁的底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7);所述柜体(1)内壁的底部于所述温水桶(13)的下方设置有基座(21),所述基座(21)的上端向下凹陷设置有凹槽(22),所述凹槽(22)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电动转盘(23),所述凹槽(22)内于所述电动转盘(23)的上端可拆卸连接有上端开口的混药桶(25),所述混药桶(25)的开口端可拆卸连接有与之匹配的药盖(26),所述药盖(26)的上端与所述温水桶(13)的底部之间可拆卸连接有均与之连通的电磁阀(2),所述电动转盘(23)的上端设置有固定轴(24),所述混药桶(25)内壁的底部转动连接有伸出所述混药桶(25)且与所述固定轴(24)配合使用的转轴(27),所述混药桶(25)内于所述转轴(27)的外壁设置有搅拌叶片(28),所述混药桶(25)内壁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水位传感器(29);所述柜体(1)内壁的底部于所述基座(21)的一侧安装有水泵(3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兆恒
申请(专利权)人: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傣医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