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器用扶正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9408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8: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牵引器用扶正器,解决了现有扶正器过套管壁的凹槽时易发生硬阻,牵引器无法输送的问题。技术方案包括与中心连杆两端连接的上、下接头,所述上、下接头内设有弹性调节机构,所述上、下接头的弹性调节机构之间铰接有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至少六组扶正臂,所述扶正臂由铰接的长臂、短臂以及设置在长、短臂铰接处的滚轮轴承组成;相邻两组扶正臂的长臂和短臂错位排列,使得相邻两组扶正臂的滚轮轴承在轴向具有间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易于制造,保证有效支撑的同时能够使牵引器顺序通过漂浮接箍。引器顺序通过漂浮接箍。引器顺序通过漂浮接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牵引器用扶正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石油领域的牵引器测井用辅助工具,具体的说是一种牵引器用扶正器

技术介绍

[0002]长庆致密油田是在被称为“磨刀石”地层上建立起来的油田,下套管作业磨阻扭矩问题非常突出,造成下套管困难不能顺利下到位。为了保证套管的顺利下放,采用漂浮接箍技术解决了套管难以下入的问题。因漂浮接箍独特的构造出现一个周向凹槽,给后续牵引器作业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0003]牵引器和其他设备组成井下工具串,整体细长容易在水平井弯曲变化的井筒中发生弯曲变形,导致牵引器无法正常输出牵引力。工具串通常需要安装上、中、下三个弹性扶正器支撑牵引器及井下工具串,将下井工具串定位在井眼轴心位置进行作业,这样不仅能减小下井工具串摩擦阻力,还可以将牵引器居中帮助牵引力的输出,更好使牵引器在水平井中行走。
[0004]见图1,通常使用的六臂扶正器,通过弹簧压缩推动推靠臂,将扶正臂张开,扶正臂末端的滚轮轴承处于同一个周向圆周上与套管内壁贴紧。由于漂浮接箍凹槽宽度和深度均大于滚轮轴承半径,使得扶正器在通过凹槽时,扶正器的扶正臂会接触到凹槽台阶相碰,造成扶正器硬阻,牵引器无法输送。若将扶正臂角度增大,虽然可以防止扶正臂与凹槽台阶相碰,但扶正器支撑力将会大大下降,不能有效支撑井下工具串处于井眼轴心位置,影响牵引器牵引力的输出,不利于牵引器输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制造,保证有效支撑的同时能够使牵引器顺序通过漂浮接箍的牵引器用扶正器。
[0006]技术方案包括与中心连杆两端连接的上、下接头,所述上、下接头的内侧均设有套装在中心连杆上的弹性调节机构,两个弹性调节机构之间铰接有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至少六组扶正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正臂由铰接的长臂、短臂以及设置在长、短臂铰接处的滚轮轴承组成;相邻两组扶正臂的长臂和短臂错位排列,使得相邻两组扶正臂的滚轮轴承在轴向具有间距。
[0007]相邻两组扶正臂的滚轮轴承之间的轴向间距不小于套管壁凹槽的宽度。
[0008]所述弹性调节机构为弹簧组件。
[0009]所述弹簧组件包括壳体和设于壳体内的弹簧,所述弹簧套装在中心连杆上,其前端设有用于与所述扶正臂铰接的连接件。
[0010]所述壳体包括经螺纹连接的外侧壳体和内侧壳体,所述内侧壳体与中心连杆固定套装,外侧壳体与中心连杆活动套装。
[0011]有益效果:
[0012]本发技术采用相邻扶正臂的长短臂交错布置的结构形式,使得滚轮轴承也形成一个交错布置的结构,这样改变了过去所有滚轮轴承都在同一周向圆周上的形式,使得相邻两组扶正臂的滚轮轴承在轴向具有一定间距。牵引器在套管中通过漂浮接箍的凹槽时,即使部分滚轮轴承在通过凹槽时无法套管壁接触,但另一部分滚轮轴承仍能与套管壁保持接触,从而使弹簧压缩力保持不变实现有效支撑,反过来又使得通过凹槽的部分滚轮轴承张开大小保持不变能顺利的跨过凹槽,不与凹槽底部接触,消除了扶正臂与凹槽台阶相碰、造成扶正器硬阻的可能。所述相邻两组扶正臂的滚轮轴承之间的轴向间距不小于套管内壁凹槽的宽度,从而保证不会出现前、后两组滚轮轴承同时落入凹槽内的可能。
[0013]所述弹性调节机构为扶正臂提供弹性作用力,使滚轮轴承始终保持与管壁的接触,优选为弹簧组件,所述弹簧组件的内、外壳体采用螺纹连接,且内侧壳体与中心连杆固定套装,外侧壳体与中心连杆活动套装,外侧壳体通过螺纹与内侧壳体璇接。在下井前,可通过旋转外侧壳体,从而调节两壳体之间的间隙,进而调整壳体内弹簧的预紧力,最终调节扶正臂张开的角度。
[0014]本技术结构极为简单、保证有效支撑的同时能够使牵引器顺序通过漂浮接箍。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现有六臂扶正器结构过凹槽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六臂扶正器过凹槽示意图。
[0017]其中,下接头1,弹簧组件2、外侧壳体2.1、内侧壳体2.2、弹簧2.3、连接件2.4、扶正臂3、长臂4、中心连杆5、短臂6、套管壁7、滚轮轴承8、上接头9、凹槽10。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解释说明:
[0019]本实施例中采用六臂扶正器,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还可以使用六臂以上的扶正器,应保证在同一圆周上至少均匀分布三个或三个以上滚轮轴承8即可。
[0020]参见图2,上、下接头9、1与中心连杆5两端连接,所述上、下接头9、1内设有弹性调节机构,所述弹性调节机构可以为弹簧2或其它弹性部件,本实施例中为弹簧组件2;所述弹簧组件2包括壳体和设于壳体内的弹簧2.3,所述弹簧2.3套装在中心连杆5上,其前端设有用于与所述扶正臂3铰接的连接件2.4。
[0021]所述壳体包括经螺纹连接的外侧壳体2.1和内侧壳体2.2,内侧壳体2.2与中心连杆5固定套装,另一个外侧壳体2.1与中心连杆5活动套装,外侧壳体2.1通过螺纹与内侧壳体2.2璇接。本实施例中内侧壳体2.2与中心连杆5固定套装,外侧壳体2.1与中心连杆5活动套装。
[0022]所述弹簧组件2之间铰接有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六组扶正臂3,所述扶正臂3由铰接的长臂4、短臂6以及设置在长、短臂4、6铰接处的滚轮轴承8组成;相邻两组扶正臂3的长臂4和短臂6错位排列,使得相邻两组扶正臂3的滚轮轴承8在轴向具有间距h,该间距h不小于套管壁7凹槽10的宽度,这样就形成三个间隔设置的扶正臂3为一组,共两组,同一组的三个扶正臂3所对应的三个滚轮轴承8均匀分布在同一圆周上,不同组别的扶正臂3的滚轮
轴承8不在同一圆周上。
[0023]使用时,上、下接头9、1与井下工具串其他设备连接,通过相对旋转外侧壳体2.1,由于内、外侧壳体2.2、2.1螺纹连接,从而调整壳体内弹簧2.3的压缩的预紧力,最终调节扶正臂6张开的大小。通过扶正器支撑力将井下工具串定位在井眼轴心位置,在套管臂7内行走,弹簧组件2压缩同时推动六个扶正臂3张开,使扶正臂3张开大小保持一致,所有滚轮轴承8与套管臂7接触。
[0024]工作状态时,扶正器通过套管壁7的凹槽10时,首先,在先的一组滚轮轴承8经过凹槽10,在后的一组滚轮轴承8依然与套管壁7接触,使弹簧组件2的压缩力保持不变,这样在先一组扶正臂3张开大小始终保持与在后一组扶正臂3一致,这样在先一组的滚轮轴承8能从凹槽10空隙间跨越到凹槽10另一边的套管壁7上,不与凹槽10底部接触,实现再次对井下工具串支撑。同理,由于在先一组的滚轮轴承8已经能够与套管臂7保持接触,保证弹簧组件2的张变不变,因此在后一组滚轮轴承8也能同理跨越到凹槽10,完成扶正器整体过套管壁7的凹槽10的动作,本技术结构很好的解决了扶正臂与凹槽10台阶相碰,造成扶正器硬阻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牵引器用扶正器,包括与中心连杆两端连接的上、下接头,所述上、下接头的内侧均设有套装在中心连杆上的弹性调节机构,两个弹性调节机构之间铰接有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至少六组扶正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正臂由铰接的长臂、短臂以及设置在长、短臂铰接处的滚轮轴承组成;相邻两组扶正臂的长臂和短臂错位排列,使得相邻两组扶正臂的滚轮轴承在轴向具有间距。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器用扶正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组扶正臂的滚轮轴承之间的轴向间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勇张志华冯亦江朱江曾保林张淼石元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