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化玻璃加热炉余热回收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591905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钢化玻璃加热炉余热回收调节装置,包括密闭的加热炉体,所述加热炉体内按钢化加热玻璃行进方向依次设置预热区间、加热区间和冷却区间,所述冷却区间设置热风引流支管通过风机与所述预热区间连接;所述预热区间的排放烟气通过风机与第二换热器连接,第二换热器通过管路与第三换热器连接;设置一温度调节管路通过第四风机与第一换热器的空气进口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空气出口与加热区间上的均风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充分利用生产流程中三个加热区间的排放余热进行温度调节,在密闭空间内可以避免空气对玻璃表面的污染,提高钢化玻璃品质;充分利用余热,可以节约成本,减少排放污染。减少排放污染。减少排放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化玻璃加热炉余热回收调节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钢化玻璃生产
,特别是一种钢化玻璃加热炉余热回收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钢化玻璃是一种预应力玻璃,其是将退火玻璃加工成所需尺寸和形状,经过高温加热至软化点温度,再经过淬冷处理制得。钢化玻璃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抗冲击强度和抗弯强度,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热稳定性,是目前最常用的安全玻璃品种。因此,钢化玻璃被广泛的应用于建筑、汽车、家电、家具、电子及仪表等领域。
[0003]目前,钢化玻璃的生产工艺主要有物理钢化和化学钢化两种。物理钢化玻璃主要是将普通平板玻璃在加热炉中加热到接近玻璃的软化温度时,通过自身形变消除内部应力,最后经过淬冷处理制得。化学钢化玻璃一般是通过离子交换法改变玻璃表面的化学组成来提高玻璃强度。与物理钢化玻璃相比,化学钢化玻璃的生产周期长,效率低从而生产成本高。因此,目前钢化玻璃生产大多采用物理钢化的方法来制备钢化玻璃。
[0004]现有钢化玻璃的物理钢化的生产过程中,将清洗好的玻璃水平放置到辊道上,通过辊道送入钢化玻璃加热炉中进行加热处理:第一区间:加热温度为450

500℃,加热时间为100

250s;第二区间:加热温度为680

700℃,加热时间为200

300s;第三区间:冷却温度:温度降为500℃以下。在上述钢化玻璃加热炉中,各个区间分别加热的方式升温,然后分别将具有高温的废热烟气排放,耗能的同时也污染了环境,更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钢化玻璃加热炉余热回收调节装置,充分回收各区间排放余热,并用于进行温度调节,以达到节能减排降低生产成本的效果。
[0006]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化玻璃加热炉余热回收调节装置,包括密闭的加热炉体,所述加热炉体内按钢化加热玻璃行进方向依次设置预热区间、加热区间和冷却区间,所述冷却区间设置热风引流支管通过风机与所述预热区间连接;所述预热区间的排放烟气通过风机与第二换热器连接,第二换热器通过管路与第三换热器连接;设置一温度调节管路通过第四风机与第一换热器的空气进口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空气出口与加热区间上的均风管连接;向加热区间内补充预热的空气,用于调节加热区间温度,同时补充由加热区间进入到冷却区间的空气。
[0007]所述加热区间的排放管与第一换热器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通过第三风机与蒸汽发生器连接,所述蒸汽发生器与第三换热器连接,然后通过烟囱排放。
[0008]所述均风管安装于加热区间所述辊道上方,距离钢化玻璃表面80~200毫米。
[0009]优选的,所述均风管距离钢化玻璃表面100~160毫米。
[0010]优选的,所述均风管上布置若干出风孔,所述出风孔直径为3

5mm。
[0011]相邻的预热区间、加热区间或冷却区间之间设置隔板间隔,在隔板上设置用于使辊道通过的通孔。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充分利用钢化玻璃加热炉在生产流程中三个加热区间的排放余热进行温度调节,在密闭空间内可以避免空气对玻璃表面的污染,提高钢化玻璃品质;充分回收利用三个加热区间的余热,可以节约成本,减少排放污染。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一种钢化玻璃加热炉余热回收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详细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为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5]一种钢化玻璃加热炉余热回收调节装置,如图1所示,其包括密闭并是一体的加热炉体,所述加热炉体内按钢化玻璃行进加热方向依次设置预热区间11、加热区间12和冷却区间13,相邻的预热区间11、加热区间12或冷却区间13之间设置隔板间隔,在隔板上设置用于使辊道通过的通孔。所述冷却区间13设置热风引流支管8通过第一风机与所述预热区间11连接,用于回收部分冷却区间13内的排放热气直接注入所述预热区间11内,用于对进入预热区间11初段内的玻璃先进行预热,以提高玻璃的受热均匀度,提升品质。优选的,所述热风引流支管8引用30%左右冷却区间13的排放热气,并注入所述预热区间11的玻璃入口处。所述预热区间1的排放烟气通过第二风机与第二换热器32连接,第二换热器32通过管路与第三换热器33连接,然后通过烟囱排放。
[0016]所述加热区间12的排放管与第一换热器31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31通过第三风机41与蒸汽发生器5连接,所述蒸汽发生器5与第三换热器33连接,然后通过烟囱排放。所述加热区间12的排放烟气通过第一换热器31换热后还具有500℃的高温,再通过蒸汽发生器5将预热的水加热形成水高温蒸气,然后通过第三换热器33换热后通过烟囱排放,可以有效的回收所述加热区间12排放余热,并综合利用。
[0017]设置一温度调节管路2在第四风机42的作用下,通过第一换热器31后与加热区间12上的均风管1连接,向加热区间12内补充预热的空气,用于调节加热区间12温度,同时补充由加热区间12进入到冷却区间13的空气流量。其中,所述均风管1安装于加热区间所述辊道上方,距离钢化玻璃表面100~150毫米;所述均风管1上布置若干出风孔,所述出风孔直径为4mm。
[0018]显然,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化玻璃加热炉余热回收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密闭的加热炉体,所述加热炉体内按钢化加热玻璃行进方向依次设置预热区间、加热区间和冷却区间,所述冷却区间设置热风引流支管通过风机与所述预热区间连接;所述预热区间的排放烟气通过风机与第二换热器连接,第二换热器通过管路与第三换热器连接;设置一温度调节管路通过第四风机与第一换热器的空气进口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空气出口与加热区间上的均风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化玻璃加热炉余热回收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区间的排放管与第一换热器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通过第三风机与蒸汽发生器连接,所述蒸汽发生器与第三换热器连接。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效洲周立杨飞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