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绝热材料烧蚀性能测试的内流场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58867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3:39
一种用于绝热材料烧蚀性能测试的内流场测试装置,属于绝热材料性能测试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燃气掺混段和收缩段;燃气掺混段与收缩段均设置为中空腔体;燃气掺混段与收缩段的侧壁内均设置有冷却夹套;收缩段的前端内壁上设置一试样安装槽。通过将被测试样安装到测试装置内部,被测试样表面烧蚀环境相对稳定,可有效隔绝外界环境对材料评估的影响;通过控制燃气组分,实现燃气环境和烧蚀时间的精准控制,构建更加贴合实际的烧蚀环境,实现燃气环境的等效;可高效实现被测试样的有效安装和发动机燃烧室的有效冷却,试验重复性好;以气氧煤油液体火箭发动机为设计理念,实现了测试装置的小型化,使得测试装置的费用和试验成本大大降低。大降低。大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绝热材料烧蚀性能测试的内流场测试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绝热材料性能测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绝热材料烧蚀性能测试的内流场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航空航天发动机是航天航空装备的核心部件,固体火箭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燃烧室内燃气大于2000K,压力大于5MPa,燃烧室隔热材料和发动机喉衬材料的热结构材料处于高温、高压的内流场环境,受燃气温度热解气化、射流冲刷等综合烧蚀作用。因此,固体冲压发动机绝热材料研制和改进中,材料的耐烧蚀性能是考察材料性能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在航空领域,材料的耐烧蚀环境更为复杂,如固体冲压发动机工作工程中,补燃室中空燃比较高,燃气中还有一定含量氧化性组分,因此形成高温、高压、富氧、“多相”的内流场特征,这对绝热材料耐烧蚀性能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为隔绝高温、高压、多相流的烧蚀作用,一般在补燃室内加一层碳基或者硅基复合材料作为绝热材料,该绝热材料必须承受内流场环境下的高温热化学烧蚀作用、燃气压力作用、射流冲刷作用和粒子侵蚀作用。
[0003]因此,发动机绝热材料的耐高温耐烧蚀性能极其重要,直接决定装备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在材料研制过程中,测试并有效评估材料的耐高温耐烧蚀性能是该类材料研制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0004]目前,评估绝热材料的耐烧蚀性能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类,分别为直接测试法和模拟测试法。直接测试法指的是通过发动机试车实现材料的有效测试,该方法能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有效评估材料的耐烧蚀性能,但该类方法成本高,危险系数较大,一般用于材料的最终测试;模拟测试法主要通过模拟高温燃气环境完成对材料耐高温耐烧蚀性能的测试,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可控性强的特点。该类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的耐高温耐烧蚀测试中。目前主要的模拟测试方法有氧

乙炔测试法、等离子测试法、小型液体火箭发动机测试法。但是,大部分测试方法处在开放环境,无法屏蔽环境因素对材料的影响,且燃气压力也是对材料的影响因素之一;部分内流场烧蚀试验系统可拆卸功能差,试验可操作性能差,试验成本极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模拟各种内流场燃气环境的用于绝热材料烧蚀性能测试的内流场测试装置。
[0006]本技术所述用于绝热材料烧蚀性能测试的内流场测试装置,包括燃气掺混段和收缩段;所述燃气掺混段与收缩段均设置为中空腔体,该腔体内实现燃气掺混完全,形成的燃气环境基本稳定,以满足测试要求;所述燃气掺混段与收缩段的侧壁内均设置有冷却夹套;通过注入冷却液实现冷却;所述燃气掺混段前端侧壁上设置一冷却介质入口;所述收缩段尾端侧壁上设置一冷却介质出口;所述冷却介质入口与冷却介质出口均与前述冷却夹套相连通,冷却液由冷却介质入口进入,经过设置于侧壁内的冷却夹套后,从冷却介质出口
流出。
[0007]所述燃气掺混段的前端设置为密封端;所述燃气掺混段前端的密封端上设置有点火装置和雾化喷嘴;所述燃气掺混段的尾端与前述收缩段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燃气掺混段与前述收缩段的中空腔体相连通;所述燃气掺混段与前述收缩段的侧壁内的冷却夹套相连通;所述收缩段的前端内壁上设置一试样安装槽。
[0008]进一步,本技术所述用于绝热材料烧蚀性能测试的内流场测试装置,所述试样安装槽的深度与被测试样厚度相等;从而使得被测试样的烧蚀面与发动机燃烧室内表面平齐,实现更精准的测试效果。
[0009]进一步,本技术所述用于绝热材料烧蚀性能测试的内流场测试装置,所述燃气掺混段的中空腔体呈圆筒状;所述收缩段的中空腔体呈圆锥筒状;所述燃气掺混段尾端与收缩段前端的中空腔体的纵截面圆形半径相等。
[0010]进一步,本技术所述用于绝热材料烧蚀性能测试的内流场测试装置,所述试样安装槽呈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纵截面圆形半径与前述燃气掺混段尾端中空腔体的纵截面圆形半径之差与被测试样厚度相等。
[0011]进一步,本技术所述用于绝热材料烧蚀性能测试的内流场测试装置,所述燃气掺混段与侧壁内的冷却夹套对应的侧壁尾端端面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收缩段与侧壁内的冷却夹套对应的侧壁前端端面设置有若干通孔;通过设置的通孔实现燃气掺混段的冷却夹套与收缩段的冷却夹套的连通。
[0012]进一步,本技术所述用于绝热材料烧蚀性能测试的内流场测试装置,所述燃气掺混段侧壁尾端端面上的通孔数量与前述收缩段侧壁前端端面上的通孔数量相等;通过相同数量的通孔,使得燃气掺混段与收缩段的冷却夹套内的冷却液实现均匀快速的流通,提高冷却效果。
[0013]进一步,本技术所述用于绝热材料烧蚀性能测试的内流场测试装置,所述冷却夹套内设置有冷却液;本技术所述测试装置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煤油或者蒸馏水作为冷却液。
[0014]进一步,本技术所述用于绝热材料烧蚀性能测试的内流场测试装置,所述雾化喷嘴为气液直流嘴掺混雾化装置。
[0015]进一步,本技术所述用于绝热材料烧蚀性能测试的内流场测试装置,所述点火装置为高压电弧点火装置。
[0016]本技术所述用于绝热材料烧蚀性能测试的内流场测试装置,所述燃气掺混段长度的确定过程包括:
[0017]首先对燃气掺混段中空腔体内的掺混燃烧进行分析,确定燃料和氧化剂掺混燃烧区,并可通过数值计算等方法,获得其射流速度、燃烧反应、氧化剂、燃料、温度、压力、燃烧产物、速度分布特征;
[0018]在燃气掺混段的中空腔体内确定燃气掺混完全区域,从而确定出被测试样安装区域;该区域推进剂已掺混燃烧,燃气组分、射流速度等参数相对稳定,满足测试要求。
[0019]根据被测试样安装区域即可确定出燃气掺混段的长度。
[0020]本技术所述用于绝热材料烧蚀性能测试的内流场测试装置,通过将绝热材料被测试样安装到测试装置内部,被测试样表面烧蚀环境相对稳定,可有效隔绝外界环境对
材料评估的影响;同时可通过控制燃气组分,实现燃气环境和烧蚀时间的精准控制,构建更加贴合实际的模拟烧蚀环境,有效克服了传统外流场模拟烧蚀测试方法无法隔绝周围环境和地面试车成本高的问题,实现测试环境的等效;本技术所述测试装置可高效实现被测试样的有效安装和发动机燃烧室的有效冷却,试验重复性好;以气氧煤油液体火箭发动机为设计理念,实现了测试装置的小型化,使得测试装置的费用和试验成本大大降低。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用于绝热材料烧蚀性能测试的内流场测试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燃气掺混段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燃气掺混段结构剖视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收缩段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收缩段结构剖视图;
[0026]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试样结构示意图;
[0027]其中1

燃气掺混段、2

收缩段、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绝热材料烧蚀性能测试的内流场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燃气掺混段和收缩段;所述燃气掺混段与收缩段均设置为中空腔体;所述燃气掺混段与收缩段的侧壁内均设置有冷却夹套;所述燃气掺混段前端侧壁上设置一冷却介质入口;所述收缩段尾端侧壁上设置一冷却介质出口;所述燃气掺混段的前端设置为密封端;所述燃气掺混段前端的密封端上设置有点火装置和雾化喷嘴;所述燃气掺混段的尾端与前述收缩段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燃气掺混段与前述收缩段的中空腔体相连通;所述燃气掺混段与前述收缩段的侧壁内的冷却夹套相连通;所述冷却介质入口与冷却介质出口均与前述冷却夹套相连通;所述收缩段的前端内壁上设置一试样安装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绝热材料烧蚀性能测试的内流场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样安装槽的深度与被测试样厚度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绝热材料烧蚀性能测试的内流场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掺混段的中空腔体呈圆筒状;所述收缩段的中空腔体呈圆锥筒状;所述燃气掺混段尾端与收缩段前端的中空腔体的纵截面圆形半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金查柏林高勇苏庆东温怡豪刘凯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