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面雨水径流污染控制雨水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58769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路面雨水径流污染控制雨水口装置,其包括雨水管口、污水管口、过滤机构和排污机构;过滤机构包括雨水篮、挡板和开合组件,挡板设于雨水口的任意侧壁上,雨水篮可拆卸地设置于挡板上,开合组件设置于雨水篮上,当开合组件关闭时,开合组件位于雨水管口的下方;排污机构包括初期雨水池、闸门以及升降组件,初期雨水池设置于升降组件上,初期雨水池上开设有排污口和闸门。升降组件控制雨水口装置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第一状态,开合组件打开;第二状态,开合组件关闭,排污口与污水管口对齐。开合组件打开,道路初期雨水径流进入初期雨水池,当初期雨水池蓄满,开合组件关闭,雨水经开合组件导流至雨水管口,实现分流。实现分流。实现分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路面雨水径流污染控制雨水口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雨水径流控制和水资源保护
,尤其涉及一种路面雨水径流污染控制雨水口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道路是城市不透水面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道路初期雨水径流污染物浓度较高,并携带有大量的垃圾,初期雨水径流直接排入市政管网会极大增加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负荷,其携带的垃圾还会阻塞管网,严重时甚至会产生溢流,导致城市内涝,污染城市水体,威胁城市水资源安全。对道路初期雨水径流进行弃流,可以将污染物浓度较高的道路初期雨水暂时储存,等降雨结束进行处理后再排放,这样既可以有效削减污染负荷,又能达到错峰排放的目的,对城市水资源保护和缓解洪涝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和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路面雨水径流污染控制雨水口装置,其解决了路面雨水径流污染城市水体、增加污水处理负荷的技术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路面雨水径流污染控制雨水口装置包括:
[0007]雨水管口、污水管口、过滤机构以及排污机构;所述雨水管口和所述污水管口均设置于雨水口的第一侧壁上,所述雨水管口位于所述污水管口的上方;
[0008]所述过滤机构包括雨水篮、挡板以及开合组件,所述挡板设置于雨水口的任意一个侧壁上,所述雨水篮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挡板上,所述开合组件设置于所述雨水篮上,当所述开合组件关闭时,所述开合组件位于所述雨水管口的下方;
[0009]所述排污机构包括初期雨水池、闸门以及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设置于雨水口的底板上,所述初期雨水池设置于所述升降组件上,所述初期雨水池上开设有排污口,所述闸门设置于所述排污口处;
[0010]所述升降组件能够控制所述路面雨水径流污染控制雨水口装置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开合组件处于打开状态,所述排污口位于所述污水管口的上方;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开合组件处于关闭状态,所述排污口与所述污水管口对齐。
[0011]可选地,所述雨水篮包括桶体、过滤隔板以及手提杆;
[0012]所述桶体为两端开口长方体或正方体结构,所述桶体竖直设置于雨水口中,所述桶体开口朝上,所述桶体的下端抵接于所述挡板上;所述手提杆与所述桶体的上端连接;
[0013]所述过滤隔板水平设置于所述桶体内,所述过滤隔板与所述桶体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过滤隔板的下表面抵接于所述初期雨水池上;
[0014]所述开合组件设置于所述桶体的上端。
[0015]可选地,所述开合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上盖和第二上盖;
[0016]所述第一上盖的第一侧边与所述桶体的上端的第一侧边铰接,所述第二上盖的第一侧边与所述桶体的上端的第二侧边铰接,所述桶体的上端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为一组相对的侧边;
[0017]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上盖和所述第二上盖均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第一上盖和所述第二上盖均沿水平面向上倾斜第一设定角度;
[0018]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上盖和所述第二上盖均处于关闭状态,所述第一上盖和所述第二上盖均抵接于所述桶体的上端的开口处,且所述第一上盖的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二上盖的第二侧边相互抵接,所述第一上盖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为一组相对的侧边,所述第二上盖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为一组相对的侧边。
[0019]可选地,所述开合组件还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
[0020]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一端均与所述过滤隔板的对称中心铰接;
[0021]所述第一上盖上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二上盖上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位于所述第一上盖的中轴线上,所述第一滑槽垂直于所述第一上盖的第一侧边,所述第二滑槽位于所述第二上盖的中轴线上,所述第二滑槽垂直于所述第二上盖的第一侧边;
[0022]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滑槽滑动连接。
[0023]可选地,所述雨水篮还包括第一导雨板和第二导雨板;
[0024]所述第一导雨板和所述第二导雨板均包括直板和斜板,所述直板竖直设置,所述第一导雨板和所述第二导雨板的直板分别与所述桶体的上端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一一对应连接;
[0025]所述手提杆与所述直板连接;
[0026]所述斜板设置于所述直板上,所述斜板沿水平面向下倾斜第二设定角度;
[0027]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上盖的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一导雨板的所述斜板的下表面抵接,所述第二上盖的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二导雨板的所述斜板的下表面抵接。
[0028]可选地,所述桶体的下端设置有限位板,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过滤隔板抵接于所述限位板上。
[0029]可选地,所述排污机构还包括齿轮轴、齿条以及拉绳;
[0030]所述齿轮轴水平设置于所述初期雨水池内,所述齿轮轴的两端均通过阻尼轴承分别与所述初期雨水池的一组相对的侧壁一一对应转动连接;
[0031]所述齿条与所述雨水篮连接,所述齿条竖直设置,所述齿条能够与所述齿轮轴啮合;
[0032]所述拉绳的一端与所述齿轮轴连接,所述拉绳的另一端与所述闸门连接。
[0033]可选地,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一升降板、第二升降板、第一驱动单元、第二驱动单元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滑槽和第四滑槽;
[0034]所述第三滑槽和所述第四滑槽均水平设置于雨水口的底板上,所述第三滑槽内设置有第一滑杆,所述第四滑槽内设置有第二滑杆,所述第一滑杆和所述第二滑杆均与雨水口的第一侧壁垂直;
[0035]所述第一升降板的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一滑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升降板的第一侧
边与所述第二滑杆转动连接;
[0036]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一升降板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升降板以所述第一滑杆为轴心旋转的同时沿所述第三滑槽滑动;
[0037]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二升降板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升降板以所述第二滑杆为轴心旋转的同时沿所述第四滑槽滑动。
[0038]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升降板的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二升降板的第二侧边相互抵接,且均抵接于所述初期雨水池的底板上,所述第一升降板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为一组相对的侧边,所述第二升降板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为一组相对的侧边;
[0039]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升降板和所述第二升降板均水平设置于所述初期雨水池的底板与雨水口的底板之间。
[0040]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均包括支架、定滑轮、动滑轮、配重块以及牵引绳;
[0041]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所述支架分别与雨水口的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一一对应连接,雨水口的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为一组相对的侧壁,且雨水口的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均与雨水口的第一侧壁垂直连接;
[004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路面雨水径流污染控制雨水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雨水径流污染控制雨水口装置包括雨水管口(1)、污水管口(2)、过滤机构以及排污机构;所述雨水管口(1)和所述污水管口(2)均设置于雨水口(100)的第一侧壁上,所述雨水管口(1)位于所述污水管口(2)的上方;所述过滤机构包括雨水篮(31)、挡板(32)以及开合组件,所述挡板(32)设置于雨水口(100)的任意一个侧壁上,所述雨水篮(31)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挡板(32)上,所述开合组件设置于所述雨水篮(31)上,当所述开合组件关闭时,所述开合组件位于所述雨水管口(1)的下方;所述排污机构包括初期雨水池(41)、闸门(42)以及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设置于雨水口(100)的底板上,所述初期雨水池(41)设置于所述升降组件上,所述初期雨水池(41)上开设有排污口(44),所述闸门(42)设置于所述排污口(44)处;所述升降组件能够控制所述路面雨水径流污染控制雨水口装置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开合组件处于打开状态,所述排污口(44)位于所述污水管口(2)的上方;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开合组件处于关闭状态,所述排污口(44)与所述污水管口(2)对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雨水径流污染控制雨水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篮(31)包括桶体(311)、过滤隔板(312)以及手提杆(313);所述桶体(311)为两端开口长方体或正方体结构,所述桶体(311)竖直设置于雨水口(100)中,所述桶体(311)开口朝上,所述桶体(311)的下端抵接于所述挡板(32)上;所述手提杆(313)与所述桶体(311)的上端连接;所述过滤隔板(312)水平设置于所述桶体(311)内,所述过滤隔板(312)与所述桶体(311)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过滤隔板(312)的下表面抵接于所述初期雨水池(41)上;所述开合组件设置于所述桶体(311)的上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路面雨水径流污染控制雨水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上盖(331)和第二上盖(332);所述第一上盖(331)的第一侧边与所述桶体(311)的上端的第一侧边铰接,所述第二上盖(332)的第一侧边与所述桶体(311)的上端的第二侧边铰接,所述桶体(311)的上端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为一组相对的侧边;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上盖(331)和所述第二上盖(332)均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第一上盖(331)和所述第二上盖(332)均沿水平面向上倾斜第一设定角度;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上盖(331)和所述第二上盖(332)均处于关闭状态,所述第一上盖(331)和所述第二上盖(332)均抵接于所述桶体(311)的上端的开口处,且所述第一上盖(331)的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二上盖(332)的第二侧边相互抵接,所述第一上盖(331)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为一组相对的侧边,所述第二上盖(332)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为一组相对的侧边。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路面雨水径流污染控制雨水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组件还包括第一支撑杆(333)和第二支撑杆(334);所述第一支撑杆(333)和所述第二支撑杆(334)的第一端均与所述过滤隔板(312)的对称中心铰接;
所述第一上盖(331)上设置有第一滑槽(335),所述第二上盖(332)上设置有第二滑槽(336);所述第一滑槽(335)位于所述第一上盖(331)的中轴线上,所述第一滑槽(335)垂直于所述第一上盖(331)的第一侧边,所述第二滑槽(336)位于所述第二上盖(332)的中轴线上,所述第二滑槽(336)垂直于所述第二上盖(332)的第一侧边;所述第一支撑杆(33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滑槽(335)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33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滑槽(336)滑动连接。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路面雨水径流污染控制雨水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篮(31)还包括第一导雨板和第二导雨板;所述第一导雨板和所述第二导雨板均包括直板(337)和斜板(338),所述直板(337)竖直设置,所述第一导雨板和所述第二导雨板的直板(33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亚昊周志刚刘腊生李雅萍胡良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盐业总公司盐业地质勘查大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