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鼻腔内的止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58069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鼻腔内的止血装置,包括海绵,所述海绵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气囊,所述气囊的底部连通有软管,所述软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海绵的外部,所述软管的一侧设置有阀门,所述软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软板,所述软板的正面设置有胶带,所述海绵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的表面连通有出液管,所述输送管的底端延伸至海绵的底部并连通有输液头,所述气囊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气囊的正面固定连接有传感器接触区,所述传感器接触区的正面延伸至海绵的外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鼻腔止血装置在对鼻腔进行止血时很容易脱落,且在取下止血装置时容易使患者鼻腔内出现疼痛,安置不方便,且无法对黏膜鼻腔的压力进行检测的问题。膜鼻腔的压力进行检测的问题。膜鼻腔的压力进行检测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鼻腔内的止血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止血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鼻腔内的止血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流鼻血,医学学名鼻衄,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可由鼻部疾病引起,也可由全身疾病所致,鼻出血多为单侧,少数情况下可出现双侧鼻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仅为涕中带血,重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反复鼻出血可导致贫血,因此,需要使用到止血装置来对鼻腔进行止血。
[0003]现有的鼻腔止血装置在对鼻腔进行止血时很容易脱落,且在取下止血装置时容易使患者鼻腔内出现疼痛,安置不方便,且无法对黏膜鼻腔的压力进行检测,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用于鼻腔内的止血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鼻腔内的止血装置,具有止血装置在进行止血时不易脱落,且在取下时不会造成患者疼痛,安置方便,可以塑性,且可以检测填塞时对粘膜鼻腔压力的优点。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鼻腔内的止血装置,包括海绵,所述海绵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气囊,所述气囊的底部连通有软管,所述软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海绵的外部,所述软管的一侧设置有阀门,所述软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软板,所述软板的正面设置有胶带,所述海绵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的表面连通有出液管,所述输送管的底端延伸至海绵的底部并连通有输液头,所述气囊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气囊的正面固定连接有传感器接触区,所述传感器接触区的正面延伸至海绵的外部,所述传感器接触区与压力传感器电连接。
>[0006]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胶带贴敷于软板的外表面。
[0007]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输液头的顶部与海绵的底部固定连接。
[0008]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阀门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
[0009]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海绵为医用胶原蛋白海绵。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气囊、软管和阀门,能够对气囊内进行充气,使气囊膨胀填充在鼻腔内并配合海绵对鼻腔内进行止血,不便于脱落,通过设置软板和胶带,能够将软管固定在患者的脸上,不需要患者用手对软管进行支撑,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通过设置输送管、出液管和输液头,能够对海绵内填充医用润滑液,使医用润滑液流到患者的鼻腔内,在医护人员取下海绵时不会造成患者鼻腔内壁疼痛的现象,安置方便,可以塑性,通过设置传感器接触区和压力传感器,可以检测填塞时对粘膜鼻腔压力。解决了现有的鼻腔止血装置在对鼻腔进行止血时很容易脱落,且在取下止血装置时容易使患者鼻腔内出现疼痛,安置不方便,且无法对黏膜鼻腔的压力进行检测的问题。
[0012]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防滑纹,能够使阀门达到防滑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结构剖视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结构图2中A的结构放大图。
[0016]附图标记说明:
[0017]1、海绵;2、气囊;3、软管;4、阀门;5、软板;6、胶带;7、输送管;8、出液管;9、输液头;10、防滑纹;11、压力传感器;12、传感器接触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0019]实施例:
[0020]如图1

图3所示,一种用于鼻腔内的止血装置,包括海绵1,海绵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气囊2,气囊2的底部连通有软管3,软管3的另一端延伸至海绵1的外部,软管3的一侧设置有阀门4,软管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软板5,软板5的正面设置有胶带6,海绵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输送管7,输送管7的表面连通有出液管8,输送管7的底端延伸至海绵1的底部并连通有输液头9,气囊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11,气囊2的正面固定连接有传感器接触区12,传感器接触区12的正面延伸至海绵1的外部,传感器接触区12与压力传感器11电连接。
[0021]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0022]使用时将包裹着气囊2的海绵1塞入患者的鼻腔内,打开阀门4,医护人员往软管3内进行充气,使海绵1充分的膨胀,待海绵1膨胀到紧紧的贴在鼻腔内时,关闭阀门4,再用胶带6将软板5和软管3贴敷在患者的脸上,完成止血,且海绵1不易脱落,待需要取下海绵1时,医护人员将胶带6撕下,通过注射器往输液头9内注射医用润滑液,润滑液通过输送管7和出液管8流至海绵1的表面与鼻腔接触,静待20秒取下海绵1,不会造成患者鼻腔内壁出现疼痛的现象,安置方便,可以塑性,传感器接触区12与患者的鼻腔肉壁接触,且通过压力传感器11,可以检测填塞时对粘膜鼻腔压力。
[0023]通过设置气囊2、软管3和阀门4,能够对气囊2内进行充气,使气囊2膨胀填充在鼻腔内并配合海绵1对鼻腔内进行止血,不便于脱落,通过设置软板5和胶带6,能够将软管3固定在患者的脸上,不需要患者用手对软管3进行支撑,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通过设置输送管7、出液管8和输液头9,能够对海绵1内填充医用润滑液,使医用润滑液流到患者的鼻腔内,在医护人员取下海绵1时不会造成患者鼻腔内壁疼痛的现象,安置方便,可以塑性,通过设置传感器接触区12和压力传感器11,可以检测填塞时对粘膜鼻腔压力。解决了现有的鼻腔止血装置在对鼻腔进行止血时很容易脱落,且在取下止血装置时容易使患者鼻腔内出现疼痛,安置不方便,且无法对黏膜鼻腔的压力进行检测的问题。
[0024]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胶带6贴敷于软板5的外表面。
[0025]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输液头9的顶部与海绵1的底部固定连接。
[0026]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阀门4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10。
[0027]将防滑纹10设置在阀门4的表面,能够对医护人员的手部进行防滑。
[0028]通过设置防滑纹10,能够使阀门4达到防滑的效果。
[0029]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海绵1为医用胶原蛋白海绵。
[0030]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使用时将包裹着气囊2的海绵1塞入患者的鼻腔内,打开阀门4,医护人员往软管3内进行充气,使海绵1充分的膨胀,待海绵1膨胀到紧紧的贴在鼻腔内时,关闭阀门4,再用胶带6将软板5和软管3贴敷在患者的脸上,完成止血,且海绵1不易脱落,待需要取下海绵1时,医护人员将胶带6撕下,通过注射器往输液头9内注射医用润滑液,润滑液通过输送管7和出液管8流至海绵1的表面与鼻腔接触,静待20秒取下海绵1,不会造成患者鼻腔内壁出现疼痛的现象,安置方便,可以塑性,传感器接触区12与患者的鼻腔肉壁接触,且通过压力传感器11,可以检测填塞时对粘膜鼻腔压力。
[003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鼻腔内的止血装置,包括海绵,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气囊,所述气囊的底部连通有软管,所述软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海绵的外部,所述软管的一侧设置有阀门,所述软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软板,所述软板的正面设置有胶带,所述海绵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的表面连通有出液管,所述输送管的底端延伸至海绵的底部并连通有输液头,所述气囊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气囊的正面固定连接有传感器接触区,所述传感器接触区的正面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曼张帆郭辉李玲王红燕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肿瘤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