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弱电缆物理隔离的高速铁路区间电力电缆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7920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强弱电缆物理隔离的高速铁路区间电力电缆井,包括电缆井主体和位于电缆井主体沿线路方向两端侧壁开口上的区间电缆槽;电缆井主体的四个角处为斜角,斜角斜边与区间电缆槽之间的夹角为140~15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强弱电缆物理隔离的高速铁路区间电力电缆井


[0001]本技术属于铁路路基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强弱电缆物理隔离的高速铁路区间电力电缆井。

技术介绍

[0002]高速铁路的牵引供电、电力、通信、信号、信息、防灾等多专业工程的区间电缆为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营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敷设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乘客的人身安全。根据《铁路路基电缆槽图号:通路(2017)8401》通用参考图,沿铁路路基两侧的路肩设置综合电缆槽,综合电缆槽采用通信信号信息共槽、电力分槽形式;通信信号信息槽与电力槽中间采用隔板隔离。敷设电缆时,一般情况下,电力电缆等强电电缆敷设在远离铁路线路侧,通信信号信息等弱电电缆敷设在靠近轨道侧。由于电缆生产工艺或区间供电需要,在电缆头处以及直放站、基站、牵引变电所等需要过轨供电处需设置电缆井,以满足工艺要求和供电要求。《铁路路基电缆槽图号:通路(2017)8401》通用参考图中的区间标准电力电缆井具体做法如图1和图2所示。
[0003]图1和图2为现有标准图集的区间电力电缆井。电力电缆井用于电力电缆的冗余或过轨用,通信、信号、信息、防灾等弱电电缆经过此电缆井时,不得冗余敷设,直接通过,通信、信号、信息、防灾等弱电电缆与电力电缆间未做任何防火隔离。
[0004]通用参考图中,Ⅰ型、Ⅱ型通信信号电缆井以及电力电缆井均未考虑电力电缆与弱电电缆的物理隔离,也未考虑电缆敷设时的电缆弯曲半径要求,容易造成电缆外保护层损坏,容易造成故障时相互影响进而造成故障范围扩大,从而对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营造成一定严重影响。
[0005]《铁路路基电缆槽图号:通路(2017)8401》通用参考图广泛运用于设计速度200km/h客货共线铁路和高速铁路路基范围。在铁路运营过程中,已出现了多次电力电缆头故障,从而烧毁通信、信号、信息等弱电电缆,造成故障范围扩大,影响了动车组的安全运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强弱电缆物理隔离的高速铁路区间电力电缆井,通过对区间电力电缆井进行结构调整,并结合电力电缆敷设设计规范和电缆弯曲半径要求,克服了《铁路路基电缆槽图号:通路(2017)8401》通用参考图中通信信号电缆井、电力电缆井的不足,解决了电力电缆等强电电缆与通信信号信息防灾等弱电电缆在电缆井内无物理隔离,极易造成事故范围扩大的问题。
[0007]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强弱电缆物理隔离的高速铁路区间电力电缆井,包括电缆井主体和位于电缆井主体沿线路方向两端侧壁开口上的区间电缆槽;所述电缆井主体的四个角处为斜角,所述斜角斜边与区间电缆槽之间的夹角为140~155
°
,所述电缆井主体内靠近线路侧设置有混凝土单孔电缆槽。
[0008]优选的,所述混凝土单孔电缆槽的槽口宽度与区间电缆槽的弱电电缆槽宽度相
同,混凝土单孔电缆槽的形状与电缆井主体侧壁一致。
[0009]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混凝土单孔电缆槽包括混凝土隔板和混凝土底板,所述混凝土隔板的厚度和区间电缆槽的隔板的厚度相同,混凝土隔板的顶部和区间电缆槽的隔板的顶部平齐,所述混凝土底板上表面与区间电缆槽的弱电电缆槽底板上表面平齐。
[0010]优选的,所述混凝土单孔电缆槽采用混凝土浇筑而成。
[0011]优选的,所述斜角斜边与区间电缆槽之间的夹角为150
°

[0012]优选的,所述电缆井主体内四周设置有电缆挂钩器。
[0013]《铁路路基电缆槽》通用参考图的标准电力电缆井的四个直角调整为150度斜角,并在电力电缆井内靠近线路侧设置350mm
×
300mm的混凝土单孔电缆槽。
[0014]电缆井结构调整:将区间电缆槽与电缆井接合处的电缆井壁由原设计的直角型改进成斜角,并且斜边与区间电缆槽夹角优选为150度,保证区间贯通电缆由区间电缆槽进入电缆井时满足15倍电缆外径的弯曲半径要求,防止电缆由于弯曲半径不满足要求,电缆长期受内力和重力作用,引起的电缆绝缘保护层损坏,从而造成电缆漏电或短路,从而发生电缆故障,影响高速铁路区间通信、信号设备的供电安全。
[0015]电缆井内的强、弱电缆隔离用的混凝土单孔电缆槽:主要起电力电缆等强电电缆和通信信号防灾等弱电电缆的物理隔离作用,在满足电缆载荷要求的情况下,防止一侧发生着火等故障时影响另一侧电缆的正常使用。对于此新型区间电力电缆井,在电缆井靠近轨道侧设置350mm
×
300mm的混凝土单孔电缆槽,其中通信信号防灾等弱电电缆沿设置的350mm
×
300mm的混凝土单孔电缆槽敷设,10kV电力电缆等强电电缆在电缆井内完成电缆冗余、过轨以及设置电缆头等工作。通过混凝土单孔电缆槽的混凝土板实现强电电缆与弱电电缆的物理隔离,防止电力电缆发生着火等故障,影响信号、通信等供电电缆的安全运行,从而保证高速铁路的动车组安全运行,维护旅客生命财产安全。
[0016]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17]本技术的区间电力电缆井,在满足电力电缆弯曲半径和结构受力的情况下,实现了电力电缆等强电电缆与通信、信号、防灾等弱电电缆的物理隔离,从而防止了电力电缆着火后,扩大影响范围,点燃弱电电缆,进而影响动车组行车安全。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现有标准图集的区间电力电缆井的主视图;
[0019]图2是图1的A

A剖视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区间电力电缆井的主视图;
[0021]图4是图3的B

B剖视图。
[0022]图中:1、电缆井主体;2、区间电缆槽;2

1、区间电缆槽的隔板;3、电力电缆;4、弱电电缆;5、电力电缆槽;6、弱电电缆槽;7、电缆挂钩器;8、斜角;9、混凝土单孔电缆槽;9

1、混凝土隔板;9

2、混凝土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0024]本技术的区间电力电缆井,是针对《铁路路基电缆槽》通用参考图中区间电力电缆井没有设置电力电缆3等强电电缆与通信、信号、防灾等弱电电缆4间的隔离措施,存在电力电缆3着火,会影响通信、信号、防灾等弱电电缆4正常工作;针对《铁路路基电缆槽》通用参考图中区间电力电缆井设置为方形,电缆由区间电缆槽进入电缆井时,直角处不能满足电力电缆3弯曲半径要求,转角处受力,长时间工作容易造成电缆绝缘皮开裂,发生漏电、短路等故障,从而影响正常运行而提出的。
[0025]请参阅图3和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强弱电缆物理隔离的高速铁路区间电力电缆井,包括电缆井主体1和位于电缆井主体1沿线路方向两端侧壁开口上的区间电缆槽2,区间电缆槽的隔板2

1将其分隔为电力电缆槽5和弱电电缆槽6;所述电缆井主体1的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弱电缆物理隔离的高速铁路区间电力电缆井,包括电缆井主体和位于电缆井主体沿线路方向两端侧壁开口上的区间电缆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井主体的四个角处为斜角,所述斜角斜边与区间电缆槽之间的夹角为140~155
°
,所述电缆井主体内靠近线路侧设置有混凝土单孔电缆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弱电缆物理隔离的高速铁路区间电力电缆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单孔电缆槽的槽口宽度与区间电缆槽的弱电电缆槽宽度相同,混凝土单孔电缆槽的形状与电缆井主体侧壁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强弱电缆物理隔离的高速铁路区间电力电缆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单孔电缆槽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宏刚张海兵袁爱庆彭东辉赵晨生刘光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