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7801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治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装配治具。该装配治具包括基座、盖板、第一推压机构和第二推压机构;基座包括用于承载待装配壳体的上表面;盖板设置在上表面的上方,且盖板上开设有用于暴露出待装配壳体的操作孔;第一推压机构包括设在盖板上的第一导轨,第一导轨的延伸方向与基座的上表面倾斜相交,第一导轨上滑动设置有第一推压杆;第二推压机构包括垂直于上表面的第二导轨,第二导轨上滑动设置有第二推压杆;第一推压杆具有沿第一导轨的延伸方向推压待装配零部件的第一按压端,第二推压杆具有沿第二导轨的延伸方向推压待装配零部件的第二按压端,第一按压端和第二按压端均伸入至操作孔内。二按压端均伸入至操作孔内。二按压端均伸入至操作孔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治具


[000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治具
,特别涉及一种装配治具。

技术介绍

[0002]在移动终端产品中,将零部件装配至壳体上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案:第一种是,采用人工手动按压的方式将零部件装配到位,然而由于零部件体积小巧、尺寸精细,手动按压的方式容易存在偏位的情况而导致零部件上的对位部分被损坏,并且长时间的流水作业时会导致操作人员手痛而降低产能;第二种是,可以使用推压型的装配治具来装配该零部件。基于移动终端产品严格的密封要求,该零部件的装配轨迹包括不止一个方向,而常规的推压治具的推压方向为单向,无法一次将上述零部件按压到位,还容易出现翻边、剐蹭等现象而导致密封件部分未到位甚至是损坏,不但需要二次补压,还降低了组装良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治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单向推压治具无法一次按压到位,且容易造成密封件部分未到位甚至是损坏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配治具,用于将零部件装配于壳体的装配孔内,包括:基座、盖板、第一推压机构和第二推压机构;
[0005]所述基座包括用于承载待装配壳体的上表面;
[0006]所述盖板设置在所述上表面的上方,且所述盖板上开设有用于暴露出所述待装配壳体的操作孔;
[0007]所述第一推压机构包括设在所述盖板上的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基座的上表面倾斜相交,所述第一导轨上滑动设置有第一推压杆;
[0008]所述第二推压机构包括垂直于所述上表面的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上滑动设置有第二推压杆;
[0009]所述第一推压杆具有沿所述第一导轨的延伸方向推压待装配零部件的第一按压端,所述第二推压杆具有沿所述第二导轨的延伸方向推压所述待装配零部件的第二按压端,所述第一按压端和所述第二按压端均伸入至所述操作孔内。
[0010]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推压机构为待装配零部件提供一个倾斜方向的力,使待装配零部件上的密封件抵接在待装配壳体内,即与装配孔预压到位;第二推压机构为待装配零部件提供竖直方向的力,将待装配零部件卡在装配孔内,即装配到位。因第一推压机构和第二推压机构能够提供两个方向的力,在将待装配零部件装配到待装配壳体上的装配孔能够满足待装配零部件装配到位时的运动方向,降低对密封件的损坏,由此提高组装良率。
[0011]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所述盖板上设置有沿远离所述操作孔的方向依次排列的若干个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导轨通过贯穿所述若干个第一定位孔的第一定位件与所述盖板相连;所述盖板上还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二导轨的背板,所述背板上设置有沿远离所
述操作孔的方向依次排列的若干个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导轨通过贯穿所述若干个第二定位孔的第二定位件与所述背板相连。通过定位孔调整第一推压机构和第二推压机构的推动行程,当连通孔位于装配孔的不同深度处,可以满足待装配零部件的相应装配需求。
[00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或第二定位孔为长圆孔。长圆孔即腰形孔,通过腰形孔来满足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在调整位置上的需求。
[00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按压端和所述第二按压端均与所述待装配零部件的外轮廓形状一致。待装配零部件的外轮廓形状一致的第一按压端和第二按压端可以与待装配零部件更好地配合,接触更为稳定可靠。
[00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座上设有若干个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待装配壳体在平行于所述基座上表面的平面内的移动。通过限位件对待装配壳体进行限位,由此保证装配良率。
[00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待装配壳体包括第一边和第二边,所述第一边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边的长度,若干个所述限位件包括沿所述第一边上设置的至少两个限位件,以及沿所述第二边上设置的至少一个限位件。在待装配壳体不为等边形状时,通过不同数量的限位件,来满足对待装配壳体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的限位需求,减少装配时发生偏转的情况,提高装配良率。
[00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盖板通过铰接方式设置在所述基座上。在翻开盖板时,带动第一推压机构和第二推压机构也都离开基座的上方,方便放置未装配的待装配壳体和待装配零部件;在合下盖板时,也带动第一推压机构和第二推压机构归位至基座的上方,方便取出装配好的待装配壳体。
[0017]在一实施例中,包括:所述盖板地一侧铰接于所述基座的侧面、相对的另一侧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基座的另一侧面可拆卸连接。由铰接侧和可拆卸连接侧协同配合可以确保盖板与基座之间的装配稳定性。
[001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为锁扣。
[0019]在一实施例中,包括:所述第一推压机构还包括第一把手,所述第一推压杆包括与所述第一按压端相对设置的第一非按压端,所述第二推压杆包括与所述第二按压端相对设置的第二非按压端,所述第一把手的一端与第一非按压端相连、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上远离于所述操作孔的位置处;所述第二推压机构还包括第二把手,所述第二把手的一端与第二非按压端相连、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导轨上远离于所述操作孔的位置处。把手的设置使得装配操作更为轻松、简便,方便控制第一推压机构和第二推压机构的推动行程。
附图说明
[0020]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0021]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装配治具的立体图;
[0022]图2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装配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
[0024]图4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装配治具中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装配治具中基座的俯视;
[0026]图6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装配治具所适用的待装配壳体和待装配零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是图6中B处放大示意图。
[0028]图中,100

基座、110

上表面、120

限位件;200

盖板、210

操作孔、220

第一定位孔;300

第一推压机构、310

第一导轨、320

第一推压杆、321

第一按压端、322

第一非按压端、330

第一把手;400

第二推压机构、410

第二导轨、420

第二推压杆、421

第二按压端、422

第二非按压端、430

第二把手;500

背板、51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治具,用于将零部件装配于壳体的装配孔内,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盖板、第一推压机构和第二推压机构;所述基座包括用于承载待装配壳体的上表面;所述盖板设置在所述上表面的上方,且所述盖板上开设有用于暴露出所述待装配壳体的操作孔;所述第一推压机构包括设在所述盖板上的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基座的上表面倾斜相交,所述第一导轨上滑动设置有第一推压杆;所述第二推压机构包括垂直于所述上表面的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上滑动设置有第二推压杆;所述第一推压杆具有沿所述第一导轨的延伸方向推压待装配零部件的第一按压端,所述第二推压杆具有沿所述第二导轨的延伸方向推压所述待装配零部件的第二按压端,所述第一按压端和所述第二按压端均伸入至所述操作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治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盖板上设置有沿远离所述操作孔的方向依次排列的若干个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导轨通过贯穿所述若干个第一定位孔的第一定位件与所述盖板相连;所述盖板上还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二导轨的背板,所述背板上设置有沿远离所述操作孔的方向依次排列的若干个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导轨通过贯穿所述若干个第二定位孔的第二定位件与所述背板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或第二定位孔为长圆孔。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配治具,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天宇陈福忠英就成李坤刘敏刘益博张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勤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