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化紧固螺栓与螺帽的装置,包括螺帽上料组件、螺栓上料组件、装配组件和下料组件;所述螺帽上料组件和螺栓上料组件均与装配组件通过物料传送通道连接,所述下料组件与装配组件配合使用,对装配完成后的成型件进行收集;通过本方案,此前人工预制装配的效率大约是1万件/人/日,使用该设备后,全自动化装配,摆脱人为不稳定因素的干扰,效率可达到4万件/机/日,效率提升300%。既减少了对人工的依赖,同时对工作环境场所的要求更低,可以24小时全天候的工作,极大提高了效率,能够更充分的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能够更充分的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能够更充分的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化紧固螺栓与螺帽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预装配件
,尤其是一种自动化紧固螺栓与螺帽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自动化装配是指以自动化机械代替人工劳动的一种装配技术。自动化装配技术以机器人为装配机械,同时需要柔性的外围设备。
[0003]在装配过程中,自动化装配可完成以下形式的操作:零件传输、定位及其连接;用压装或由紧固螺钉、螺母使零件相互固定;装配尺寸控制以及保证零件连接或固定的质量;输送组装完毕的部件或产品,并将其包装或堆垛在容器中等。
[0004]目前随着国家机械化程度提高,自动化装配市场对于预装配件的需求与日俱增,使用人工进行预装件的配套准备,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而且预制件的质量稳定性和产品的一致性受到人力熟练程度、技术认知和环境影响,难以保证。导致效率低下的同时,难以达到使用预制件客户的需求。对于螺栓和螺母配套的市场,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替代人工,并能长时间稳定、有效率的进行螺栓和螺母预装配和拧紧的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自动化紧固螺栓与螺帽的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于预装配效率低下、消耗人力资源大的问题。
[0006]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方案来实现的:
[0007]一种自动化紧固螺栓与螺帽的装置,包括螺帽上料组件、螺栓上料组件、装配组件和下料组件;所述螺帽上料组件和螺栓上料组件均与装配组件通过物料传送通道连接,所述下料组件与装配组件配合使用,对装配完成后的成型件进行收集。
[0008]基于上述自动化螺母拧紧设备的结构,所述螺栓上料组件包括螺栓盛料斗、主支撑架、上料传送组件、刮料板和传输轨;所述上料传送组件与主支撑架连接,所述螺栓盛料斗的出口端位置与上料传送组件正对,刮料板一端靠近上料传送组件设置,另一端与传输轨连接;上料传送组件上设置有磁性部。
[0009]基于上述自动化螺母拧紧设备的结构,所述上料传送组件包括传送带和转动轮,所述转动轮与主支撑架连接,所述传送带设置在两转动轮之间,所述传送带上设置有磁性吸附块,所述磁性吸附块沿传送带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
[0010]基于上述自动化螺母拧紧设备的结构,所述传输轨包括挡料板、滑动轨和限位盖;所述挡料板设置在滑动轨两侧,所述滑动轨整体为弧形设置,在滑动轨之间设置有螺杆槽;所述限位盖设置在滑动轨靠近尾端位置。
[0011]基于上述自动化螺母拧紧设备的结构,所述螺帽上料组件包括螺帽盛料槽第一驱动缸、压料板和螺帽输送通道,所述螺帽输送通道与螺帽盛料槽贯通连接;所述压料板设置在螺帽盛料槽中,螺帽盛料槽底部还设置有供第一驱动缸伸缩杆贯穿的通槽。
[0012]基于上述自动化螺母拧紧设备的结构,所述第一驱动缸的伸缩杆通过弹性组件与
压料板进行连接;所述螺帽输送通道远离螺帽盛料槽的一端设置有螺帽出料口,通过螺帽出料口可以将待装配螺帽输送到装配组件中进行装配。
[0013]基于上述自动化螺母拧紧设备的结构,所述装配组件包括螺栓取料部、螺栓推动部、螺帽推动部和转动装配部;所述螺栓取料部设置在传输轨的下侧位置,传输轨的出料端与螺栓取料部正对,所述螺栓推动部设置在转动装配部的前侧位置,所述螺帽推动部设置在转动装配部的后侧位置。
[0014]基于上述自动化螺母拧紧设备的结构,所述螺栓取料部包括第二驱动缸、输送块和支撑架;所述第二驱动缸与输送块连接,所述支撑架部分设置在输送块中;所述支撑架为弧形结构,支撑架一端与输送块铰接,并且输送块上设置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支撑弹簧,支撑架通过支撑弹簧与支撑板连接。
[0015]基于上述自动化螺母拧紧设备的结构,所述螺栓推动部包括第三驱动缸和第一推动块,所述第三驱动缸与第一推动块连接,第三驱动缸带动第一推动块进行靠近或远离转动装配部的运动;所述螺帽推动部包括第四驱动缸和第二推动块,所述第四驱动缸设置在靠近螺帽输送通道处位置,通过第四驱动缸运动带动第二推动块做远离或靠近螺帽出料口的运动。
[0016]基于上述自动化螺母拧紧设备的结构,所述转动装配部包括固定外框、转动筒、转动带和动力电机;所述转动筒设置在固定外框中,所述转动筒通过转动带连接,所述转动带与动力电机连接;所述转动筒中设置有转动孔,所述转动孔的形状与螺帽类似。
[0017]第一驱动缸、第二驱动缸、第三驱动缸和第四驱动缸可以为液压缸、油缸或气缸等驱动装置。
[0018]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通过本方案,此前人工预制装配的效率大约是1万件/人/日,使用该设备后,全自动化装配,摆脱人为不稳定因素的干扰,效率可达到4万件/机/日,效率提升300%。既减少了对人工的依赖,同时对工作环境场所的要求更低,可以24小时全天候的工作,极大提高了效率,能够更充分的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0020]2、使用本设备制作的螺栓螺母组装配合件,产品一致性更强,装配的形态、位置更加一致,而且能够按照客户要求调整拧紧距离和程度,更加适用客户的不同要求。
[0021]3、本方案中所有的驱动方式均是采用液压驱动,因此整体的体积会比较小,减小装置所需的空间使用面积。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螺帽上料组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传输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本技术螺栓取料部的取螺栓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本技术螺栓取料部的运输螺栓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是本技术螺栓上料组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7是本技术整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说明:1、螺帽上料组件;2、螺栓上料组件;3、装配组件;4、下料组件;101、螺栓
盛料斗;102、主支撑架;103、上料传送组件;104、刮料板;105、传输轨;106、传送带;107、转动轮;108、磁性吸附块;109、挡料板; 110、滑动轨;111、限位盖;112、螺栓槽;201、螺帽盛料槽;202、第一驱动缸;203、压料板;204、螺帽输送通道;205、螺帽出料口;31、螺栓取料部; 32、螺栓推动部;33、螺帽推动部;34、转动装配部;301、第二驱动缸;302、输送块;303、支撑架;304、支撑板;305、支撑弹簧;321、第三驱动缸;322、第一推动块;331、第四驱动缸;332、第二推动块;341、固定外框;342、转动筒;343、转动带;344、转动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0]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0031]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化紧固螺栓与螺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螺帽上料组件、螺栓上料组件、装配组件和下料组件;所述螺帽上料组件和螺栓上料组件均与装配组件通过物料传送通道连接,所述下料组件与装配组件配合使用,对装配完成后的成型件进行收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紧固螺栓与螺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上料组件包括螺栓盛料斗、主支撑架、上料传送组件、刮料板和传输轨;所述上料传送组件与主支撑架连接,所述螺栓盛料斗的出口端位置与上料传送组件正对,刮料板一端靠近上料传送组件设置,另一端与传输轨连接;上料传送组件上设置有磁性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化紧固螺栓与螺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传送组件包括传送带和转动轮,所述转动轮与主支撑架连接,所述传送带设置在两转动轮之间,所述传送带上设置有磁性吸附块,所述磁性吸附块沿传送带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化紧固螺栓与螺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轨包括挡料板、滑动轨和限位盖;所述挡料板设置在滑动轨两侧,所述滑动轨整体为弧形设置,在滑动轨之间设置有螺杆槽;所述限位盖设置在滑动轨靠近尾端位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化紧固螺栓与螺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帽上料组件包括螺帽盛料槽、第一驱动缸、压料板和螺帽输送通道,所述螺帽输送通道与螺帽盛料槽贯通连接;所述压料板设置在螺帽盛料槽中,螺帽盛料槽底部还设置有供第一驱动缸伸缩杆贯穿的通槽。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动化紧固螺栓与螺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缸的伸缩杆通过弹性组件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平宇,王英,张雅婕,
申请(专利权)人:张平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