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性粉煤灰压力输送混合系统及工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57383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性粉煤灰压力输送混合系统,包括输送组件、烘干组件、改性组件、气源组件、输灰管道、灰库组件和控制组件,所述输送组件分别与改性组件、气源组件和输灰管道连接,所述烘干组件与改性组件连接,所述输灰管道与灰库组件连接,所述控制组件分别与输送组件、烘干组件、改性组件和气源组件电连接。该改性粉煤灰压力输送混合系统及工艺,提高了烘干机烘干粉煤灰的效率和效果,有效防止了空气中的水汽进入输送管道,有效解决了粉煤灰因含有水汽而粘结在输灰管道内并导致管道堵塞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性粉煤灰压力输送混合系统及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气力输送
,具体涉及一种改性粉煤灰压力输送混合系统及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粉煤灰,是从煤燃烧后的烟气中收捕下来的细灰,是燃煤电厂排出的主要固体废物,但粉煤灰可资源化利用,如作为混凝土的掺合料等。传统输送粉煤灰的方式为露天式输送,粉煤灰在运输过程中极易发生泄漏,导致运输沿线的环境污染问题。现在输送粉煤灰的方式大多为气力输送,气力输送是一种利用空气流作为输送动力在管道中输送粉粒状颗粒料的方法。气力输送作为运送方法的一种,早在国外就已经被广泛运用,我国的气力输送发展历史较短,但由于其占地面积小、布置灵活、利于控制粉尘二次污染、降低劳动程度以及提高运送过程自动化水平等优点,使得它在电力、建材、冶金、矿山、以及化工等许多行业广泛应用。
[0003]物料在管道中的流动状态实际上很复杂,主要随气流速度及气流中所含的物料量和物料本身料性的不同而显著变化,在灰温低时,粘附在飞灰表面的水蒸气容易结露,使灰的粘性增加,造成内摩擦增大,流动阻力增大,流动性差,这也导致现有的气力输送方式容易出现管道堵塞的问题,进而降低了输送能力。因此,急需设计一种改性粉煤灰压力输送混合工艺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性粉煤灰压力输送混合系统及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性粉煤灰压力输送混合系统,包括输送组件、烘干组件、改性组件、气源组件、输灰管道、灰库组件和控制组件,所述输送组件分别与改性组件、气源组件和输灰管道连接,所述烘干组件与改性组件连接,所述输灰管道与灰库组件连接,所述控制组件分别与输送组件、烘干组件、改性组件和气源组件电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输送组件包括仓泵、设置在仓泵上的进料阀、出料阀、进气阀、排气阀、灰斗以及设置在仓泵内的料位计、流化器和压力传感器,所述进气阀与气源组件连接,所述灰斗设置在排气阀的一侧,所述料位计和压力传感器均与控制组件电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烘干组件包括烘干机、燃烧室、引风机一和智能温控仪,所述烘干机包括内筒、中筒和外筒,所述内筒的一侧设有导向板,所述内筒、中筒和外筒内均设有螺旋状的扬料板,所述燃烧室通过引风机一与烘干机连接,所述智能温控仪与烘干机电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改性组件包括刮板机、球磨机和引风机二,所述刮板机的进料口与烘干机的出料口连接,所述刮板机的出料口与球磨机的进料口连接,所述球磨机的出料口与进料阀连接,所述引风机二的出风管延伸至球磨机内。
[0009]更进一步的,所述气源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空气压缩机、储气罐和冷干机,所述空气压缩机上电连接有调压器和压力计,所述冷干机与进气阀连接。
[0010]更进一步的,所述灰库组件包括储灰仓和设置在储灰仓一侧的布袋除尘器,所述储灰仓的一侧设有与输灰管道连接的进灰管,且另一侧设有排灰管。
[0011]再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内设有PLC,所述控制箱的一侧设有与PLC电连接的数显仪表和指示灯,所述PLC还与调压器和压力计电连接。
[0012]一种改性粉煤灰压力输送混合工艺,所述改性粉煤灰压力输送混合工艺通过第一方面所述的改性粉煤灰压力输送混合系统完成,包括如下步骤:
[0013]S1、进料:首先通过燃烧天然气产生热能,然后通过引风机一将热源气体引入烘干机内,然后将粉煤灰喂入烘干机,烘干后的粉煤灰通过刮板机输送至球磨机内,粉磨后的粉煤灰通过进料阀进入仓泵,当料位计发出料满信号时,进料阀关闭,进料状态结束;
[0014]S2、送料:启动空气压缩机压缩空气,然后将压缩空气通过冷干机进行干燥,干燥后的压缩空气通过进气阀进入仓泵,仓泵内压力升高,当压力高至压力传感器高压报警设定值时,打开出料阀,气灰混合物通过出料阀进入输灰管道进行输送,当仓泵内粉煤灰输送完后,仓泵压力降低,当仓泵内压力降低至压力传感器低压报警设定值时,关闭进气阀和出料阀,送料状态结束;
[0015]S3、储料:粉煤灰通过输灰管道进入储灰仓,含尘气体通过布袋除尘器,洁净的空气排入大气中,隔离下来的粉尘因自重落入储灰仓,此时,打开进料阀,进入进料状态,至此,系统完成一个输送循环,自动进入下一个输送循环。
[001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改性粉煤灰压力输送混合系统及工艺,通过设置烘干机、燃烧室和引风机一,将热源气体引入烘干机中,提高了烘干机烘干粉煤灰的效率和效果,通过设置冷干机对输送气源进行干燥处理,有效防止了空气中的水汽进入输送管道,有效解决了粉煤灰因含有水汽而粘结在输灰管道内并导致管道堵塞的问题,使粉煤灰匀速在管道内输送,这样既节约了输送时间,解决了粉煤灰在运输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又可以解决废弃粉煤灰再利用问题。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仓泵竖直方向的剖视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烘干组件竖直方向的剖视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气源组件竖直方向的剖视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灰库组件水平方向的剖视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控制箱水平方向的剖视图;
[0023]图7为本专利技术改性组件竖直方向的剖视图。
[0024]图中:100、输送组件;101、仓泵;102、进料阀;103、出料阀;104、进气阀;105、排气阀;106、灰斗;107、料位计;108、流化器;109、压力传感器;200、烘干组件;201、烘干机;2011、内筒;2012、中筒;2013、外筒;2014、导向板;2015、扬料板;202、燃烧室;203、引风机一;204、智能温控仪;300、气源组件;301、空气压缩机;302、储气罐;303、冷干机;304、调压器;305、压力计;400、输灰管道;500、灰库组件;501、储灰仓;502、布袋除尘器;503、进灰管;
504、排灰管;600、控制组件;601、控制箱;602、PLC;603、数显仪表;604、指示灯;700、改性组件;701、刮板机;702、球磨机;703、引风机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性粉煤灰压力输送混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组件(100)、烘干组件(200)、改性组件(700)、气源组件(300)、输灰管道(400)、灰库组件(500)和控制组件(600),所述输送组件(100)分别与改性组件(700)、气源组件(300)和输灰管道(400)连接,所述烘干组件(200)与改性组件(700)连接,所述输灰管道(400)与灰库组件(500)连接,所述控制组件(600)分别与输送组件(100)、烘干组件(200)、改性组件(700)和气源组件(300)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粉煤灰压力输送混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组件(100)包括仓泵(101)、设置在仓泵(101)上的进料阀(102)、出料阀(103)、进气阀(104)、排气阀(105)、灰斗(106)以及设置在仓泵(101)内的料位计(107)、流化器(108)和压力传感器(109),所述进气阀(104)与气源组件(300)连接,所述灰斗(106)设置在排气阀(105)的一侧,所述料位计(107)和压力传感器(109)均与控制组件(600)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粉煤灰压力输送混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组件(200)包括烘干机(201)、燃烧室(202)、引风机一(203)和智能温控仪(204),所述烘干机(201)包括内筒(2011)、中筒(2012)和外筒(2013),所述内筒(2011)的一侧设有导向板(2014),所述内筒(2011)、中筒(2012)和外筒(2013)内均设有螺旋状的扬料板(2015),所述燃烧室(202)通过引风机一(203)与烘干机(201)连接,所述智能温控仪(204)与烘干机(201)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性粉煤灰压力输送混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组件(700)包括刮板机(701)、球磨机(702)和引风机二(703),所述刮板机(701)的进料口与烘干机(201)的出料口连接,所述刮板机(701)的出料口与球磨机(702)的进料口连接,所述球磨机(702)的出料口与进料阀(102)连接,所述引风机二(703)的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瞿国联瞿国梁陈贤德郑伟强施健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娄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