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填料吸收塔及烟道气的净化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合式填料吸收塔及烟道气的净化工艺,属于化工环保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醇胺法是应用最广的脱硫、脱碳工艺,而塔器是重要的传质、传热分离设备。其中,填料塔具有制造和更换容易、材质范围广、适应能力强和节能等优点,且大多数情况下分离性能优于板式塔,因此填料塔在醇胺法工艺中应用逐渐增多。填料是填料塔的核心构件,填料的传质效率直接关系到填料塔的操作性能。固定填料具有以下缺点:在填料塔中,气固两相都是逆流接触,气固两相表面接触时间太短,且填料的比表面积固定,为了增加传质面积及反应时间只能增加填料高度,但此时也大大增加了投资成本;填料本身固定不变的材质、几何结构、参数等决定了其有限的液体浸润性,且液膜湍动、传质效率有限。未来塔器设计要求塔器设备具有高通量、高效率和低压降等优良的综合性,重点在于如何提高填料的传质效率,如何加大填料的比表面积、提高表面利用率、提高扩散系数或减小滞流膜层厚度等因素。
[0003]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现有技术一: />[0004]现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填料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式填料吸收塔包括单塔结构或者双塔结构,当其为单塔结构时,包括喷淋反应区、气流均布区及泡沫反应区,所述喷淋反应区位于吸收塔底部,所述气流均布区和所述泡沫反应区并排布置于所述喷淋反应区的上部,且所述气流均布区的底部及顶部分别与所述喷淋反应区的顶部、所述泡沫反应区的顶部相通;所述喷淋反应区由下到上设置有储液区、进气管、填料层及液体分布器,所述气流均布区包括烟道及设置于烟道顶部的第一雾滴发生器,所述泡沫反应区由上到下设置有第二雾滴发生器、若干微孔填料段、液
‑
泡沫混相区、出气管及临时储液区;当其为双塔结构时,包括第一吸收塔和第二吸收塔,所述第一吸收塔和第二吸收塔通过管道连通,且所述第一吸收塔内由下到上设置有储液区、进气管、填料层及液体分布器,所述第二吸收塔内由上到下设置有第二雾滴发生器、若干微孔填料段、液
‑
泡沫混相区、出气管及临时储液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填料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储液区的排液口通过回流管道经由循环泵与所述液体分布器相通。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式填料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道的底部与喷淋反应区交接处的烟道进口为直角三角形结构,且直角三角形结构的斜边与所述烟道相对侧的塔壁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式填料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道的顶部与泡沫反应区交接处的烟道进口还分别设置有导流板以及整流格栅,用于将烟道内的气体引流至泡沫反应区。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填料吸收塔,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微孔填料段包括上层填料、下层填料及于上层填料、下层填料之间所形成的泡沫生成区,其中,所述上层填料为有序规整微孔网板结构填料,下层填料为无序多孔碳化硅填料,且上层填料与下层填料的孔径不同。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式填料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填料为U型微孔网板结构填料,于波峰、波谷及侧壁板均布有直径小于0.05mm的网孔,下层填料为直径1
‑
2mm的非金属多孔泡沫碳化硅填料。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组合式填料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填料、下层填料分别包括由支撑杆形成的网格支撑结构,每个所述网格内设置有圆形填料环,所述圆形填料环内装填所述填料,且所述网格与所述圆形填料环之间的空隙填充有耐水材料;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明英,张亚志,崔岩,朱繁,徐继法,李加旺,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