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鼻窦炎术后检测装置
[0001]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检测装置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鼻窦炎术后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3]鼻窦炎俗称脑漏,中医叫鼻渊,它是一种临床常见鼻病,可以一个鼻窦单独发生,也可以几个鼻窦同时发病,急性鼻窦炎绝大多数由严重伤风引起,因全身抵抗力差,加上局部各种原因使鼻窦与鼻腔的通路不畅,致使病菌侵入鼻窦,引起鼻窦粘膜的急性炎症,甚至形成鼻窦积脓,其症状是鼻塞、流脓涕和嗅觉减退等,有时伴有明显的头痛。
[0004]目前,慢性鼻窦炎已经是较为普遍的慢性疾病之一,通常是由未解决的急性鼻窦炎演变而来,其主要原因是前期未能提供准确诊断和完整治疗。
[0005]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内窥镜设备来实现鼻窦炎术后的监测作业,传统的耳鼻喉科检查用内窥镜设备一般包括庞大的信号采集和处理装置以及图像显示装置,其一般基于计算机来实现,探头通过长的光纤连接到信号采集和处理装置,这样的内窥镜设备造价高昂,而且移动不便,只适于在医院或诊所内使用,为解决此问题,公开号为CN208541278U的专利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鼻窦炎术后检测装置,包括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机构的内壁轴线位置转动连接有检测管(1),所述辅助机构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旋转电机(2),所述旋转电机(2)的输出轴端与检测管(1)传动连接,所述检测管(1)的端部固定连通有旋转接头(3),所述旋转接头(3)的内壁铰接有探鼻摇筒(4),所述探鼻摇筒(4)与旋转接头(3)的铰接处固定设置有扭簧,所述探鼻摇筒(4)的内部分别开设有布液环腔(7)、气动外环腔(8)和气动内环腔(9),所述气动外环腔(8)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撑鼻筒(10),所述撑鼻筒(10)的周侧面与探鼻摇筒(4)滑动连接,所述撑鼻筒(10)的周侧面铰接有一组呈圆周阵列分布的连杆(11),每个所述连杆(11)的另一端均铰接有扩撑臂(12),每个所述扩撑臂(12)的尾端均与探鼻摇筒(4)铰接,所述扩撑臂(12)的尾部通过联管与布液环腔(7)固定连通,所述气动内环腔(9)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调位筒(16),所述调位筒(16)的周侧面与撑鼻筒(10)滑动连接,所述调位筒(16)的端部固定安装有采集模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鼻窦炎术后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模组包括采集筒(17),所述采集筒(17)的尾部与调位筒(16)固定连接,所述采集筒(17)的尾部固定安装有导线(18),所述导线(18)的尾部与辅助机构固定连通,所述采集筒(17)的端面固定安装有一组呈圆周阵列分布的补光灯(19),所述采集筒(17)的端面偏心位置固定安装有摄像头(20),所述采集筒(17)与撑鼻筒(10)呈同轴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鼻窦炎术后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机构包括器体(21),所述器体(21)的内部分别安装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气泵(22)、送液连管(23)和电控模组,所述送液连管(23)的内壁螺纹连接有储液筒(24),所述储液筒(24)为透明材质,所述送液连管(2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封头(25),所述封头(25)的底面固定安装有泵体(26),所述泵体(26)进液口的一端与送液连管(23)固定连通,所述泵体(26)出液口的一端通过软管与布液环腔(7)固定连通,两个气泵(22)的端口通过软管分别与气动外环腔(8)和气动内环腔(9)固定连通,所述电控模组的端口通过导线(18)与采集筒(17)电连接,所述器体(21)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与气泵(22)配合的透气孔(27),所述气泵(22)为抽气吸气两用泵。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鼻窦炎术后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扩撑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瑞敏,房少辉,李广,刘璐,
申请(专利权)人:荥阳市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