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灌注方向的脱细胞支架培养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7159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调节灌注方向的脱细胞支架培养容器,包括:培养容器、转向阀、吸液装置,所述转向阀包括:设置有A接口、B接口、C接口、D接口、转动圆腔的外壳,设置在所述转动圆腔内的转动球,与所述转动球连接的转向控制杆;所述转动球设置有呈镜像对称但不连通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的四个出口与外壳的A接口、B接口、C接口、D接口对应接通;所述吸液装置的吸液端设置在培养容器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操作转向控制杆,便可以改变灌注液的灌注方向,无需人工过多的操作,也无需对器官灌注设备进行拆装,极大的方便了应用,减少了污染的风险,避免因为暂停灌注设备导致器官缺氧的问题。导致器官缺氧的问题。导致器官缺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灌注方向的脱细胞支架培养容器


[0001]本技术涉及细胞培养
,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灌注方向的脱细胞支架培养容器。

技术介绍

[0002]器官功能衰竭是造成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器官移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然而,全球面临着严重的器官短缺,利用器官脱细胞支架体外重构器官结构与功能成为解决器官移植供体短缺的重要途径之一。
[0003]器官脱细胞支架是将器官的脱细胞成分洗脱干净,仅剩下结果完整、免疫原性低的细胞外基质,为体外重构人工器官提供模板与支架。在体外重构过程中,需要搭建一套能实现体外器官再生的灌注设备。
[0004]通常情况下,器官灌注装备可以实现体外器官再生与培养,器官灌注装备是一种用于通过连接实体器官的输入血管(动脉或者静脉)和排出血管(动脉或者静脉),对实体器官进行持续冲洗或灌注的设备。一种器官灌注装备是生物医药研发中对整个器官进行灌注、培养、保存、再生的重要设备,可以有效提高器官灌注的自动化,降低器官的损伤。
[0005]目前实验室中的器官灌注设备只能单方向灌注,当需要调整灌注方向时,只能暂停整套装备无菌条件下拆下连接管,手动进行更换连接管道,因此操作增加了污染的风险,更换链接管道极容易造成器官损伤,并因暂停灌注设备导致器官缺氧等问题。
[0006]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节灌注方向的脱细胞支架培养容器,无需过多的人工操作,实现调整灌注方向,便于应用。
[0008]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一种可调节灌注方向的脱细胞支架培养容器,包括:培养容器、转向阀、吸液装置,所述转向阀包括:设置有A接口、B接口、C接口、D接口、转动圆腔的外壳,设置在所述转动圆腔内的转动球,与所述转动球连接的转向控制杆;所述转动球设置有呈镜像对称但不连通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的四个出口与外壳的A接口、B接口、C接口、D接口对应接通;所述吸液装置的吸液端设置在培养容器的底部;所述培养容器包括:瓶身、与所述瓶身配合的盖子。所述瓶身、盖子均采用对细胞组织无害的材质。
[0009]应用时,外部液体由进液管与A接口连接,入器官血管与B接口连接,出器官血管与C接口连接,D接口不接管,此时转向阀则变成A接口与B接口连通,C接口与D接口连通。吸液装置的吸液端通过连接管与外部的蠕动泵连接。
[0010]默认运行下,灌注液体经输入管由A接口进流经内圆球从B接口通过入器官血管输入到器官内部后再从出器官血管排出到C接口,流经内圆球后从D出口出滴落到培养容器的底部,再由吸液装置将灌注液体吸出到培养容器外,形成一个循环。
[0011]当需要方向灌注器官时(即从器官的出器官血管输入灌注液体,入器官血管流出),控制转向阀的控制杆转动90
°
,此时转向阀则变成A接口与C接口连通,B接口与D接口连通。此状态下液体由A接口进流经内圆球从C接口出通过出器官血管输入到器官内部后再从器官的入器官血管排出到B接口,流经内圆球后从D出口出滴落到培养容器底部,再由吸液装置将灌注液体吸出到培养容器外,形成一个循环。
[0012]通过操作转向控制杆,便可以改变灌注液的灌注方向,无需人工过多的操作,也无需对器官灌注设备进行拆装,极大的方便了应用,减少了污染的风险,避免因为暂停灌注设备导致器官缺氧的问题。
[0013]所述瓶身为无色透明状,所述瓶身、盖子的材质玻璃或塑料。采用无色透明瓶身,有利于对培养容器内的器官进行观察。
[0014]进一步地,所述转向阀设置在培养容器的内瓶颈往下约1

8cm处,并且转向控制杆穿过培养容器。以便在培养容器外便可以操作转动球。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均为90
°
角通道。
[0016]进一步地,所述吸液装置包括:漏斗,与所述漏斗的底部连接的连接管,设置在容器外的蠕动泵;所述漏斗为吸液装置的吸液端,所述连接管穿过所述培养容器并连接蠕动泵。
[0017]进一步地,所述吸液装置还包括:盖在所述漏斗上的多孔圆盘。
[0018]进一步地,所述漏斗的斜面为10
°‑
20
°

[0019]进一步地,所述瓶身与所述漏斗一体成型,结构紧凑,组装简单。
[0020]进一步地,所述可调节灌注方向的脱细胞支架培养容器,还包括:插入所述培养容器内的温度计。所述温度计能够实时显示培养容器内发温度。
[0021]进一步地,所述温度计插在所述盖子上。
[0022]采用上述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调节灌注方向的脱细胞支架培养容器,通过操作转向控制杆,便可以改变灌注液的灌注方向,无需人工过多的操作,也无需对器官灌注设备进行拆装,极大的方便了应用,减少了污染的风险,避免因为暂停灌注设备导致器官缺氧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转向阀的一种导通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转向阀的另一种导通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多孔圆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28]请参阅图1

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调节灌注方向的脱细胞支架培养容器,包括:培养容器、转向阀10、吸液装置,所述转向阀10包括:设置有A接口11、B接口12、C接口13、D接口14、转动圆腔的外壳15,设置在所述转动圆腔内的转动球16,与所述转动球16连接的转向控制杆17;所述转动球16设置有呈镜像对称但不连通的第一通道18、第二通道19,第一
通道18、第二通道19的四个出口与外壳15的A接口11、B接口12、C接口13、D接口14对应接通;所述吸液装置的吸液端设置在培养容器的底部;所述培养容器包括:瓶身20、与所述瓶身20配合的盖子21。
[0029]应用时,外部液体由进液管与A接口11连接,入器官血管与B接口12连接,出器官血管与C接口13连接,D接口14不接管,此时转向阀10则变成A接口11与B接口12连通,C接口13与D接口14连通。吸液装置的吸液端通过连接管与外部的蠕动泵连接。
[0030]默认运行下,灌注液体经输入管30由A接口11进流经内圆球从B接口12通过入器官血管输入到器官内部后再从出器官血管排出到C接口13,流经内圆球后从D出口出滴落到培养容器的底部,再由吸液装置将灌注液体吸出到培养容器外,形成一个循环。
[0031]当需要方向灌注器官时(即从器官的出器官血管输入灌注液体,入器官血管流出),控制转向阀10的控制杆转动90
°
,此时转向阀10则变成A接口11与C接口13连通,B接口12与D接口14连通。此状态下液体由A接口11进流经内圆球从C接口13出通过出器官血管输入到器官内部后再从器官的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灌注方向的脱细胞支架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容器、转向阀、吸液装置,所述转向阀包括:设置有A接口、B接口、C接口、D接口、转动圆腔的外壳,设置在所述转动圆腔内的转动球,与所述转动球连接的转向控制杆;所述转动球设置有呈镜像对称但不连通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的四个出口与外壳的A接口、B接口、C接口、D接口对应接通;所述吸液装置的吸液端设置在培养容器的底部;所述培养容器包括:瓶身、与所述瓶身配合的盖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灌注方向的脱细胞支架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瓶身为无色透明状,所述瓶身、盖子的材质玻璃或塑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灌注方向的脱细胞支架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阀设置在培养容器的内瓶颈往下约1

8cm处,并且转向控制杆穿过培养容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灌注方向的脱细胞支架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均为90
°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燕华欧映廷周明
申请(专利权)人:立沃生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