舷侧登乘平台装置及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56901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舷侧登乘平台装置及使用方法,包括主船体,主船体的舷侧上设有舷侧安装部,舷侧安装部的底部设有升降基体,升降基体的上方设有回转基体,舷侧安装部上设有第一通道,第一通道通过第一铰接部铰接于舷侧安装部的中上部,第一通道的外侧面通过第一伸缩杆连接有第二通道,回转基体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部与第二通道的底面外侧铰接,第二通道的一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三通道,第一通道的底面内侧设有第一层板,第一层板下方设有第二层板,第二层板下方设有第三层板;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能够使登乘通道实现多个方向角度的调节,而且还可以利用乘客登乘时产生的震动进行发电,也能够提高登乘效率和增加登乘的稳定性。稳定性。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舷侧登乘平台装置及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结构设计
,具体为舷侧登乘平台装置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针对于大型船舶,假设其需要向码头输送乘客,由于吃水深度限制无法过于靠近码头,解决方法其一,需要在离码头较远的地方建设较长的空中舷梯,此为动态结构物向固定结构物上输送乘客,由于船舶甲板相对于码头平台的高度过高,所以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解决方法其二需要依靠靠泊小艇,但由于船舶在水面上的晃动,则变为了两个动态结构物之间的问题,使问题放大化,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稳定高效的登乘平台装置。
[0003]现有技术公开的一种船舶登乘平台(CN112572695A),该专利技术包括安装轴杆,所述安装轴杆外表面左侧固定连接有平台,所述平台顶部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护栏,所述护栏远离平台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扶手,所述平台底部中间位置活动连接有升降器;所述平台包括台板体,所述台板体顶部两侧中间位置活动连接有台阶,所述台板体顶部位于台阶正面和背面活动连接有拖行道,所述台板体正面中间位置活动连接有防护机构,该专利技术利用踩踏产生的震动进行内部能源的转化,通过磁力对内部构件进行无接触的支撑,对整体震动进行隔断,避免震动产生叠加,保护内部构件的相对的安全,降低疲劳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舷侧登乘平台装置及使用方法,以解决现有装置中不能自适应调节其与码头的位置关系、人员登乘时产生的震动能量无法及时消除、利用震动发电时电能损耗过大以及人员登乘效率、登乘的稳定性低下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舷侧登乘平台装置,包括,主船体,主船体的舷侧上设有舷侧安装部,舷侧安装部的底部设有升降基体,升降基体具有中空的圆柱状结构,升降基体的内部设有升降杆,升降基体的上方设有回转基体,第一通道,舷侧安装部上设有第一通道,第一通道通过第一铰接部铰接于舷侧安装部的中上部,第一通道的外侧面通过第一伸缩杆连接有第二通道,回转基体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部与第二通道的底面外侧铰接,第二通道的一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三通道,第三通道的另一端部通过第二伸缩杆固定连接有第四通道,第一通道的底面内侧设有第一层板,第一层板下方设有第二层板,第二层板上设有进气口,第二层板下方设有第三层板,第二层板与第三层板之间设有避震区;该舷侧登乘平台装置不仅能够使登乘通道实现多个方向角度的调节,而且还可以利用乘客登乘时产生的震动进行发电,也能够提高登乘效率和增加登乘的稳定性;该舷侧登乘平台装置通过其舷侧安装部设有的升降基体、回转基体及其内部部件,可以使登乘通道,即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第四通道实现多角度地灵活调节,以适应与码头之间的不同距离、不同高度、不同角度,其可以搭配智能化设备,例如智能距
离补偿仪,来对其实现精准化控制,具体地,升降基体内部设有的升降杆可以在登乘平台展开之前,预设好其与码头平面之间的高度,以便于登乘通道与码头之间的对接;第一基体上设有的第一伸缩杆,则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伸缩,以此来调节第二通道的长度,即对登乘通道整体的长度实现调节,以使第四通道的末端能够顺利抵达码头平面,并且在第二通道的底部搭配了第一支撑杆进行支撑,使登乘通道的中部更加的牢固,增加登乘通道整体的稳定性,避免乘客登乘时在登乘通道内部一侧大量逗留,造成登乘通道倾斜的问题,也能够避免登乘平台处于半空中时,由于海风等因素引起的剧烈晃动。
[0006]避震区内设有避震组件,避震组件具有受力顶板,受力顶板具有中空板状结构,受力顶板内部设有受力弹簧,受力顶板下方设有缓冲柱,缓冲柱下方设有缓冲弹簧,缓冲弹簧下方设有承载板,承载板的截面具有工字型结构,承载板的下表面上开设有若干个凹槽,避震组件具有受力底板,受力底板设于承载板的下部,受力底板具有中空结构,受力底板的底面内侧设有底杆,底杆上套设有受压弹簧,底杆的另一端部上设有活动块,受力底板的底面上开设有送气孔,送气孔上连通有送气管,送气管的另一端部穿过避震区且与进气口连通;通过避震组件的设计,配合震动发电组件,可以将震动能量利用完之后快速消除,不会向登乘平台装置的其它部件扩散,避免登乘平台装置在长时间承受较大人流量时,其产生的震动损坏装置其它部件的问题,具体地,避震组件能够利用其具有的受力顶板接收第二层板传递的震动,并且通过受力弹簧和缓冲柱传递到缓冲弹簧,然后再由缓冲弹簧传递至承载板上,使承载板不断地上下震动,并且承载板与缓冲底板内部上方处于密封状态,随着承载板的不断震动,缓冲底板内部的气体就可以不断的由上而下地通过送气孔输出,并且通过送气管向上输送到震动发电区,对震动发电区的零部件进行散热,保证用电安全的同时,并且降低了由于震动发电区内部的金属导体温度升高,电阻增大,造成的电能损耗。
[0007]升降基体的上部设有回转基体,回转基体具有中空结构,回转基体内底部设有回转轴承,回转轴承上同轴连接有回转丝杆,回转丝杆上套设有回转齿轮,回转齿轮与回转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回转基体能够带动登乘平台实现一定角度内的旋转运动,以适应舷侧与码头之间的各种角度调节,具体地,通过驱动回转基体内部的回转电机,进而带动回转齿轮和回转丝杆的转动,与此同时,回转轴承也随之转动,然后带动回转基体整体转动,以实现登乘平台的角度调节。
[0008]第一层板与第二层板之间设有震动发电区,震动发电区内设有震动发电组件,震动发电组件具有受力壳体,受力壳体具有弧形板状结构,受力壳体的下方对称设有两个安装轴,受力壳体的下方同轴设有散力弯板,散力弯板具有弧形板状结构,散力弯板的弧面外侧上设有散力球,散力弯板下方设有主支撑板;震动发电区内的震动发电组件能够为装置储存电能,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震其具有的受力壳体能够与第一层板接触,并对进行第一层板进行加强,增加第一通道底部的承重能力,散力弯板和散力球能够使震动能量在震动发电组件内部均匀分布,有利于其产生电流的稳定性,主支撑板则再次增加了震动发电组件自身的强度,同时也进一步地增加了第一通道底部的承重能力。
[0009]第四通道的另一端部固定连接有缓冲装置,缓冲装置设于码头上,缓冲装置具有
缓冲顶板,缓冲顶板的下方转动连接有若干个转动液压杆,转动液压杆的另一端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下表面上设有转动连接端,转动连接端上设有限位转动支架,限位转动支架的中间设有固定块,每个固定块上设有液压缸,限位转动支架的下方设有缓冲底板;缓冲装置的设计可以减少登乘平台使用时整体的晃动幅度,并且能够根据登乘平台上所受的重力和受力集中方向,来自动调节登乘通道的倾斜角度与高度,使登乘平台一直处于最佳受力状态,避免应力集中造成登乘通道倾斜,引起人员落水事故,具体地,其通过缓冲顶板与第四通道底部接触,以承受登乘通道整体所受重力,并且通过其下方设有的转动液压杆,可以始终保持缓冲顶板处于水平状态,即保证了第四通道的水平状态,并且通过下方的液压缸对上述的转动液压杆实现主动控制,还可以通过限位转动支架来对上述的转动液压杆进行限位,避免其调节角度过大。...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舷侧登乘平台装置,包括,主船体(1),所述主船体(1)的舷侧上设有舷侧安装部(11),所述舷侧安装部(11)的底部设有升降基体(12),所述升降基体(12)具有中空的圆柱状结构,所述升降基体(12)的内部设有升降杆(13),所述升降基体(12)的上方设有回转基体(14),第一通道(2),所述舷侧安装部(11)上设有第一通道(2),所述第一通道(2)通过第一铰接部(21)铰接于所述舷侧安装部(11)的中上部,所述第一通道(2)的外侧面通过第一伸缩杆(22)连接有第二通道(29),所述回转基体(14)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23),所述第一支撑杆(23)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二通道(29)的底面外侧铰接,所述第二通道(29)的一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三通道(210),所述第三通道(210)的另一端部通过第二伸缩杆(211)固定连接有第四通道(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2)的底面内侧设有第一层板(24),所述第一层板(24)下方设有第二层板(25),所述第二层板(25)上设有进气口(411),所述第二层板(25)下方设有第三层板(26),所述第二层板(25)与所述第三层板(26)之间设有避震区(2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舷侧登乘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震区(28)内设有避震组件(4),所述避震组件(4)具有受力顶板(41),所述受力顶板(41)具有中空板状结构,所述受力顶板(41)内部设有受力弹簧(412),所述受力顶板(41)下方设有缓冲柱(42),所述缓冲柱(42)下方设有缓冲弹簧(43),所述缓冲弹簧(43)下方设有承载板(44),所述承载板(44)的截面具有工字型结构,所述承载板(44)的下表面上开设有若干个凹槽(4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舷侧登乘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震组件(4)具有受力底板(413),所述受力底板(413)设于所述承载板(44)的下部,所述受力底板(413)具有中空结构,所述受力底板(413)的底面内侧设有底杆(47),所述底杆(47)上套设有受压弹簧(48),所述底杆(47)的另一端部上设有活动块(46),所述受力底板(413)的底面上开设有送气孔(49),所述送气孔(49)上连通有送气管(410),所述送气管(410)的另一端部穿过所述避震区且与所述进气口(411)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舷侧登乘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基体(12)的上部设有回转基体(14),所述回转基体(14)具有中空结构,所述回转基体(14)内底部设有回转轴承(18),所述回转轴承(18)上同轴连接有回转丝杆(1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应超陈云王乐乐周华民娄海峰李新文刘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