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集总参数的人体呼吸系统模型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学模型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集总参数的人体呼吸系统模型。
技术介绍
[0002]人的呼吸系统由上呼吸道(环状软骨上方的区域),下呼吸道,肺和呼吸肌组成。下呼吸道始于气管,延伸至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在隆突处,气管分为左右两个主干支气管。支气管分叉成较小的细支气管,继续分支长达23代,形成了以肺泡终止的气管支气管树。肺泡导管和肺泡囊是与肺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的肺部操作单位。没有发生气体交换的前几代气道构成解剖学死腔,被称为传导区。相反,通气过程促进了肺泡
‑
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该过程由肋间肌肉,Inter肌和胸壁后坐力驱动。这些机制协同作用,以主动将新鲜空气驱入肺部,并被动地从肺部去除气体。附在胸壁上的是一层薄薄的膜(胸膜),该膜折回其自身,形成两层,称为内脏和壁层胸膜。胸膜腔充满液体。该空间中的压力称为胸膜内压力,通常略低于大气压。即使没有吸气肌肉收缩,肺和胸壁之间的机械相互作用也会将两个胸膜拉开,导致胸膜内压力略有降低(
‑<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集总参数的人体呼吸系统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回路、第二回路以及第三回路;所述第一回路上设置第一电阻器、第二电阻器、第三电阻器、第四电阻器、第一电容器、第二电容器、第三电容器、第四电容器,所述第一电阻器与第一回路的节点模拟右心房,所述第二电阻器与第一回路的节点模拟右心室,所述第三电阻器与第一回路的节点模拟左心房,所述第四电阻器与第一回路的节点模拟左心室,在第一电容器与第三电容器的线路之间接入第一线路,所述第一线路与第一回路的节点模拟呼吸肌,所述第一线路上设置压力信号发生器;所述第二回路上设置第一二极管、第五电阻器,所述第二回路接入所述第一回路,其中所述第二回路接在第一电容器与第二电容器之间的一端模拟右胸膜,所述第二回路接在第二电容器与第二电阻器之间的一端模拟右肺泡,所述第一二极管与第五电阻器之间的一个节点模拟右肺泡支链;所述第三回路上设置第二二极管、第六电阻器,所述第三回路接入所述第一回路,其中所述第三回路接在第三电容器与第四电容器之间的一端模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宗方,郑然,马炬,王莘文,代婷钰,陈哲,何厚伯,张文亮,程桂禹,黄昱,王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