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漫游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56407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2:53
一种井下漫游系统,包括:沿煤矿井下巷道依次前后布置的多个AP设备;设于矿用移动设备上的无线终端,所述无线终端包括控制模块、第一WIFI模块、第二WIFI模块以及用于接入来自所述矿用移动设备的数据的数据接口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一WIFI模块、第二WIFI模块以及数据接口模块连接,所述第一WIFI模块以及第二WIFI模块前后布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漫游系统在漫游时,先由位置在前的WIFI模块接入新AP设备,接入过程中,位置在后的WIFI模块仍与当前接入AP设备保持连接,使无线终端依旧可以与调度中心进行无线通讯,保证了在漫游切换过程中,WIFI连接的可靠性,避免数据丢包、断线,适用于井下移动场景。场景。场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井下漫游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无线漫游
,尤其涉及一种井下漫游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矿用移动设备尤其是车辆是煤矿人员及物资运输的主要工具,一个中、大型的煤矿往往拥有几百辆、甚至几千辆之多。
[0003]矿用移动设备通常基于WIFI与调度中心进行无线通讯,实现定位、调度以及导航等等功能,这些功能都依赖于矿用移动设备在WIFI环境下的可靠连接,但是,矿用移动设备在移动过程中在不同AP设备间漫游,与前一个AP断开、与后一个AP连接,中间的切换过程必然存在丢包、甚至断线的问题,因此,如何实现在漫游切换过程中,保证WIFI连接的可靠性,避免数据丢包、断线,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井下漫游系统。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井下漫游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7]沿煤矿井下巷道依次前后布置的多个AP设备;
[0008]设于矿用移动设备上的无线终端,所述无线终端包括控制模块、第一WIFI模块、第二WIFI模块以及用于接入来自所述矿用移动设备的数据的数据接口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一WIFI模块、第二WIFI模块以及数据接口模块连接,所述第一WIFI模块以及第二WIFI模块前后布置,所述控制模块被配置为:
[0009]周期性地检测所述第一WIFI模块以及第二WIFI模块与当前接入AP设备的第一信号强度,若第一信号强度均大于等于第一阈值,则保持所述第一WIFI模块以及第二WIFI模块与当前接入AP设备的连接,若在前的WIFI模块的第一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一阈值,则通过所述在前的WIFI模块寻找并周期性地检测与新AP设备的第二信号强度,若第二信号强度大于等于第二阈值,则控制所述在前的WIFI模块接入所述新AP设备,接入过程中,保持在后的WIFI模块与当前接入AP设备的连接,接入完成后,控制所述在后的WIFI模块接入所述新AP设备。
[0010]本专利技术漫游系统在漫游时,先由位置在前的WIFI模块接入新AP设备,接入过程中,位置在后的WIFI模块仍与当前接入AP设备保持连接,使无线终端依旧可以与调度中心进行无线通讯,保证了在漫游切换过程中,WIFI连接的可靠性,避免数据丢包、断线,适用于井下移动场景。
附图说明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无线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漫游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如图1所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井下漫游系统,包括沿煤矿井下巷道依次前后布置的多个AP设备110、对多个AP设备110进行管理的AC设备120以及设于矿用移动设备上的无线终端130。
[0016]如图2所示,无线终端130包括控制模块131、第一WIFI模块132、第二WIFI模块133以及用于接入来自矿用移动设备的数据的数据接口模块134,控制模块131与第一WIFI模块132、第二WIFI模块133以及数据接口模块134连接,第一WIFI模块132以及第二WIFI模块133前后布置。
[0017]其中,AP设备110和无线终端130均基于WIFI协议,AP设备110不断地发送广播,无线终端130通过第一WIFI模块132、第二WIFI模块133同样不断地发送广播,从而相互探测探针信息,并根据预接入规则发起连接。
[0018]数据接口模块134具有网口以及串口等接口,用于与矿用移动设备进行数据交互,无线终端130接收调度中心下发的数据,并由数据接口模块134转发给矿用移动设备,数据接口模块134接收矿用移动设备需上传的数据(如视频数据,矿用移动设备上的传感器的数据等等),并通过WIFI网络发送给调度中心。
[0019]控制模块131被配置为:
[0020]周期性地检测第一WIFI模块132以及第二WIFI模块133与当前接入AP设备的第一信号强度,若第一信号强度均大于等于第一阈值,则保持第一WIFI模块132以及第二WIFI模块133与当前接入AP设备的连接,若在前的WIFI模块的第一信号强度小于第一阈值,则通过在前的WIFI模块寻找并周期性地检测与新AP设备的第二信号强度,若第二信号强度大于等于第二阈值,则控制在前的WIFI模块接入新AP设备,接入过程中,保持在后的WIFI模块与当前接入AP设备的连接,接入完成后,控制在后的WIFI模块接入新AP设备。
[002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阈值设置为

70db,第二阈值设置为

60db,第一WIFI模块采用2.4g模块,第二WIFI模块采用5g模块。
[0022]如图3所示,假设矿用移动设备从左向右行驶,其上的无线终端130当前接入的AP设备为b,与b相邻的AP设备为a和c,第一WIFI模块132在前,第二WIFI模块133在后。
[0023]在行驶过程中,如果第一WIFI模块132和第二WIFI模块133与b的第一信号强度均大于等于

70db,则保持第一WIFI模块132和第二WIFI模块133与b的连接,由于无线终端130随矿用移动设备从左向右移动,且第一WIFI模块132位于第二WIFI模块133的前侧,第一WIFI模块132的第一信号强度会更早小于

70db,此时,则通过第一WIFI模块132寻找新AP设备,显然,第一WIFI模块132会寻找到c,接着周期性地检测与c的第二信号强度,如果第二信号强度大于等于

60db,则控制第一WIFI模块132接入c,接入过程中,保持第二WIFI模块133与b的连接,接入完成后,控制第二WIFI模块133接入接入c。
[0024]这样,先由在前的WIFI模块接入新AP设备,接入过程中,在后的WIFI模块仍与当前接入AP设备保持连接,使无线终端130依旧可以与调度中心进行无线通讯,保证了在漫游切换过程中,WIFI连接的可靠性,避免数据丢包、断线。
[0025]优选地,无线终端130首次接入AP设备110时,由AP设备110进行认证,认证完成后,AP设备110保存无线终端130的物理地址,无线终端130保存AP设备110的物理地址,无线终端130再次接入AP设备110时,通过保存的物理地址向AP设备110发出请求,AP设备110匹配无线终端130的地址进行认证。这样,简化了无线终端130再次接入AP设备110时的流程,提高了效率,入网服务体验有了很大提升。因此,在上述举例中,如果无线终端130不是首次接入c,那么其可以快速地从b切换至c。
[0026]优选地,AC设备120内保存有各AP设备的信息,无线终端130首次接入AP设备110后,该AP设备110将接入信息同步给AC设备120,AC设备110根据同步的接入信息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下漫游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煤矿井下巷道依次前后布置的多个AP设备;设于矿用移动设备上的无线终端,所述无线终端包括控制模块、第一WIFI模块、第二WIFI模块以及用于接入来自所述矿用移动设备的数据的数据接口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一WIFI模块、第二WIFI模块以及数据接口模块连接,所述第一WIFI模块以及第二WIFI模块前后布置,所述控制模块被配置为:周期性地检测所述第一WIFI模块以及第二WIFI模块与当前接入AP设备的第一信号强度,若第一信号强度均大于等于第一阈值,则保持所述第一WIFI模块以及第二WIFI模块与当前接入AP设备的连接,若在前的WIFI模块的第一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一阈值,则通过所述在前的WIFI模块寻找并周期性地检测与新AP设备的第二信号强度,若第二信号强度大于等于第二阈值,则控制所述在前的WIFI模块接入所述新AP设备,接入过程中,保持在后的WIFI模块与当前接入AP设备的连接,接入完成后,控制所述在后的WIFI模块接入所述新AP设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漫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终端首次接入AP设备时,由所述AP设备进行认证,认证完成后,所述AP设备保存所述无线终端的物理地址,所述无线终端保存所述AP设备的物理地址,所述无线终端再次接入所述AP设备时,通过保存的物理地址向所述AP设备发出请求,所述AP设备匹配所述无线终端的地址进行认证。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井下漫游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AC设备,所述AC设备内保存有各AP设备的信息,所述无线终端首次接入AP设备后,所述AP设备将接入信息同步给所述AC设备,所述AC设备根据所述接入信息确定所述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秀文马朋飞付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山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