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旋转式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及其设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集热器,尤其是涉及一种自旋转式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及其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当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新形势下,太阳能利用技术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太阳能作为一种绿色的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它是当今社会的一项重大举措,而国内外对其的研究从未停下。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太阳能空气集热器进行了大量研究,从入射太阳辐射、环境温度、入口流质量流量及其温度、风速、热管数等方面的可以来优化设计。
[0003]我国对新型太阳能集热器的研发层出不穷,例如内冷蒸发腔式、以平行流微通道为吸热器的复合抛物聚光器等太阳能集热器,并且我国即将实施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的更新与优化,而这些研究无一不是为了有效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作为技术相对成熟的太阳能光热吸收产品,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在全球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在减少常规能源消耗、促进节能减排中已发挥并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平板型太阳集热器在太阳能光热利用中,特别是在应对世界环境和完成节能减排的指标中有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旋转式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集管(1)、壳体(2)、集热排管(3)、轴承(4)、下集管(5)、透明盖板(6)、吸热板(7)、隔热层(8),上集管(1)、集热排管(3)、下集管(5)分别设置于壳体(2)中,上集管(1)与下集管(5)平行间隔设置,两者的一端分别穿设于壳体(2)的外部,集热排管(3)包括螺旋扭带(31)、排管本体,螺旋扭带(31)安装于排管本体内部并沿排管本体的流通方向延伸,集热排管(3)在上集管(1)与下集管(5)之间依次间隔排列设有多个,每个集热排管(3)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轴承(4)与上集管(1)、下集管(5)连接并相互连通,壳体(2)上从内至外依次铺设隔热层(8)、吸热板(7)、透明盖板(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旋转式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螺旋扭带(31)的两端分别与排管本体两端焊接,螺旋扭带(31)宽度与排管本体内直径的比值P的范围为0.85<P<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旋转式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螺旋扭带(31)的宽度与螺距成反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旋转式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集热排管(3)的数量为18~36根,相邻两根集热排管(3)之间的间距为70~90mm,直径为47mm或58mm,长度为1500mm或1600mm或1800mm。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自旋转式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集热排管(3)为全玻璃同轴双层圆管结构,从外向内依次为外玻璃管、真空夹层以及内玻璃管。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旋转式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下集管(5)的伸出端为流体入口,上集管(1)的伸出端为流体出口。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旋转式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上集管(1)和下集管(5)的相对面上均间隔设有多个用于安装集热排管(3)的短管,每根短管外圈分别与对应的一个轴承(4)的内圈固定,轴承(4)的外圈与对应的一根集热排管(3)内圈连接,轴承(4)通过密封圈进行旋转密封,密封圈为聚四氟乙烯密封圈。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旋转式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吸热板(7)为铜质板,吸热板(7)上涂有选择性吸收涂层,透明盖板(6)为平板玻璃,隔热层(8)为玻璃棉层。9.一种如权利要求1、2、4、6~8任一所述的自旋转式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螺旋扭带螺距的设计计算,集热排管内插入螺旋扭带,集热排管流动可以分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君林,徐洁燕,李天乐,姚玉婷,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