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泥土加工用搅拌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6292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泥土加工用搅拌容器,包括外壳,外壳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隔板,隔板的板体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且隔板在第一通孔处转动连接有转动杆,外壳的底端开设有第二通孔,转动杆的底端在第二通孔处延伸至外壳的外部,转动杆处于外壳内部的杆体外部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套,固定套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搅拌杆,两个搅拌杆均呈倒置的L形,隔板的板体四个角处均开设有第三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进行混凝土搅拌时,可以利用电机驱动转动杆和转动轴转动,转动杆带动螺旋叶片和搅拌杆转动,同时转动轴可以带动搅拌叶片转动,当螺旋叶片转动时可以将混凝土由下至上输送,以此与搅拌杆和搅拌叶片的转动配合即可提高对混凝土的搅拌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泥土加工用搅拌容器


[0001]本技术涉及混泥土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混泥土加工用搅拌容器。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简称为砼,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
[0003]混凝土在加工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搅拌,一般的搅拌方式就是利用转动的搅拌杆或搅拌叶片在放有混凝土原料的容器中转动,从而达到搅拌效果,然而该搅拌过程的搅拌方式单一,故会导致搅拌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混泥土加工用搅拌容器。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混泥土加工用搅拌容器,包括外壳,外壳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隔板,隔板的板体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且隔板在第一通孔处转动连接有转动杆,外壳的底端开设有第二通孔,转动杆的底端在第二通孔处延伸至外壳的外部,且转动杆处于外壳内部的杆体外部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套,固定套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搅拌杆,两个搅拌杆均呈倒置的L形,隔板的板体四个角处均开设有第三通孔,且隔板在四个第三通孔处均转动连接有转动轴,四个转动轴的顶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隔板的顶端在转动杆的外部处固定连接有固定筒,固定筒的外侧底端开设有若干个开口,且固定筒的外侧顶端固定连接有弧形板,转动杆处于固定筒内部的杆体外部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
[0007]进一步的,转动杆处于隔板底端的杆体外部通过键连接有主动轮,四个转动轴处于隔板底端的杆体外部均通过键连接有从动轮,四个从动轮均与主动轮啮合。
[0008]进一步的,外壳的底端在转动杆的外部处固定连接有机壳,机壳的底端内壁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顶端与转动杆的底端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的,外壳的顶端一侧开设有进料口,且外壳在进料口处固定连接有进料斗,外壳的底端四个侧边的中部处均开设有第一出料口,隔板的板体四个侧边的中部处均开设有第二出料口,且隔板和外壳在第二出料口和第一出料口处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出料管。
[0010]进一步的,出料管的底端在第一出料口处延伸至外壳的底端,且出料管的底端外部螺纹连接有螺纹盖,螺纹盖的底端内壁转动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长度与出料管的长度相等,且连接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塞。
[0011]进一步的,外壳的底端四个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脚。
[0012]进一步的,四个支脚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垫。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1、通过设置转动杆和转动轴,在进行混凝土搅拌时,可以利用电机驱动转动杆和转动轴转动,转动杆带动螺旋叶片和搅拌杆转动,同时转动轴可以带动搅拌叶片转动,由于主动轮驱动从动轮转动时会让二者转动方向相反,故搅拌杆和搅拌叶片能够以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提高对混凝土的搅拌效果,而当螺旋叶片转动时还可以将混凝土由下至上输送,以此与搅拌杆和搅拌叶片的转动配合即可进一步提高对混凝土的搅拌效果。
[0015]2、通过设置出料管,在混凝土搅拌完成后的取料时,可以扭动螺纹盖并将其取下,而后再通过螺纹盖拉动连接杆来将橡胶塞从出料管中取出,此时混凝土即可从出料管处流出,从而完成取料,而在混凝土搅拌的过程中,橡胶塞可以将出料管顶端堵住,从而防止混凝土原料进入出料管中而导致搅拌不充分。
[0016]3、通过设置橡胶垫,利用橡胶垫可以增大支脚与装置放置台面之间的摩擦力,同时利用橡胶材料自身柔软的特性可以为装置缓冲减震,从而让装置的运行更为稳定。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混泥土加工用搅拌容器的剖视图;
[0018]图2为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混泥土加工用搅拌容器的仰面剖视图;
[0019]图3为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混泥土加工用搅拌容器的出料管的剖视图;
[0020]图4为实施例2提出的一种混泥土加工用搅拌容器的剖视图。
[0021]图中:外壳1、固定套2、进料斗3、转动杆4、弧形板5、固定筒6、搅拌杆7、螺旋叶片8、搅拌叶片9、隔板10、出料管11、螺纹盖12、支脚13、转动轴14、从动轮15、主动轮16、电机17、机壳18、连接杆19、橡胶塞20、橡胶垫21。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实现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23]实施例1
[0024]参照图1

3,一种混泥土加工用搅拌容器,包括外壳1,外壳1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隔板10,隔板10的板体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且隔板10在第一通孔处转动连接有转动杆4,外壳1的底端开设有第二通孔,转动杆4的底端在第二通孔处延伸至外壳1的外部,且转动杆4处于外壳1内部的杆体外部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套2,固定套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搅拌杆7,两个搅拌杆7均呈倒置的L形,隔板10的板体四个角处均开设有第三通孔,且隔板10在四个第三通孔处均转动连接有转动轴14,四个转动轴14的顶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9,隔板10的顶端在转动杆4的外部处固定连接有固定筒6,固定筒6的外侧底端开设有若干个开口,且固定筒6的外侧顶端固定连接有弧形板5,转动杆4处于固定筒6内部的杆体外部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8。
[0025]转动杆4处于隔板10底端的杆体外部通过键连接有主动轮16,四个转动轴14处于隔板10底端的杆体外部均通过键连接有从动轮15,四个从动轮15均与主动轮16啮合。外壳1的底端在转动杆4的外部处固定连接有机壳18,机壳18的底端内壁固定连接有电机17,电机17的输出轴顶端与转动杆4的底端固定连接。外壳1的顶端一侧开设有进料口,且外壳1在进
料口处固定连接有进料斗3,外壳1的底端四个侧边的中部处均开设有第一出料口,隔板10的板体四个侧边的中部处均开设有第二出料口,且隔板10和外壳1在第二出料口和第一出料口处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出料管11。出料管11的底端在第一出料口处延伸至外壳1的底端,且出料管11的底端外部螺纹连接有螺纹盖12,螺纹盖12的底端内壁转动连接有连接杆19,连接杆19的长度与出料管11的长度相等,且连接杆19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塞20。外壳1的底端四个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脚13。
[0026]工作原理:在进行混凝土搅拌时,将原料从进料斗3处投入装置,然后为电机17外接电源并将其启动,电机17通过转动杆4驱动固定套2、螺旋叶片8和主动轮16转动,固定套2可以带动搅拌杆7转动,主动轮16通过四个从动轮15带动四个转动轴14转动,而转动轴14可以驱动搅拌叶片9转动,由于主动轮16驱动从动轮15转动时,二者的转动方向相反,故搅拌杆7和搅拌叶片9能够以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对混凝土进行搅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泥土加工用搅拌容器,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隔板(10),所述隔板(10)的板体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且隔板(10)在第一通孔处转动连接有转动杆(4),所述外壳(1)的底端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转动杆(4)的底端在第二通孔处延伸至外壳(1)的外部,且转动杆(4)处于外壳(1)内部的杆体外部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套(2),所述固定套(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搅拌杆(7),两个所述搅拌杆(7)均呈倒置的L形,所述隔板(10)的板体四个角处均开设有第三通孔,且隔板(10)在四个第三通孔处均转动连接有转动轴(14),四个所述转动轴(14)的顶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9),所述隔板(10)的顶端在转动杆(4)的外部处固定连接有固定筒(6),所述固定筒(6)的外侧底端开设有若干个开口,且固定筒(6)的外侧顶端固定连接有弧形板(5),所述转动杆(4)处于固定筒(6)内部的杆体外部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泥土加工用搅拌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4)处于隔板(10)底端的杆体外部通过键连接有主动轮(16),四个所述转动轴(14)处于隔板(10)底端的杆体外部均通过键连接有从动轮(15),四个所述从动轮(15)均与主动轮(16)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拥威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蓝建水泥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